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在中國古代,人們主要從事農業勞動生產,為了開墾更多的土地,對於人口數量增長,其實一直在努力。但因為生活水平低,醫療衛生條件也跟不上,導致嬰幼兒出生率和存活率都不盡人意。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但在要求數量的同時,也得講究質量。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將來出人頭地。在這一點上,古往今來從未改變。

對於孩子的出生時間,老祖宗有一句警示之言,目的是為了讓後人謹記在心,內容是這樣的:“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

老祖宗講的午時與子夜具體是指什麼時間?

要弄明白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首先要弄清楚老祖宗講的這兩個時間點,在古代具體是指的什麼時候?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從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中,誕生了天干地支,從而誕生了時辰。其中十二地支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而老祖宗說的午時和子夜,也就是十二地支中的“午”與“子”。再具體到如今的時間表,可以理解為午時是中午11點到下午12點59分,而子時是如今的晚上23點到凌晨0點59分。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何深意?

按照如今的時間來算,其實老祖宗講的就是女孩子最怕出生在大中午,而男孩子最怕出生在深夜。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兩個時間節點有什麼講究?讓男女差別如此之大?

既然提到了《天干地支》,那就不得不說古人的“陰陽論”,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統一、對立和互化。在思維上它是算籌(算數)和占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進制都充分彰顯了陰陽的生命力。

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這種促使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成為了中國古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陰陽五行學說”中,男為“陽”,女為“陰”。與時間節點相結合,午時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之時,而子時則為一天之中陰氣最濃之時。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如果男孩子出生在“之夜”,那就形成了陰陽相剋的混亂局面。這會導致這個孩子,一生都不順利。比如會體弱多病,智力發展有障礙,長大後到處磕磕絆絆,一生都在艱難中度過。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同理,如果是女孩子,出生在午時,那也形成了陰陽相剋的屬性。“陰陽相沖”在古人眼中,是莫大的忌諱。

而拋開表面上看到的所有,去深究去蘊含的深意時,不難發現這是老祖宗的一顆善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老祖宗這樣的忌諱之下,真的有用嗎?

在如今看來,這樣的思想肯定是落後的,而且也是毫無意義的。並且,也是屬於封建殘留的範疇。但在古代各種生活條件都十分落後的情況之下,這其實成為了人們對於美好和希望的一種嚮往。

錦衣玉食,兒孫滿堂的生活,每個人都很嚮往。然而現實卻很殘酷,在與貧困和難產的戰鬥中,古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而事實上,這終究只是一種心理安慰而已。一個人的人生並不能由出生的時間來決定,而在於先天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加上後天的努力才能達到。

個人感悟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的忌諱,有何深意?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在如今看來,顯然是不適用的。如果都在這個時間點去生小孩,那還不亂套了?

況且,這也違背了尊重自然法則的初衷,自然孕育了生命,人類只是其中一分子。在古代醫療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這樣的思想,會給產婦帶來多大的危害。

而且生男生女,那得等到孩子出生之後才能知曉。這樣事先定好時間,又有何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