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人都這麼愛李子柒?

很難想象看過李子柒那些視頻如何不愛上,就連老外也不能例外。明明微博也能很方便地看到李子柒,我總愛隔陣子跑到油管去看,還特別愛看視頻下方的評論,太療愈了啊。


有一次和大C聊起這件事,他說大概是符合老外對古老東方的比較正面的那類想象吧。確實這是一部分,著紅衣騎馬出行,還能怎樣更東方公主呢?油管上很多評論都提到花木蘭,說她讓我想到木蘭,說這才是我們所缺失的迪士尼公主,甚至有說她讓我四歲的女兒想到木蘭的,成為一個跨代的對東方公主的共同想象。


迪士尼在1998年投資製作的動畫《花木蘭》引發了轟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李子柒正像動畫中的木蘭一樣,在田園生活中展示了十足的勤勞勇敢和多才多藝。這恰恰也是歐美文學中時常選擇的公主形象,相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公主形象,顯然木蘭更易引起西方文化的認同。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例行出現在短視頻中的奶奶,也暗合了木蘭代父從軍所體現的價值觀,關於責任感,關於親人間的愛。


為什麼外國人都這麼愛李子柒?

為什麼外國人都這麼愛李子柒?


對木蘭形象的延伸,或許是對東方的一種片面的想象,但油管評論中表達的遠不止這一點,更多的評論從更樸實的價值出發。


有的人通過她的視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本來平常到了週末就在床上一癱不起的,看完視頻會想要起床伸伸懶腰,拉開窗簾,搞個衛生,再動手……點個披薩。


有的人通過她的視頻看到了世界和生活本來的樣子,追求“成功”難道不是一件永無止境的事情嗎?在所有人永無止境地對成功的追求中,自然環境也由此遭受了損害。


為什麼外國人都這麼愛李子柒?


有的人通過她的視頻看到了一個loved and loving的普通女孩,覺得她身上的耐心和辛勤讓自己汗顏,以為她接下來會再做一樣食品吧,結果她再做了八樣。是的,她給人帶來的激勵不僅僅是一個女孩而是一個人,要成為怎樣的人,要怎樣做事,要怎樣與人相處。她遠遠不只是男人理想的妻子好嗎?


為什麼外國人都這麼愛李子柒?


有的人只要看到她的奶奶出現就感到安心,看到奶奶快樂就感到開心,是的,她的奶奶讓很多人想到自己的祖父母輩。


有的人看到她的狗狗們想到一首19世紀的古老歌謠Mary Had a Little Lamb,我去找來看,媽呀,好暖。去愛,而非去索取愛啊孩子們。


Why does the lamb love Mary so?

The eager children cried.

Why, Mary loves the lamb, you know.


當然,也有負面評論,雖然有的人和我一樣,尊重但不明白不喜歡這些視頻的人是怎麼回事。是的,李子柒是一個網紅,背後一直都有一個經紀公司,她在微博和油管的關注者分別高達2000多萬和900多萬,她通過爆炸的流量賺很多很多錢。她在視頻中的生活展示的是一種不太可能的可能,哦確實沒有人能在獨自一個人的情況下完成全部那些事情,想讓她的視頻成為某種民族性、美好寓言性代言的是別的更具話語性的平臺並不是她,她一開始想做的,難道不是在回到奶奶身邊生活和賺錢、志趣之間取得某種平衡嗎?


當然,她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可是這討論本身是奇怪的,她真實是怎樣的人跟那些視頻的美學價值、甚至現實價值一定要有聯繫嗎?拋下對她本人的討論不管,那些視頻本身不美嗎?視頻中的那個女孩不美不能幹嗎?我喜歡過很多油管的評論,但今天我最喜歡的是這條:


為什麼外國人都這麼愛李子柒?


得有多少影視作品聽之汗顏、聞之淚下啊。


——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