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在日本,常用漢字約有2136個。日本人在小學畢業時就能掌握這其中將近一半的漢字。但是,即使掌握了所有的常用漢字,像「土筆」「雲雀」這樣由簡單漢字組成、表示動植物的詞語,有些日本成年人也很難一下子讀出來。


這些動植物,平時多用片假名寫成,比如像「土筆」「雲雀」,經常寫作「ツクシ」「ヒバリ」,日本人看到這些假名時,總能自信地讀出來,但如果用漢字來表示,有時也會被一下子難住。這些漢字和它們所代表的動植物之間,真的有什麼聯繫嗎?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 日本漢字博物館,位於日本京都市,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設立。


其實,這些漢字大多是日本人憑藉自己的理解,借用中國漢字製造的和制漢語。看到這一類詞彙,中國人雖然能輕而易舉地讀出來,但卻經常搞不懂它們究竟說的是哪種動植物。


比如「海月」,會讓我們聯想到大海與月亮,殊不知它指的是水母這種動物。也有些古老的讀法起源於中國,隨著漢字一起傳入了日本,但中國卻不常使用了。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 日本漢字博物館內的五萬漢字塔。淡藍色、字體大一些的是日本小學生必學的1000個漢字,而橙色大字為“常用漢字”。


許多奧秘都隱藏在這些漢字之中,它們往往揭示了該動植物的特性或者由來等眾多百科知識。所以只要搞清楚這些,日語讀音也好,中文釋義也罷,一切便了然於心了。漢字的一撇一捺,也透著動物植物本身所包含的魅力。


01 植物篇


表示植物的日語漢字,較為直觀地形容出了植物的形狀、習性等特點。


光是看到這些漢字,我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面,加上豐富的想象力和少許點撥,這些漢字究竟指的是哪些植物就不難猜出了。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扁桃:是杏仁(アーモンド)的別名。杏仁形狀扁平,和因感冒等原因而腫脹的扁桃腺形狀相似,因而取“扁桃腺”的前兩個漢字。


土筆:即筆頭菜。因形狀好似豎立的毛筆而得名。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山葵:指芥末,因形似葵花的葉子而被稱為“山葵”。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躑躅:指杜鵑花,“躑躅”意為步履蹣跚。杜鵑花有一定毒性,據稱羊吃了杜鵑花之後走起路來便變得搖搖晃晃,因此杜鵑花取漢字“躑躅”。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甘蕉:香蕉。香蕉味道香甜,所以取“甘”這一漢字。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秋桜:波斯菊(コスモス)的異名。它的花瓣形似櫻花,花期為秋季,故被稱為“秋天盛開的櫻花”,簡稱“秋桜”。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百日紅:即紫薇。紫薇花期長久,紅色的花朵能夠持續上百日之久,因此得名。


02 動物篇


有些代表動物的漢字,它們既有明顯表達動物的形狀和習性等特性的,也有取自其起源的,還有一些來源於歷史或神話故事。短短的幾個漢字,背後卻有著悠長深厚的歷史與傳說。不過,也有少數起源於中國卻遭到誤傳的詞彙,這些也算是“美麗的錯誤”吧。


土竜:在中國本是蚯蚓的別名,意為掘土之龍。流入日本時發生了誤傳,日本人陰差陽錯地將鼴鼠稱為“土竜”。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柳葉魚:為產自北海道的旋瓜魚。這個名稱出自阿伊努神話。據說神明為了幫助因飢餓而苦苦哀求的人類,將柳樹之葉變成魚,供他們享用。這種魚就是旋瓜魚。


守宮:是壁虎的別名。這個名稱就是來源於中國的歷史。相傳漢武帝為守護宮女的貞潔,特使用守宮砂。守宮砂由食硃砂的壁虎研磨而成,因此作為守宮砂原料的壁虎便取漢字“守宮”。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時鳥:即杜鵑。“時鳥”的中文意思是應時而名的鳥。杜鵑為“夏鳥”,在日本只在夏季鳴叫。所以稱杜鵑為“時鳥”。


海月:即水母,水中漂浮的水母,全身透明並散發淡淡微光,在水中從下往上看宛如月亮一般,因此得了“海月”這樣詩情畫意的兩個漢字為名。

面對這些漢字,中國人與日本人都犯了難


當然,這其中也有無法用常識和理論說明的不規則動植物漢字,這也許使我們深感困惑,但也恰恰表現了漢字的深奧與魅力。


帶上好奇心與求知慾去探究這些漢字,將會收穫意想不到的百科知識,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滿足感。若能知曉這種樂趣,與這些動植物漢字的相遇將會變成一件充滿喜悅的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是漢字本身,動植物的特性和起源等百科知識也能一同記住,可謂一石二鳥。而漢字,也恰好成了瞭解該動植物的絕佳切入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