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但是經過12年軍閥混戰,14年抗日戰爭,舊中國的工業體系被完全打垮(本來舊中國也沒啥工業基礎)。其中被影響最大的就是軍工體系,可以說,當時的中國,根本無法成體系的生產製式步槍。

在當時的解放軍序列中,槍械型號多達幾十種,和今天南亞某大國一樣,堪稱萬國牌。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圖中是開國大典時的步兵方陣,士兵頭戴的是日式鋼盔,肩背三八式步槍。據說當時為了方隊的整齊美觀,軍隊專門從雜亂無章的武器中,找出修長漂亮的三八式步槍充作儀仗用槍。可想而知當時的我國軍工有多難!



直到朝鮮戰爭爆發時,每個軍光是步槍就有近十種之多!於是在志願軍入朝前後,新中國跟毛子簽訂了購買價值八千萬盧布的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當時1盧布約等於1.11美元)

本期信石我將盤點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所有步槍,包括制式和非制式的。本文也將分為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制式步槍,也就是此文;第二部分則是非制式步槍(主要是外貿系列),這個咱們下期再說。

需要注意的是,本篇只是盤點,並不深究。想要了解更加詳細的槍械資料,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信石我有機會一定寫!

那麼廢話不多說,開始正文!

—————————我是分割線—————————

鑑於建國初期武器雜亂,咱們就直接跳過此階段,直接從朝鮮戰爭開始說起吧!



NO.1五三式步騎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我國第一支列裝的制式步槍:53式步騎槍

除了進口毛子的輕武器,國內也開始建立兵工廠開發輕武器。正好此時毛子正在撤裝莫辛-納甘步槍,於是就把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的生產工具和技術資料統統賣給了中國。最終國產M1944卡賓槍被定型為1953年式步騎槍,自1954年開始裝備部隊,價格約為進口蘇聯槍支的一半,於1960年停產。

莫辛-納甘步槍/卡賓槍最大的特點就是精度較高、堅固耐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神槍手張桃芳用來擊斃大部分敵人的槍是M1加蘭德,而不是“水連珠”M1944式/53式步騎槍。因為當時的新中國軍工剛剛起步,製造53式槍管的鋼材是高碳鋼,而不是毛子那種鍍鉻槍管,並且53式的質量也比M1944差。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神槍手張桃芳


NO.2五六式槍族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56式半自動步槍(卡賓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56式衝鋒槍(突擊步槍)

想必各位對於56式的熟悉程度不輸於我。的確,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槍械之一,56式槍族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

因為此文為步槍篇,56式輕機槍就暫且不提,現在就先從56半說起吧!

56式半自動步槍,是毛子特許我國生產的SKS半自動卡賓槍。最初由毛子提供零部件和設備,再由國內組裝並生產一些配套的小零件;後來才逐漸發展為完全國產化。56半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只能半自動射擊。採用固定式彈倉供彈,最具特色的就是它那固定在槍管下方的摺疊式刺刀和傳統半握把式槍托。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上面為SKS卡賓槍,下圖為56半,它們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槍管下方的摺疊刺刀。SKS的是片狀刺刀,而56半的則是三菱軍刺。

56半直到到20世紀50年代末才大量裝備,並逐步取代53式步騎槍和一大堆萬國造。(這個時候56半已經落後於世界了,由此可見我國軍工有多難!)

56半與SKS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它們的刺刀不一樣。56半之所以使用三菱軍刺而不是SKS那種片狀刺刀,並非是傳(瑤)說(言)中的三菱刺淬毒、傷口難以癒合,而是當時的中國軍工水平有限,使用的三菱刺易於製造、不易折斷且生產成本低。事實上當時我國還將一些原SKS上的鍛壓制零部件改用衝壓工藝來生產(例如擊發機座和彈倉),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材料要求。

接下來說說56式衝鋒槍(自動步槍)。

我國作為唯一向毛子交了AK-47“版權費”的國家,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引進AK-47第三型(也就是量產型)的產品圖紙、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範等全套資料,以及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工藝技術文件,甚至還有成槍、部件等硬件以及關鍵工裝、刀具、量具等。早期的56沖和AK-47第三型一樣,採用銑削機匣,槍身笨重,加工過程複雜,耗材多、成本高。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這是銑削機匣版56衝,它與後來的衝壓機匣版56衝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機匣的鉚接方式不同。還有就是彈匣口有長方形凹痕,而衝壓機匣版沒有。

負責研製56衝的趙瑞之在1964——1967年間擔任援建阿爾巴尼亞國防工程55項目專家組組長,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AKM突擊步槍。AKM突擊步槍採用新型衝壓鉚接機匣,降低了槍身重量和製造成本,於是趙瑞之在回國後便進行將56衝的機匣改為衝壓生產的攻關研究。(之後的56衝全都改成了衝壓機匣,但之前的銑削機匣56衝仍在使用。)

中國產的56衝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機匣的鉚接方式與毛子的RPK輕機槍相似。(是不是都以為我會說摺疊軍刺和全包絡式準心?嘿嘿!這種爛大街的說辭我才不會講呢!)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這是RPK輕機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這是衝壓機匣版56衝

上面兩張圖分別為RPK輕機槍和衝壓機匣版56衝,注意我畫紅圈的地方,這裡的鉚接方式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除此之外,56衝還是我國一大外貿名槍,熱銷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歐美,甚至連56衝它爹爹的爹爹——老毛子都購買過一批56-1式衝鋒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南越士兵俘虜了北越特工。左邊這名士兵手上拿的就是一支56衝。


NO.3六三式步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63式自動步槍

63式步槍的出現源自於我國一種特殊的武器概念(或者說是落後的武器觀念),即“步衝合一”。按照“步衝合一”的說法,新研製的自動步槍必須在步槍作戰效能(高射擊精度、可以上刺刀)的前提下,再揉合衝鋒槍全自動射擊性能以加強火力。與突擊步槍概念不同,“步衝合一”特別強調步槍性能,必須是在全面保持步槍一切特點的基礎上,設計成能單、連發射擊的自動步槍。

而63式正是我國兵器工業真正獨立地研究和設計的開端。研製人員大多是剛出校門的年輕人,熱情高、幹勁大;既當學生,又當老師,邊幹邊學。但是因為起點低、基礎差,所以研製隊伍的工作任務相當繁重。並且剛好碰上三年困難時期,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加艱難困苦。

儘管如此,研製隊伍還是在1963年完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支完全自研的自動步槍的設計定型。

部隊於1966年驗收了332支63式步槍;1968年,軍委常委會第69次會議通過了63式步槍批量生產和裝備部隊的請求。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一種罕見的摺疊託型63式步槍,因為是給空降兵用的,所以被稱為傘兵型。

早期出廠的63式自動步槍質量是好的。因為沿用毛子嚴格的槍械定型規則,經過國家靶場各種考核試驗才過關的 。

但是在1970年,軍委辦事組強令開始年產60萬支63式步槍,這已經超出工廠實際產能的5倍多了!工廠只能採取諸多提高生產效率的措施:比如把鑄鍛機匣改成衝鉚機匣,槍管與機匣連接由M25x1.5毫米的螺紋連接改為直徑18毫米圓柱孔的壓配合連接,其它部位的工藝均進行了簡化。全槍一共進行了大約180多項修改,並且都沒有通過考核就發給了部隊。

大量生產的結果是產品質量粗糙,出現槍管與機匣等部位連接精度差等問題。同時這幾年新中國因為出現特殊原因,導致軍械的製造過程和成品檢驗、軍代表驗收等制度鬆垮,致使63式步槍故障頻出。

1978年,軍委只能下令兵工廠停發63式步槍,並從部隊撤裝(大部分生產63式的兵工廠開始重新生產56式槍族)。

最終這支新中國第一槍在生產了近210萬支後,憾然停產。如今在非洲、中東和歐美一些地方還能看到63式的身影,這些大多是以前我國的援助和外貿產品。(另外,外界稱呼此槍為68式,這個稱呼來自越南戰場上被鷹醬繳獲的“可連發、刻有‘五星’標誌、並使用20發彈匣供彈的SKS步槍”。至於為啥能在越南戰場上能繳獲中國的步槍,這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科索沃戰場上的63式步槍


NO.4八一式槍族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81式自動步槍和81-1式自動步槍,我們常說的八一就是指81-1式自動步

相信八一槓也是許多槍迷的最愛,對其的瞭解肯定超過了我(本人AK黨),這裡信石我就隨便說一些吧!

和上文的56式槍族一樣,暫且不提輕機槍,就單純說說81式步槍吧!

56半、56沖和56式輕機槍雖然看名字像是一個槍族的(而且軍方也的確把它們說成了一個槍族),但實際上這三者除了通用彈藥外,相互之間基本沒什麼關係,根本無法像其它槍族一樣可以互相更換部分零件,所以56式系列嚴格來說算不上是一個槍族。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81式槍族的一種現代化戰術改進套件,愛死了!

由於63式的撤裝,老槍56式重新上馬,但是五十年代設計的槍械已不能滿足當時的戰術指標和要求了。並且當年又爆發了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一堆AK/56,火力比我們的部隊要強很多。因此中央在1979年下達研製任務,在1981年就完成了新步槍的設計定型,於1983年開始批量生產並正式裝備部隊。

當然了,八一槓是備胎這個梗相信各位也都知道。因為早在1978年,我國就開始論證小口徑步槍了,八一槓就是作為一款過渡武器而出現的。但是誰又會想到,這個“備胎”居然裝備了近二十年!

對了,既然說到八一槓,那就順便再聊聊82式這款差點就競標成功的槍族吧!就當是本文的番外篇了!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摺疊託型的82式步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摺疊託型的82式步槍

82式步槍源自步-5型自動步槍,而步-5又可以追溯到63式被撤裝後上馬的“66-136”項目。原本66-136項目是為了研製一款頂替63式的步槍的,當然,最後這個項目被迫終止了。1970年,66-136項目重啟,並改為“701”工程。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701工程樣槍,可以看到很明顯的63式風格,但是其內部結構又與63式完全不一樣。

701工程使用了一種很奇特的自動方式,名為藥筒短後座式自動原理(信石我是真的沒聽說過這種自動原理,不過據說這是我國獨創的。類似於德國的G3自動步槍的自動原理,但又不完全照搬,而是將原本的滾柱閉鎖改成了槍機迴轉閉鎖。)。

當然,因為701樣槍射速過快(和79微衝有得一比)、精度太差(比AK還不如),彈匣容量太少(20發),所以就GG了。但是也不能就這麼幹耗著啊,部隊很需要新槍啊!於是在七十年代末期,701工程又復活了!並由701樣槍改進出了一款名叫步-5的自動步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這就是步-5

不過可惜的是,步-5誕生之初就已經落後於時代了,所以步-5也GG了。最後實在是沒法了,只能選擇放棄藥筒短後坐自動原理,換用了最常見的導氣式自動原理。然後設計出了一款新型的自動步槍(也就是82式),並參加了1979年的“新型7.62mm槍族”選型。

最後結果我們都知道,八一槓勝出。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吶,82式輕機槍。實際上82式槍族與81式槍族不相上下,但是卻在競選的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導致其與部隊無緣,最終轉入技術儲備。


NO.5九五式槍族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95式自動步槍

相信各位一定都聽過這個順口溜吧:

“高基線,易打臉,塑料彈匣一捏扁;拋殼窗,聲音響,油煙燻得淚兩行。”

NO.6零三式自動步槍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03式自動步槍,以前編號是95A,和八一槓一樣是備胎來著,不過這個備胎可沒八一槓那麼好的運氣。

在研製95式的時候,其實還研製了一款有託步槍,叫做95A。因為中央覺得部隊可能無法適應無託步槍的佈局,所以在研製小口徑無託步槍的同時下令研製小口徑有託步槍,編號95A,也就是後來的03式步槍。95和03這兩支步槍同臺競技,最後分別交予不同軍種使用。95式給了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而03式則作為陸軍和武警部隊的制式步槍。不過因為03式各方面都比95差,所以現在已經開始逐步退役了。03式的內構和八一槓差不多(我懷疑03就是87式的升級版!),但又有些許不同;它的重量比95大,精度比95低,除了劈槍比95帥之外,基本沒有優點。可能會有人反對它精度低這一點,但我要說的是,03的“高精度”是建立在它的長瞄準基線上的錯覺。實際上03的槍管比95式還短,這也就意味著它的精度必然比95低。(雖然有時候槍管長度並不代表精度,但是95的精度真的很高!)

現在還裝備著03式步槍的部隊大概就剩邊防了吧!估計再過十多年,就只能在閱兵式上看到03的身影了!

【輕武專欄】——新中國槍械大盤點(一):步槍篇(上)

使用03式自動步槍的邊防官兵,正是有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有我們如今的安逸之所!

注:侵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