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雷州半島歷史文化的《雷州十賢》

雷州半島自古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如清朝狀元林召棠,我國首任駐美大使陳蘭彬等等。這片廣袤的紅土地上也留下歷朝賢臣名將的足跡,如寇準、蘇軾、林則徐和康有為等。他們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使昔日的“南蠻之地”得以受益。


再現雷州半島歷史文化的《雷州十賢》

我多年來努力收藏那些與湛江有關的歷史人物、事件的連環畫作品。其大多記錄了當時歷史以及人文的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連環畫,除了有收藏價值,也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筆者收藏有一部湛江名人連環畫《雷州十賢》,這本書的淘得是在上世紀90年初。記得是從一個收破爛人的手裡買到的,10元10斤,都是連環畫。拿回家裡整理,共有200多本連環畫且都在9.5品以上,書直板直角,無摺痕,無自然釘鏽,沒有任何破損、汙漬、摺痕。


再現雷州半島歷史文化的《雷州十賢》


《雷州十賢》嶺南美術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湛江市海康縣《雷州十賢》創作繪畫,64開,古典題材。故事講述了在宋朝,忠賢與奸惡,愛國與賣國的鬥爭異常突出,鬥爭的結果往往是奸人得逞,賢人遭殃。寇準、蘇軾、蘇轍、秦觀、李綱、李光、趙鼎、胡銓、王巖叟、任伯雨十位賢人志士,就是這樣先後蒙冤貶經雷州的。十賢的雄才大略雖然未能在雷州半島上充地施展出來,但是他們的高風亮節,一直令後人敬仰。


再現雷州半島歷史文化的《雷州十賢》


雷州古為“蠻煙瘴雨”之地,謫官貶宦流放之所。唐宋年間先後有文化名人、將相名臣謫貶或途次雷州,僅宰相級就有七人。十賢在雷州體恤民情,不遺餘力倡辦教育,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促進了雷州文化的發展,為雷州的文化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使雷州百姓漸漸擺脫愚昧,備受人民愛戴,“敬賢如師”的雷州人民建“十賢祠”以紀念。雷州自此重教興文,縣有書院,鄉有社學,出現了“閭有塾堂、巷有校室”的可喜局面,擁有雷陽、懷坡、文會、崇文等5所著名的書院。其中雷陽書院是清光緒年間廣東六大書院之一。宋建炎四年(1130年),雷州府海康縣黃守政考中進士,是從雷州的書院中走出的第一個進士,自此,雷州人才輩出,湧現了以陳璸、陳昌齊、丁宗洛、陳喬森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雷州本地傑出人才。


再現雷州半島歷史文化的《雷州十賢》

嶺南美術出版社在20世紀八十年代發行較多連環畫,多為武俠題材,像《雷州十賢》這種真實的歷史古典題材的不多,《雷州十賢》還是我們湛江本地人才繪畫的作品,於我而言更顯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