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社區巾幗“疫”路中堅

疫情來勢洶洶,愛心如川匯海。在柴河林區有這樣一群佩戴“紅袖標”的巾幗英雄,她們工作在最基層,她們距離居民群眾最近,她們逆行奮戰在“疫”線,成為林區抗疫的中堅力量。


柴河:社區巾幗“疫”路中堅

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所屬各社區的工作人員,自疫情來襲,便衝鋒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女同志,明知有風險,卻仍然選擇做該做的事。她們還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化身小區防控崗上的“守門員”不讓病毒有機可乘;化身“知心姐姐”向居民宣傳防控知識、疏導負面情緒;化身“搬運工”為隔離人員購置生活用品……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今年52歲的杜運琴是林興社區的居民委主任,為了讓居家隔離人員的正常生活有保障,她當起了“採購員”,幫助隔離人員購買蔬菜、水果、日用品,挨家挨戶送貨上門。她還為隔離人員做心理疏導,用自己的積極樂觀傳遞正能量,緩解隔離人員的心理壓力,共同度過難關。


柴河:社區巾幗“疫”路中堅


“您好,大爺、大媽,請帶好口罩,出示一下出入證,再登記一下。”和諧社區物業工作人員姜啟榮在疫情防控檢查崗上,對進出小區的人員、車輛進行檢查登記。疫情防控期間,姜啟榮每天在完成和諧社區3個樓區10個單元的清掃、消毒任務後,積極投身社區疫情防控檢查工作,站在值守崗位上,她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盡心竭力守護居民的安全。對“刻板”“執拗”的姜啟榮,居民們也從最初的不理解轉變為尊重和支持,居民的防控意識不斷提高,儘量少出門、不出門,不給工作人員添麻煩,在家就是做貢獻,成為了共識。

平均兩萬,少的時候一萬八....這組數字是友誼社區居民委主任卜豔豔從臘月29至今的每日微信步數記錄。她說,疫情防控第一步,就是對轄區居民挨家挨戶走訪,瞭解每戶居民的身體狀況,排查從外省或疫區返回的人員,時時不停步,刻刻在奔走,就想快點走,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盼著疫情早點過去。

臨江社區居民委主任王源說:“我負責的網格共有694戶居民,從抗疫防控工作開展至今,先後入戶走訪排查了3次,累計入戶超過5千次。近期,將入戶排查的重點放在返鄉和境外回來的人員上,從疫情高風險地區回來的人員需要居家隔離15天,隔離期間我們還要每日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測,確保轄區所有回來的住戶都能健康平安。”


柴河:社區巾幗“疫”路中堅

在林興社區每名工作人員的桌子上都有一摞摞走訪慰問的統計報告,為了精準做好社區防疫工作,社區居民委主任建立微信群,每天通過微信、視頻電話等方式監測隔離人員的體溫和身體狀況及行動軌跡,並且履行一天一統計、一天一上報制度。

“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我們每天都是晚上九點多才回家,雖然很辛苦,但是社區是最後一道門,守護居民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林興社區綜治幹事錢海霞說,自柴河林區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和同事們一樣都沒休息過,她的丈夫是公安民警,雙雙戰鬥在防疫一線,兩個人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希望如約而至的不只是春天,還有災難過後平安無損的彼此。

一個個社區人就像一個個螺絲釘堅守在崗位上,看到她們居民就有了主心骨,一道道“家門”就上緊了防疫鎖。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有她們愛的人,也有牽掛她們的人。她們是平凡的社區工作者,也是抗疫一線的英雄。她們默默地用血肉之軀阻擋疫情,為社區居民建起保護網、隔離牆,演繹著平凡而偉大的抗疫讚歌。

來源 | 柴河林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