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溫暖老城區半輩子的永城味道

在永城市城關鎮牌坊街上有一條毫不起眼的小巷,一口翻滾油鍋,一團油亮燙麵,一盆晶瑩砂糖。

沒有吆喝,沒有華麗的店面,只有那金燦燦剛出爐的糖糕和那熟悉的人間煙火味道。

這就是徐奶奶和她女兒楊俠幾十年來工作的地方。

從芳華到半百 幾十年甘如飴

凌晨三點多徐奶奶和女兒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想做好一個糖糕,要經過拌麵、絞面、燙麵、醒面等多道程序。
早上六點多楊氏糖糕開始了一天的營業,女兒楊俠負責做糖糕,炸糖糕,徐奶奶就負責售賣,經常是剛出鍋的糖糕來不及放涼就被買走了。

凌晨三點,溫暖老城區半輩子的永城味道

徐奶奶今年已經八十歲是楊氏糖糕的第二代傳人,三十多歲的她從母親手裡接過這門手藝,一做就是四十多年,為了讓面口感更加綿軟,徐奶奶需要用手不停的摻到四十分鐘左右,這樣做出來的一盆面大概兩個小時就會賣光,每天光是摻面就已經腰痠背痛。直到現在做不動了徐奶奶仍然不捨得離開這個小攤子,看到顧客吃到自家的糖糕而露出滿足的笑就足以讓徐奶奶開心一整天。
攤子有些時間段還是比較忙,自己留在這裡還可以幫一下女兒的忙,雖然女兒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但是在徐奶奶眼裡女兒永遠都是個需要被照顧的小孩子。
從芳華到半百,剛開始的時候楊俠每天在爐子前一站就是一天。
燙麵時水的溫度很重要,稍微有一些不對,整個麵糰便都作廢,剛開始學習的楊俠一次兩次不成功,甚至於幾十次都燙不好,燙一次不行就扔掉了,燙出來的糖糕很難吃咬不動。只有把各方面都掌握好,做出來的糖糕才外焦裡嫩。

凌晨三點,溫暖老城區半輩子的永城味道

剛開始的時候楊俠正是花一樣的年紀,炸糖糕有很大的油煙,穿不了鮮豔好看的新衣服,永遠只能在衣服外面罩上老土的工作服。二十歲的小姑娘誰不愛美不想漂漂亮亮的,可是一想到手藝的傳承,顧客的認可,母親的期盼,楊俠咬咬牙還是堅持下來了。
三十多年來買糖糕的人變了又變,始終未曾變過的是那個味道。

傳承古老手藝 讓美味存至今

炸糖糕是徐奶奶的母親張化蘭從孃家帶回來的手藝,到楊俠這裡已經是第三代了。
近百年的時間裡周圍的環境變了又變,擺攤的地址也變了幾次,炸糕的人也變了,沒變的是那始終如一的味道。現炸的熱糖糕外皮香得起酥鬆脆。咬一口,滾燙的糖汁就黏黏地滴流出來,得吹著吃,一個糖糕三五口吃完,真是快樂得意猶未盡。
來買糖糕的人都是老顧客,只要吃了一次總還想著下一次,“我現在做這個糖糕,他們小時候一點點光著屁股來買糖糕,現在帶著他們的孩子又過來,一代傳一代。來到我這裡的時候都會告訴孩子,這就是爸爸媽媽小時候吃的,現在帶你過來嚐嚐。”

凌晨三點,溫暖老城區半輩子的永城味道

在城關鎮一打聽哪裡的糖糕最好吃,必然會告訴你牌坊街楊氏。下午四點半是攤子最忙活的時候,附近的小學都放學了,大人們帶著自家的小孩來買糖糕,孩子們眼巴巴的眼神,吃到糖糕笑起來的樣子是楊俠眼裡最美的風景。
這麼多年來楊俠不是沒有想過放棄,每天連續的摻面讓她腰痠背痛,純手工無添加的製作讓工作更高強度,濃濃的油煙味讓她沒穿過素雅的衣服。

可是每當她說不做了,老顧客們都會不願意,“你不做了我們去哪裡吃這麼正宗的糖糕”。“我還想讓我以後的小孩嚐嚐傳統糕點,楊姐你可不許不做”。
顧客們的喜愛讓楊俠說不出不做的話,“我堅持到現在就是這些新老客戶的支持和喜愛,也是想把這個老式傳統的糕點手藝一直一直的傳承下去”。

遊子心頭掛念 故鄉本土味道


現在楊俠的糖糕賣到了北京,上海以及各個省地區,並不是她開了分店,而是我們家鄉人外出打工或者逢年過節時從我們這個地方帶出去的。
在外漂泊的遊子思念家鄉的味道,帶出去的糖糕便成了唯一的掛念,家屬回家必會去牌坊街買糖糕用包裝盒帶過去,不僅僅是自己吃,慷慨熱情的河南屬性無論到哪裡都不會改變,邀請外鄉人品嚐我們永城本土味道,得到他們的稱讚是漂泊在外的河南人最樂意看到的事。

凌晨三點,溫暖老城區半輩子的永城味道

人的味蕾會刻上故鄉的味道。

漂泊在外的人,都有自己故鄉的味道。河南這座城市有它獨特的味道,千滋百味,有的清新甘洌,有的歷久彌香。這些味道交溢互融,便有了專屬的印記,有了歲月的傳承。故鄉的味道,就是在思念之中自然流露出的心底情愫,家鄉遠在身外,味道品在心頭。(記者:梁佳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