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記憶:臘月二十六,你還能想起蒸饅頭、做棗花的記憶嗎

時間都說在不經意間悄然流逝,又一年的新春佳節恍如昨天有所如期而至,每到這個時節很多的人們都在忙碌歡歡喜喜過新年,它是一年當中最溫馨的時刻,無論你守望故鄉,還是天南海北,都會在這個節日裡回到家人的身邊,嘮一嘮在外的奔波辛苦,聊一聊一年五穀的收穫,感情就在這裡不斷凝結,凝結成一段歲月,凝結成一段曾經抹不去的記憶。也願意將曾經的歲月分享,讓它成為故事,成為一段戀著故鄉的鄉愁......

過年的記憶:臘月二十六,你還能想起蒸饅頭、做棗花的記憶嗎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六了,我們中原一帶有這樣的一個習俗,那就是“二十六,蒸饅頭”,按照往年這一天都要家家戶戶蒸饅頭,蒸的饅頭一般要吃到正月十六,在農民的心裡這個時候蒸好饅頭就是要在春節期間品嚐一年的辛勞,除了蒸饅頭還有一項是必須要做的,那就是出嫁過的姑娘和沒有結婚的男方要為回孃家和走親戚蒸的棗花,這是必不能缺少的,因為在農村姑娘春節回孃家每年都要帶棗花,是不能“落花”,否則就是一種不吉利。

無論是蒸饅頭還是蒸棗花,隨著時間的輪迴,人們已經不再親手蒸饃了,幾乎每隔村裡都有饅頭加工,很多家庭過春節也都願意到饃店裡去購買一些,就連最具傳統的棗花也被食品加工廠的麵包、蛋糕棗花所替代,當然在現在看來這樣的口感還是要好於曾經的傳統。但是讓人們不能忘卻的卻是那種曾經的一種記憶。

過年的記憶:臘月二十六,你還能想起蒸饅頭、做棗花的記憶嗎

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還是十分的艱苦,過年蒸饅頭那是一種奢侈,還能多的家庭都說攢了一年的白麵,位的就是能夠在春節能夠吃到白麵饃,能夠帶著白麵饅頭走親戚,其實當時的年代,走親戚都要帶上白饅頭,有的家庭沒有白麵,親戚來了就蒸上親戚帶的饅頭,不管怎樣是不能讓親戚瞧不起,走親戚吃白饃也是當時人們願意走親戚的原因,更不用說姑娘回孃家,或者男方沒結婚帶的棗花了,哪個時候每到正月初二,就會有很多的村裡人在村裡的街道上等著看誰家的姑娘和女婿拿的棗花大,在整個春節期間都會是人們議論的話題,當然如果棗花小,也會被村裡人瞧不起,以至於有很多的剛定過婚的會因為男方家小氣而吹婚。

過年的記憶:臘月二十六,你還能想起蒸饅頭、做棗花的記憶嗎

所以在當時的農村無論是蒸饅頭還是蒸棗花都說每一個家庭疏忽不得的,為了能夠蒸好饅頭和棗花,往往在頭一天的晚上就要發上面,讓發酵的麵粉能夠在一夜之間的時間裡充分發酵,第二天四五點就要起床盤面,繼續讓發酵的麵糰醒發,等吃過早飯以後,就進入到了蒸饅頭的時間,等到第一鍋饅頭散發著麥香出鍋的時候,都會將從鍋裡拿出的第一個饅頭投入到燒火的爐膛裡,說這是敬灶王爺的。

蒸饅頭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顯得比較容易的事情,但是蒸棗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蒸棗花不是每個人都會的,因為棗花需要很多次的工序,蒸出的棗花不但有很好的花紋,還要紋理清晰,尤其是放置紅棗的棗花轉必須是農村有手藝的人們親自去幹,這就需要請所謂的村裡蒸棗花的能人,當時在農村有這種手藝的人都很忙,為了能夠讓蒸棗花的能人節約時間,往往都是幾家鄰里放在一起蒸棗花,因為大小不同,姑娘回孃家隨著年齡的增長,棗花也會慢慢變小,而最大的當數未結婚走親戚的男方,為了能夠顯示家裡的富足,大方,有的甚至一個十二型的大鍋就蒸一個棗花。

過年的記憶:臘月二十六,你還能想起蒸饅頭、做棗花的記憶嗎

到了九十年代,每到春節人們都還忙著蒸饅頭,但是蒸棗花已經開始演變,當時都是被一種使用摸具製作的糖棗花所替代,漸漸地面包棗花、蛋糕棗花也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在不停的演變,不管怎樣變化,姑娘回孃家帶棗花的習俗沒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