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普義:裝裱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裝裱工藝歷來被視為一幅書畫作品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傳統書畫作於宣紙和綾絹之上,宣紙質地纖薄、柔軟,一經墨色浸染,往往褶皺不平,既減弱了墨色的神韻,也不便於觀賞和收藏。

經過裝裱的書畫,牢固、美觀,便於收藏和佈置觀賞。而重新裝裱的古畫,也會延長它的生命力。古人說:“古蹟重裱,如病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手而斃。”

楊普義:裝裱

裝裱也叫“裝潢”、“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裝裱還可以分為原裱和重新裝裱,原裱就是把新畫好的畫按裝裱的程序進行裝裱。重新裝裱就是對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於管理收藏保管不善,發生空殼脫落、受潮發黴、糟朽斷裂、蟲蛀鼠咬的傳世書畫及出土書畫進行裝裱。

裝裱程序

楊普義:裝裱

裝裱主要有“託”、“裱”、“裝”三大基本工序。

“託”:裝裱的第一道工序,一般稱“託畫”或“託畫心”,是指用漿糊在書畫家的作品背後加託宣紙。

“裱”:託好的畫心,要用裁板、裁刀、裁尺和錐針之類的工具,打裁紙、絹、綾、錦等裝飾材料。接著,用裁好的材料把畫心鑲嵌起來,這道工序就是“裱”,北京話叫“鑲活”。

“裝”:鑲活完成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裝”,也叫“上杆”或“裝軸”。但在上杆之前,還要用砑石(光滑的鵝卵石)在裱件背面砑(yà)磨幾遍,稱“砑光”或“砑活”。只有經過砑光,才能使書畫背面光滑平整、易於舒捲。嗣後再裝上制好的軸杆,使書畫成為一件珠聯璧合的藝術品。

字畫裝裱類型

立軸

楊普義:裝裱

立軸主要用於豎式構圖,懸掛欣賞。畫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題字讚賞。中間部分稱“畫心”,上有“詩塘”、“天頭”,下是地腳。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頭貼“驚燕”。起初“驚燕帶”不貼實,能飄動,後貼實,純為裝飾。“畫心”上下端可加鑲錦條,稱“錦眉”,亦稱“錦牙”。懸掛在廳堂正中的大副字畫還稱“中堂”。

立軸的幾種裝裱樣式如下:

一色裝:畫心由一種顏色的花綾、耿絹、錦綾等材料裝飾。

楊普義:裝裱

二色裝

楊普義:裝裱

三色裝

楊普義:裝裱

詩堂裝:畫心上方鑲接一塊空白紙料,專用於題字賦詩。

楊普義:裝裱


間隔一色裝

楊普義:裝裱

錦眉裝

楊普義:裝裱

集錦裝:二幅以上小型畫心,同由一塊鑲料裝飾,或鑲接或挖聯。

宋式(宣和)裝

:始創於宋徽宗宣和年間,又稱宋式裱、宣和裱,適用於扁寬畫心。

楊普義:裝裱


宣和裝的基本裝裱結構

裝框兩色裝

楊普義:裝裱


對幅

楊普義:裝裱


對幅由二條字數相等、內容相連、畫心尺寸與裝裱規格完全相同的書畫作品而組合。如果是畫,就稱為“畫對”;是書法,則稱為“書對”,或稱對聯。

條屏

楊普義:裝裱


條屏畫心由一色畫綾等鑲料裝飾,排掛在一起。其形制與立軸一樣,只是多了幾幅,一般為4條,也有6條、8條、12條的。

通景屏

楊普義:裝裱


通景屏則由若干條尺寸相同、同空連貫的字或者畫,分別由一色花綾等鑲料裝飾並排掛在一起。

鏡片

楊普義:裝裱

鏡片,亦稱鏡心,是託裱後的畫心,適用於夾放在鏡框內,故稱鏡心。其形式橫豎皆可,是一種簡化了的立軸裝裱形式,可裝在鏡框裡懸掛欣賞。中國的鏡框設計講求簡練,不重雕飾。

冊頁

楊普義:裝裱

將繪畫裝裱成書的形式,攜帶、欣賞和保藏均較方便。有的冊頁是頁頁相連的,有的則是活頁。因畫幅不大,亦稱“小品”。

橫披

楊普義:裝裱

橫披主要用於橫式構圖,畫幅多不太大,鑲邊、空白視畫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鑲邊、空白一般應寬於上下鑲邊、空白,如上下鑲邊、空白為一寸,則左右為五寸,橫披不裝軸杆,兩側均裝楣條。

手卷

楊普義:裝裱


手卷主要用於在桌面上欣賞,體積較小。畫幅的前、後,特別是後面留有相當長的空白,供欣賞者題寫讚語或鑑定意見。外有“包首”,“包首”之上貼有“題簽”。前有“引首”,中為“畫心”。緊連畫心兩邊的是“隔水”,後有“拖尾”。

怎麼區分字畫是手工裝裱還是機器裝裱呢?

手工裝裱:紙與紙之間貼的很密實,畫面很光滑,把畫懸起來抖一下或用手指彈一下會有“蹚蹚”龍吟一樣響亮的聲音。如是負責任的裱件,裱件背面則有上蠟的痕跡,那是為了保護畫心;未上蠟則看得出宣紙紋樣,不光滑。反覆卷放,背面起毛會傷畫心的,裱件背面一定要上蠟!

手工裝裱能更好的展現出作品的墨暈,使畫面不呆板。手工裝裱需選擇好手來裱,有些蹩腳師傅(甚或一知半解、剛出茅廬者)用漿問題尚未解決,導致裱件很硬,易折裂。

手工裝裱用的是小粉輕漿,只在多刷不全持糊力。裱件平整挺括,當然要裝裱一件好作品那肯定是費時費力地,短則數日、長則數月。優質的裱件可以反覆數次揭裱而不傷畫心,我國古人流傳下來的書畫作品就是佐證。

楊普義:裝裱


機器裝裱:畫面顯得有些虛澎,不光滑,有點粗糙,摸摸,有點潮呼呼的感覺,用手彈一下會有“撲撲”的悶響,區別還是很大的。裱件背面則很光滑,那不是上的蠟,那是機裱專用的機裱紙,非宣紙,俗稱洋紙,一面很糙或上了化工膠,一面則很光滑。

機裱多盛行於北方,用於行畫裝裱,粗糙呆板。

楊普義:裝裱


現在的機裱用的是熱溶膠和化纖面料,用熱合機一壓立等可取,看似漂亮,也和傳統手工裝裱差不多。但熱溶膠是不溶於水的,用它來裝裱的字畫,一旦損壞將不能再次裝裱。而保存較好的機裱字畫,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膠體老化變質而脆裂。這種裝裱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命貨”。(這種裝裱在日本主要用於初學者和兒童書畫在參展時的應急裝裱。)

收藏字畫的裝裱保存

收藏的字畫,不是需要的,不要急於裝裱覆背,理論上宜先託畫心,有利收藏。收藏的畫託畫心,則必須手工裝裱,這是不二選擇;經常觀看的書畫作品,最好還是裝裱覆背成成品好,方便拿放、欣賞。

另外常見朋友送裱時,無論手裱的還是機裱的畫作以及未曾裝裱的畫心,均被摺疊不成樣,甚或破損,這都是收藏存放不當。應把畫心或裱件捲起封好(可用薄膜,有條件的用宣紙,無條件的用報紙,多包幾層),裝到畫盒內(樟木材質最好),避免受潮,放在乾燥處;也要避免太陽直射;千萬不要摺疊存放,樟腦丸等防腐也是必備的。

世上沒有永久的東西,只有永久的精心保護、細心防範,才能使心愛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