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婆婆是臨淇人,她做的水煎包可是一絕!位於林州市最南端臨淇鎮因臨近淇水而得名。林州大街小巷買水煎包的店鋪大多打著正宗臨淇水煎包的招牌,也算是民間的地理標誌產品啦!因兼得油煎、水煮、汽蒸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其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提起臨淇水煎包,林州人們總是笑稱:“不吃後悔,吃了也後悔”。不吃後悔是因為金燦燦的水煎包勾起了很多人肚子裡的饞蟲,吃了也後悔是因為一不小心吃得太多了,撐得肚子疼。

黃黃雖然也喜歡製作各種麵食,可要說做水煎包,那可必須婆婆出馬,她做的水煎包

麵皮特別軟,底兒卻煎的薄而脆,一個包子兩種口感,真是妙不可言;

餡的配比恰到好處,韭菜鮮美的湯汁被粉條充分吸收,再配上炒雞蛋和臨淇豆腐,一葷一素兩種蛋白質完美結合;

獨特的手法,包住了更多的餡,婆婆從來不怕水煎包的餡多,有多少都能包進去。

先煎,放水煮,水蒸發完再燜一會兒,火候和時間把握的及其精準,韭菜翠綠還略帶辛辣的味道,粉條柔嫩卻不軟塌。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發酵麵糰,一斤麵粉六兩溫水,加5克發酵粉,倒入麵粉裡,劃成絮狀後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溼布靜置於溫暖的地方發酵發酵至兩倍大的時候就可以了。

麵粉發酵期間準備包子餡兒。粉條提前泡好,切碎,這是婆婆自己做的手工粉條,水泡幾分鐘不脆即可。如果是普通機器做的粉條,不容易熟,建議用開水燙軟,這種粉條做好的水煎包口感稍微軟塌,沒有手工粉條爽利。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韭菜洗乾淨,控幹水分,切好。臨淇豆腐切成小丁。林州人習慣把臨淇柴鍋灶做的滷水豆腐叫臨淇豆腐,把普通石膏豆腐叫軟豆腐。臨淇豆腐做餡不容易散,還有一種特殊的柴鍋味道。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鍋裡多放些油,雞蛋加少許鹽打散入鍋中炒熟,邊炒邊鏟碎,關火放入粉條、韭菜和豆腐,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加適量芝麻香油、鹽、調好餡料。包子餡兒根據個人口味,沒有規定,自由發揮,在家吃就是吃食材的鮮味,所以調味只放了鹽。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麵糰分成60克左右的面劑子,揉光滑。

擀麵杖將分好的小份擀成中間厚兩邊薄的包子皮。中間稍微厚點,吃的時候酥脆而且不易煎破。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怎麼把包出皮薄餡多的水煎包呢?先把餡填得滿滿的,然後兩手托住麵皮,上下顛幾下,粉條和韭菜就瓷實了,再用包包子的手法包好。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婆婆做水煎包習慣用她的傳家寶,20年前的老傢伙,用起來更趁手。這種老式的餅鐺,老林州人幾乎家家都有。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鍋先燒熱,再放油,把水煎包依次碼入平底鍋,不蓋蓋子先煎半分鐘分鐘。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放一湯勺水,接著蓋上蓋子煎,大約5分鐘,鍋裡不再發出滋滋滋的聲音就說明煎好了。關火燜半分鐘出鍋!

正宗林州味道,婆婆做的臨淇水煎包,皮薄餡多味道好

看,漂亮的花紋。咬一口,鮮嫩的韭菜,粉條吸收了韭菜的湯汁,味道非常鮮美。

用電餅鐺做也可以,就是不要用電餅鐺的蓋子,要蓋上一個鼓起來的鍋蓋,這樣有水蒸氣蒸

的空間,水煎包才能底脆皮,其他面水嫩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