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稱霸全球到四分五裂,強盛一時的英國為何會衰落到如此地步?

靜夜史


英國為何會衰落?仔細剖析歷史細節,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英國的對外政策,經常是“小事精明,大事糊塗”。當然,英國人奉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原則,這沒有什麼爭議,但任何原則,任何對外政策,都是由人去執行,如果英國人自己出了問題,則這些準則就會變質了,由有利於英國利益的良藥,變成損害英國利益的毒藥。

英國政客,在“小事”上是比較精明的,這些小的精明,也依託於整體謀略,例如“離岸平衡手”策略,永遠拉歐洲大陸上的老二去懟老大,英國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創造立於不敗之地的形勢。但是,這些都是一些短期的利益算計,並非什麼長遠大計。就拿“離岸平衡手”策略來講,英國政客不能保證每次都有效,因為有個前提條件,即歐洲大陸上不存在聰明人,也不存在實力很強的強權,那麼這個策略就有效了,但事實恰恰相反。

英國在與法國的鬥爭中,這個策略用爛了,而普魯士就明白了。因此,俾斯麥執掌普魯士時期,成功完成德國統一,這是英國無法阻攔的。後來,德國與英國展開軍備競賽,再後來歐洲爆發兩次大戰,其根本原因,都是德國企圖挑戰英國霸權引起的。在這個過程中,英國機關算盡,最後拉了老朋友美國入坑,才得以脫險,但請神容易送神難。

美國人來了歐洲,就必然要分走英國的霸權,而英國的傳統策略,在真正的強權面前,變的蒼白無力了,因為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蘇聯人,都不吃這一套。這充分說明,英國的那一套手段,只有在自身實力最強的時候才玩得轉,一旦實力不行了,被人趕超了,也就成了廢紙,但英國人一直沒搞明白,在“二戰”結束後,照樣玩這種套路。

可以這麼說,英國和美國的格局差異,就註定了其霸權的結局。英國霸權為何會被美國霸權取代?因為美國的霸權,是一整套體系,英國的霸權,實則是花架子,是靠玩陰謀詭計支撐著,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套路,而非形勢。美國人搞霸權,陰謀手段玩的更多,這也是從英國學來的,但美國霸權主義者,製造的形勢比較多,這是英國霸權主義者不會搞的。

事實上,在19世紀末期,英國就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和德國是後起之秀,英國本土的經濟實力,也逐漸落後於美德兩國,尤其是在工業實力上,美國和德國都領先於英國,這說明英國人沉迷於投機炒作,把自身的工業優勢玩沒了,這就失去了“形勢”。

美國,德國,還有蘇聯,在爭奪世界霸權時,注重自身實力,三個國家都立足於工業,軍事和科技,是走創造形勢的道路。英國政客,小事上很精明,靠玩陰謀手段矇混過關,欺騙世人,但大事上,就被美國,德國和蘇聯的“形勢”秒成渣了,假把式,一戳就散了,不可能長久。

現如今,美國的霸權,也走向衰落了,這說明美國人做了很多蠢事。例如,英國人搞霸權,小事上是比較明白的,利益算計,弄的很清楚,出力不討好的事,儘量是不幹的。但是,美國人一開始贏得了大格局,現在卻也輸了格局,不僅在大事上糊塗,小事上也糊塗了。在“冷戰”結束後,美國霸權主義者開始學習英國,不再注重創造形勢,而是習慣於搞陰謀手段,企圖用套路,取代努力過程。因此,美國也慢慢走向衰落了,這不奇怪。



圖維坦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強盛一時的大英帝國衰落那就是:民族意識的覺醒,英國沒有將其文化傳統根植於殖民地人民的潛意識裡。

1.稱霸全球的大英帝國:大英帝國在歷史學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在20世紀初達到全盛狀態,面積可達世界總面積和人口均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下圖為全盛時期的帝國版圖(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刪),範圍遍佈世界各大洲,可供參考:

2.大英帝國衰落的原因,依筆者看來可歸納為兩點:

一是民族意識的覺醒。

爆發於1618-1648年的歐洲三十年宗教戰爭諸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形成了主權國家的概念,使得民族意識深入人心,神聖羅馬帝國“大一統”局面不再有,同時也把歐洲撕的支離破碎。大英帝國統治各殖民地時期,雖然對當地進行了移民,傳教士也對基督教進行了廣泛的傳播,但是長久以來,英國移民同當地人、其他國家移民逐漸形成了新的民族,比如美利堅民族。民族意識覺醒,成立了美利堅。美國最終成為大英帝國主要的政治和經濟的競爭對手,間接導致了英國的衰落;布爾人通過戰爭反抗英國的殖民的統治成立了南非,對大英帝國也是沉重的打擊。


二是英國沒有將其文化傳統根植於殖民地人民的潛意識裡。

以二戰後印度的獨立為標誌性事件,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的獨立翻倍增長,出現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印度,有著比大英帝國更加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也有著廣泛根植於人民意識的宗教。大英帝國的傳教士在印度傳播基督教沒有取得效果反而引起印度教派的強烈反抗。



此處以中國再進行下對比,中國之所以是中國,始終沒有被完全撕裂過,就是因為“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孔夫子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得到中華民族的集體認同,這是一種文化。誰征服中國這片土地,誰就被同化為中華民族。匈奴族的劉淵改變姓氏來證明自己為華夏正統,而沙陀族的李克用更是以恢復大唐為己任,歷朝歷代均以建立起統一的中國而感到光榮。而英國的殖民統治沒能從文化上開枝散葉,因此各殖民地獨立成為遲早事情。


3.總之,維繫一個國家統一狀態的紐帶就是這個國家的文化傳統,民族意識根植於文化傳統之中。大英帝國沒能處理好這個問題,當國力受損之時,便是各殖民地謀求獨立之日,衰落不可避免。



燕山史話


英國的崛起和強大依靠的什麼?

第一個最先進的生產力,工業革命誕生的地方,當鴉片戰爭爆發時,英國財政收入大約為5200萬英鎊,摺合白銀3.46億兩,同期擁有4億人口,看起來世界第一的大清,財政僅收入為4000萬兩白銀。


第二個是擁有以制海權為代表的強大武力。英國奉行的是海權,其基本國策是英國的船隻噸位要保持是第二和三名噸位總和的一倍。這也是極為恐怖的。

第三是有一套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和現代金融制度。英國的組織能力極強,並且充分發揮了資本的力量。所以一盤散沙的印度能在英國手裡整合起來,東印度公司、股票等雖然不是英國原創但利用這些現代金融制度設計讓英國的商人、船隻在海外殖民統治上競爭力極強,對比西班牙的殖民地就是很好的例子。


英國衰落,實際上就是這三個優勢慢慢消失殆盡的過程。

生產力來說,工業革命在整個歐洲大陸都開花了,並且德美兩國主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戰前夕,英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落後美國德國,並且領先法國並不多。為了保住海權,所以和德國進行的造艦的軍備競賽,由於工業產值落後於德國了,所以實際上保證海權優勢有點吃力了。行政,金融制度來說美國是一脈相承,德、法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並不弱太多的現代制度。最終這一切隨著一戰的爆發,英國的優勢基本就全部喪生,其本土人口太少的弱點就被放大突出了,慢慢就回歸普通。一戰英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消耗了大約英國五年的全部國庫收入,直接導致英國從債權國變為債務國。

同時英國的商船也損失慘重,噸位急劇下降。對英國最依賴的殖民地經濟控制力下降,所以到了二戰時,日本入侵英國的亞洲殖民地時,英國都沒有有力的組織反抗。澳洲、緬甸、馬來亞這些都發現了英國已經無力保護他們於是轉而尋求獨立或者轉向美國。英國從殖民地是進口農產品和工業原料,輸出如紡織品、軍火等工業品,全球貿易基本就是英國玩的最溜。



二戰結束後,英國完全無力保護(威懾)他的殖民地,但另一方面想把這種經濟貿易的分工保持下來,於是允許各殖民地自治甚至獨立了。而隨著失去對廣大殖民地的控制,大英帝國自然解體,被打回成只有幾千萬人口的小島國了。再也不是控制全球四分之一土地和人口的大英帝國,而是德法等一個水平上的二等強國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英國現在已經不再是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已經趕不上時代的潮流,被拋棄也是必然的。


夢繪千秋


大英帝國興起源於殖民地終於殖民地,引導產業革命,最終卻成為路人。

一丶英國本土分為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四個民族地區,資源有限,民族矛盾尖銳,國內市場狹小。要想壯大必須對外擴張。英國憑藉地理位置等優勢,打敗西班牙法蘭西及荷蘭,成最大強盜,建起一個日不落帝國。

二丶攢足資本後又先完成第一次產業革命。它從印度買的棉花紡紗織布再運回印度都能打敗印度紡織業從而有利可圖。

從此英國開始吃老本!

馬克思說,當第二次產業革命在美國爆發時,英國更換設備技術革新太麻煩。反正有殖民地的廉價原料和壟斷市場,不新也有利可圖。英國在一戰前成了殖民地帝國主義。二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

三丶對外殖民過程中,北美、大洋洲和大洋洲與非洲亞洲不同,英國後裔佔數。這些地區有了實力就會為自己利益脫離大英帝國懷抱。美國最先獨立,加拿大紐芬蘭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獨立。只是抱團取暖才共推英王為元首。

民族矛盾最尖銳的南愛爾蘭也最終獨立。

四丶二戰後英國實習大損,殖民地紛紛獨立,產業優勢不再。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下,英國左右縫源,建好自己的英聯邦,跟隨美國,加入歐盟。三個法寶互相制衡互相利用,使英國不是僅僅英倫三島的英國。對英聯邦來說,它有美歐罩著;對美國來說,它有對歐盟和英聯邦的影響力;對歐盟來說,它有與美國和英聯邦的特殊關係。

五丶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為啥不獨立?因為歐盟這個大市場的反對一一歐盟封殺醒的加泰羅尼亞獨立。可英國政客作死,玩民粹玩砸了。沒了歐盟加持,蘇格蘭獨立指日可待,北愛爾蘭脫英提上日程。沒了對歐盟的影響力,英國在美國人的心中也就更加不值錢。沒了對歐美的影響力,英聯邦更加雞肋。

近一百年,引導技術的是美蘇德日和今天的中國。工業流水線、農業現代化、軍事改革、航天、信息……有什麼是英國引等的?英國文化產業強,那是佔了殖民地的光一一全世界好美國這一口,美國好英國這一口。《哈里波特》系列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寫的,但得好萊塢拍出來,《007》系列也得好萊塢拍出來。但美國漫威宇宙能越越大,英國卻何江郎才盡之感。同時印度寶萊塢和中國大片也在興起,英國的文化話語權只越來越。

綜上所述,英國憑藉地理優勢和政治上先統一這一先發優勢,成了殖民地老大並引導產業革命,兩者相輔相成。殖民地的成功讓英國固步自封,喪失了進一步產革命的動力。殖民地最終的獨立,又讓英國成為退潮後的裸泳者。

大英帝國興衰,源於殖民地終於殖民地,源於產業革命終於產業革命。


劉傑無圖乾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個人如此,國家也是。

英國從當年稱雄全球的“日不落帝國”混成今天的二流國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從自身經濟原因看,它錯過了幾次工業浪潮。大家都知道,英國發家於第一次工業革命,自此發達,從小小的英倫三島走向世界。但是兩次大戰後,它就停步不前了,接連錯過幾次工業革命浪潮。

第二,英國強盛也始於於強大的海軍,依靠海軍橫行天下,打下眾多殖民地。而二戰後海軍的沒落,帶動了整體軍事實力的下降。拳頭不硬,自然底氣不足了。

第三,二戰後殖民地國家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從內部拆了英國的臺。

第四,原本排在英國身後的老二美國,利用兩次大戰的機會,一舉上位,幹掉了多年老大。

第五,從宿命角度講,英國橫了一百多年,欺負了多少國家民族。出來混,總要還的。





不當王爺好多年


首先英國對於殖民地是過多的掠奪和傾銷。這製造的矛盾讓殖民地不滿。他自己本身就沒打算把殖民地作為自己一部分對待。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這是早晚的事。

再者,他在侵略殖民地同時也把先進政治理念,科學技術帶到了殖民地。殖民地利用它建立新的政治關係力量。

德意志興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讓這個日不落帝國,英國損失慘重。世界金融中心開始向美國偏移。英國首先完成第一次科技革命。但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他落後於美國,甚至德國。這讓他對於殖民地力不從心。

美國獨立和美國興起。世界工廠開始由英國轉向美國。美國並開始把他成功的政治理念傳播到全世界。全世界開始覺醒,利用新的政治理念建立新的體制國家,用實力發展擺脫英國。

緊接著二戰爆發,一戰恢復中英國損失慘重,恢復速度慢。二戰就來了,這讓這個日不落帝國,徹底落了。德國對英國狂轟亂炸讓他差點沒回到石器時代。美國參戰最晚,為交戰雙方出賣武器,大發橫財。成為世界實力雄厚金融中心,世界製造工廠。

自從二戰之後英國恢復元氣更是舉步維艱,這個日不落帝國徹底成了小三。兩次世界大戰,世界角涿,政治經濟變化,徹底埋沒了這個日不落帝國。


銀河系廣角


英國從稱霸全球到四分五裂,這一模式還會複製到美國身上去。不信走著瞧,不過我這一代以及下一二代肯定是看不到美國的這一進程。


胸懷若谷73084494


英國從日不落帝國到如今區區24萬平方公里,人口五千多萬的島國,真的是四分五裂的衰落嗎?我看不是。

一,放棄遍佈全球的殖民地,並非四分五裂,而是順應歷史潮流,以和平方式促使殖民地獨立,是歷史性的糾錯。這一點可以從英國作為宗主國與前殖民國的正常關係來證明。而且“英聯邦“這個鬆散獨立聯合體仍有效地存在,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就沒有總統,只有總理。他們仍然以英國女王為國家的象徵。

二,英國文化的成功輸出。英文豈所以能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文字,得力於英國幾百年來的文化輸出與改變.普及。今後仍然會延續下去。

三,英人血統在許多國家做為主體民族的存在。若把全世界的英人後裔集中起來,該有多少人口。如果都返回英國,有多麼可怕,能容納得下嗎?從這方面看間接看,英國並未衰落。

四,英國以中國一省之地,人口,創造出世界GDp排行第五的名次,相對強大的空軍海軍,能在一萬多公里外決勝萬里,全殲強敵,收復失地(參看英阿馬島之戰),數遍全球也沒有幾個能做到。

總之,由日不落到英國本士的變遷不能做為由強盛到衰落的具向審計,而是必然到自由的自然過程而已。


雙樵\n


如果你到大英帝國博物館看看,你就會發現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盜竊了多少文物,它的所謂輝煌都是經過戰爭侵略得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