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

鑑賞-大清銅幣

巍巍華夏九千里,壯麗綿延的山河蜿蜒曲折地盤旋在華夏大地之上,山川縱橫交錯,華夏子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締造了一場又一場的盛世畫卷,也留給後世的我們許多珍貴歷史文物以及史書資料,這一切勝過萬千金銀。在這場盛世畫卷裡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生於塞外的遊牧民族,卻在華夏大地書寫燦爛文化歷史,康乾盛世——就連西方國家無不撐手舉贊,當然作為重要的物質交換媒介的銅幣,在大清的歷史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鑑賞-大清銅幣

清代銅元多以十文面值為主,二十文較少,一文次之,其它面值多數難得一見。因為十文是主要主流輔幣,俗稱“單銅板”,二十文俗稱“雙銅板”。其它面值無此類俗稱,比如我們不能將五文銅元稱呼為“半銅板”。

清代十文銅元最常見,也是機制銅元中鑄造最早的面值,本文便從大清銅幣十文面值開始講述大清銅幣各面值的一些重要特徵,包含鑄地信息等。

鑑賞-大清銅幣

戶部十文:這是第一枚大清銅幣,銅質為紅銅。戶部大清銅幣干支紀年分為:乙巳、丙午、丁未、己酉。在這裡順便提及一下兩個問題:一般大清銅幣的紀年方式都是放在上端滿文兩邊,少有放在左右兩側的。另外從己酉開始,背面用宣統年造,如有差異,均為錯配。

鑑賞-大清銅幣

湘十文:湖南大清銅幣也是以紅銅為質地,該省光緒元寶銅元則有黃銅質地者。湖南大清銅幣的紀年只有丙午一種,背面龍形豐富。

鑑賞-大清銅幣

贛十文:江西大清銅幣也只有丙午紀年一種,並且也是紅銅質地。其實,光緒元寶銅元中黃銅較多,在一定意義上來講,是為了降低成本。在大清銅幣的幣制改革中,主要面值的主要銅質,也能夠表現清政府對此次幣制改革所做出的努力。

鑑賞-大清銅幣

鄂十文:湖北大清銅幣也是紅銅質地,有丙午、己酉兩種紀年,其中己酉年無部頒龍,均為地方龍。大清銅幣正面上方四個滿文對應背面漢字紀年,比如這枚滿文就是“光緒年造”,該類錢文的滿文讀法為從左向右。也有正反年號錯配的情況出現。

鑑賞-大清銅幣

汴十文:河南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辛亥兩種紀年,紅銅質。辛亥紀年是最後一枚光緒式大清銅幣,也是唯一以辛亥紀年的大清銅幣品種。

鑑賞-大清銅幣

直十文:直隸大清銅幣只有丙午紀年一種,紅銅質,直字十文品相好的比較少見。

鑑賞-大清銅幣

蘇十文:江蘇大清銅幣十文也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紅銅質。蘇字十文美品難得一見。

鑑賞-大清銅幣

皖十文:安徽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己酉兩個紀年,均為紅銅質地。

鑑賞-大清銅幣

閩十文:福建大清銅幣十文有丙午、己酉兩種紀年,均為紅銅。

鑑賞-大清銅幣

粵十文:廣東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四種紀年,均為紅銅質。

鑑賞-大清銅幣

川十文:四川大清銅幣十文分丙午、己酉兩種紀年。其中宣統己酉年為度支部,度支部是戶部改名而成。

鑑賞-大清銅幣

雲十文:雲南大清銅幣十文均為丙午年。據中央雲字大小,區分有大雲、小云版別,為紅銅,雲字大清銅幣十文少見。

鑑賞-大清銅幣

滇十文:雲南滇字大清銅幣十文僅丙午一種紀年,紅銅質。

鑑賞-大清銅幣

川滇十文:四川川滇字大清銅幣十文僅丙午一種紀年,是大清銅幣中唯一用兩字記地的品種。

鑑賞-大清銅幣

浙十文:浙江大清銅幣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紅銅質。

鑑賞-大清銅幣

奉十文:奉天大清銅幣十文受戶部影響較早,從乙巳到丙午、丁未、己酉均有,且以紅銅為主,形式和戶部大清銅幣也十分相似。

鑑賞-大清銅幣

寧十文:江南大清銅幣十文紀年有丙午、丁未、戊申,為紅銅,有銅色發烏者。

鑑賞-大清銅幣

吉十文:吉林大清銅幣十文均是己酉紀年,紅銅,吉字有大小之分。

鑑賞-大清銅幣

東十文:山東大清銅幣十文均為丙午年,紅銅為主。背面龍頭呈葫蘆形的叫“葫蘆龍”。

鑑賞-大清銅幣

淮十文:淮安管轄地清江銅元局大清銅幣十文均為丙午年,紅銅質,中央淮字有大小之分。

· 大清銅幣二十文 ·

鑑賞-大清銅幣

戶部二十文:戶部大清銅幣二十文分乙巳,丙午,丁未,己酉四種紀年,均為紅銅,且光緒年間背面龍形同十文一樣為標準大清龍。戶部二十文和十文一樣,沒有使用簡稱地名,宣統時期戶部龍形發生變化,不再堅持原本龍型。

鑑賞-大清銅幣

蘇二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整體佈局和蘇十文一樣,但中央記地蘇字只有陰文一種形式,銅質有紅銅、黃銅之分,這點足以說明在清政府頒佈標準大清銅幣的情況下,地方造幣局並未完全遵守規定,仍然存在徇私舞弊行為。

鑑賞-大清銅幣

淮二十文:樣幣,極其稀少。淮字大清銅幣為淮安管轄地清江浦銅元局所鑄,淮字並非省名簡稱,而是縣級地名簡稱,這在大清銅幣中獨有。

寧二十文:樣幣,存世極其稀少,並未正式發行流通。

粵二十文:樣幣,只有丙午一種紀年,罕見,紅銅質。

汴二十文:只有己酉一種紀年。己酉年汴字大清銅幣面值齊全,從一文、二文、五文、十文到二十文均有,其中二十文還有一種寬邊樣錢,窄邊汴字二十文也罕見,目前只有數枚,應為試樣。

鑑賞-大清銅幣

鄂二十文:樣幣,存世稀少,並未正式流通發行。講到這裡順便提出一個看法:整體而言在大清銅幣十文面值中龍型較多,甚至主要鑄造的是一些地方龍,而在二十文中普遍是用部頒大清龍,且二十文鑄造地數量遠不及十文多,可以看出清政府廢“光緒元寶銅元”改“大清銅幣”並未達到真正統一幣制的效果。

鑑賞-大清銅幣

皖二十文:存世少,多數品相很差,應該也是試鑄樣幣,只有丙午紀年一種,紅銅質。

鑑賞-大清銅幣

川二十文:分丙午、己酉兩種紀年。丙午年為光緒年造,兩邊字樣為戶部。己酉年為宣統年造,戶部已改名為度支部。

鑑賞-大清銅幣

直二十文:只有丙午一種紀年,比較少見

鑑賞-大清銅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