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提起遙遠的希臘,無數美妙的元素定會闖入腦海: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矗立山間的雄偉神廟、古老的神話故事、那些具有恆久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希臘文明之璀璨,確如浩瀚蒼穹,無論從西方哲學、文學、戲劇、藝術等諸多方面回溯,我們都無法迴避她為後世帶來的巨大影響。在這個漫長而龐大的歷史長河中,珠寶首飾——這種和人們密切相關的小小物件,如滄海一粟,卻折射出別樣風情。


疫情前夕廣東省博物館展出的“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得以一窺彼岸文明的光華。在歷經兩年的溝通和努力後,共有277件(組)珍貴的展品展出,其中既有來自希臘基克拉迪群島的14家考古博物館的古代珠寶首飾,也有來自12位現當代希臘珠寶首飾設計師的珍藏。展品的時間跨度由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20世紀70年代的現當代,帶我們一同縱觀希臘首飾的變遷,探尋希臘數千年的文明,感悟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絢爛成就。


“瞻彼星辰”,這個詩意而浪漫的名稱體現出希臘文明的璀璨,以此為線索,展覽共劃分三個單元:“晨星拂曉”、“星河燦爛”及“星月交輝”,按照歷史的時間進程,展示了不同時期的希臘珠寶首飾。


晨星拂曉——遠古文明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圓章,材質為黃金、普通寶石,公元前2-1世紀


第一單元展示的首飾主要集中在公元前53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這些早期的首飾大多簡單古樸,充滿原始的美感和張力。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項鍊,材質為石,約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700年


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利用各類貝殼、石材製作項鍊。展出的一件項鍊,創作時間約在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700年,由15顆形狀和大小各異的普通石質珠子組成。但其中一顆石珠被打造成青蛙的造型,極具創意並且甚為罕見,這是早期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見證。雖然早期的珠寶首飾大多簡單古樸,然而後世主要的首飾類型已經相繼形成,如項鍊、耳環等,為後來的珠寶首飾發展奠定了基礎。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項鍊,材質為黃金、寶石或彩色玻璃,公元前2-1世紀


公元前15世紀以前,基克拉迪群島上的項鍊多是石頭或者貝類這類當地豐富的物料組成。直至公元前15世紀以後才發生顯著變化。這期間,大量的黃金製品突然出現,此時的基克拉迪群島被經濟強盛的邁錫尼所統治,首飾呈現出的正式邁錫尼首飾的典型特徵。“多金”曾被用以形容邁錫尼,然而黃金卻不產自邁錫尼,而是由川流不息的貿易獲得。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純銀腰飾


另一件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銀質王冠,被悠久的歷史賦予了獨特的價值。在愛琴海畔的神廟上,我們常看見曼妙的少女塑像,她們穿著飄逸的長袍,飄揚著美麗的秀髮,頭上點綴著精緻的王冠,王冠具有裝飾和身份象徵的雙重意義。這件王冠的主人可能是祭祀場合中的身份重要之人,王冠也可能是祭祀儀式的禮器。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期的首飾藝術,反映了人類歷史進程中覺醒的審美意識以及原始的宗教信仰。


星河燦爛——古希臘文明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飾針,青銅,幾何時期晚期-古風時期早期


隨著特洛伊戰敗、邁錫尼城被毀,愛琴文明進入了黑暗時代。儘管如此,簡約的幾何形風格隨後出現於公元前9世紀。在東方(埃及與西亞)的影響下,古希臘藝術迅速復甦。第二單元的展品,大多出自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歷經幾何至古典時期,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


幾何時期至古典時期,螺旋形圖案被廣泛運用於戒指、胸中當中,成為基克拉迪群島特色戒指的早期風格類型,後來逐漸發展成為“8”字形。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墜飾,滑石,約公元前700年


展覽中的一件“螺旋形青銅戒指”上的圖案與愛奧尼亞柱式裝飾很相似,建立於公元前6世紀的雅典衛城神廟就使用了這樣優雅的柱頭裝飾,代替了早期簡潔大方的多利亞式。此時的珠寶首飾也從早期的古樸簡潔,轉向纖細、優雅的審美風格。


神廟同時吸引著地中海各地的信徒紛紛前來獻祭、交流。首飾常被作為給神的獻禮,尤其是服飾中的針和別針。展出的一組青銅飾針,工藝已十分講究,針頭上是兩隻形態飽滿的鳥兒,裝飾有細緻的紋理,極為精美。


隨著城邦的興起與對外殖民擴張,希臘逐漸取得了貿易的市場,與近東和埃及重新恢復了商旅往來。異域的原材料和“東方化”風格出現在愛琴海地區,希臘全方面的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文明交融——星月交輝


自公元前323年,希臘化時期開啟,隨後多種樣貌的藝術風格輪番登上舞臺,引來不同的審美風潮。


一件“阿弗羅荻忒(維納斯)像黃圓章”,以寶石雕刻女神的面部,鑲嵌五彩的玻璃,呈現出希臘化時期絢麗多彩的面貌。希臘化時期的首飾風格較之以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廣泛以黃金、彩寶或玻璃鑲嵌,從側面也反映出這一時代的富庶。壓花、掐絲、累珠等精巧的工藝與來自東方的全新裝飾主題,成為跨文化的審美見證。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1. 項鍊,珍珠、銅墜飾、普通寶石,後拜占庭時期

2. 珠寶首飾組合,皮革、珍珠、石榴石,1962-1982

3. 手鐲,銀,公元前2-1世紀

4. 王冠,銀,約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400年/2300年


在展覽第三單元欣賞到的首飾,從希臘化至羅馬時期的華麗絢爛,至拜占庭時期的莊嚴肅穆,再演變為後拜占庭時期的精巧繁複,仿若一部濃縮卻鮮活的風格發展史。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進入21世紀後,首飾仍在與歷史文化、現代理念和工藝的結合中,孜孜不倦地講述著關於希臘的遠古傳說。“幸運硬幣吊墜項鍊”創作於現代,受基克拉迪藝術的啟發,由Venyx World的創意總監Eugenie Niarchos創造,正是現代藝術向基克拉迪文化與美麗的致敬。


瞻彼星辰——希臘珠寶首飾文化展

項鍊組件,黃金,公元前7世紀晚期


在閱讀這些希臘的珠寶首飾時,我們很難僅從材質、工藝、造型美感等方面進行簡單地描述,每一件作品背後都牽連出龐大的歷史背景,浮浮沉沉的統治更替、貿易往來的不斷深入,加之一段段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無不濃縮在一方首飾中間。小小的珠寶首飾,融入了人們的審美意趣,承載了人類豐富的情感,寄託著信仰與崇拜,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了文化和藝術的變遷。


正如展覽結語中所言:“歷經千年,風塵僕僕,希臘的珠寶首飾仍在與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追求新的突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鑑而豐富。願中西文明交相輝映,閃耀今朝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