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hello,大家好,我是小優。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依舊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順治皇帝的摯愛,董鄂妃。

董鄂氏為滿洲八旗著姓(滿語中意思為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美麗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滿洲正白旗人,她的父親鄂碩是正白旗的軍官,順治二年以後,鄂碩隨軍南征,此後的五六年間,都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駐紮,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薰染,對孩子們的一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美,而且悟性極高。

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是孝莊的生日,順治去給母后行禮請安時,意外發現了一位侍立在太后身邊的年輕女子,那身材、那臉旦、那眼神,無一不深深震盪著順治的心。待他仔細一盤問,原來那女子是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只是,她早已婚配他人,這個人還不是別人,而是順治的十一弟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其實,兩個人也是剛剛結婚,作為正福晉,董鄂妃只有17歲。

對董鄂氏一見傾心的順治,一下子變得怨天尤人起來,這樣的絕色女子,為什麼不屬於自己?正當順治為情所困之際,宮外傳來消息,他那個飽享豔福的十一弟卻是短命人,於順治十三年七月就掛了。這下,董鄂氏成了寡婦,順治的機會來了。

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清代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氏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更為董鄂氏頒詔大赦天下。大清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後代皇帝立後也僅是頒發恩詔),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氏18歲。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保存了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頒行天下的《詔書》。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大禮上,才會頒佈詔書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歡喜至極,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皇四子出生時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首輔大臣都紛紛獻上馬匹、緞帛以慶賀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舉行頒佈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對這個孩子出生後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後更是大赦天下。

皇四子出生時順治頒行天下的大赦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統立極,撫有四海,必永綿歷祚,垂裕無疆。是以衍慶發祥,聿隆胤嗣。朕以涼德纘承大寶,十有四年。茲荷皇天眷佑,祖考貽庥,於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貴妃出。上副聖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愛戴之悃,特頒肆赦,用廣仁恩

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這已經是超越祖制了,喪葬規格逾制,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抒發對皇四子的寵愛和痛惜之情。

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順治十四年十一月初,昭聖太后布木布泰生病,還沒滿月的董鄂氏冒著寒冷去給婆母侍疾,朝夕侍奉,廢寢忘食,直到十二月二十八,太后才病癒。大概是月子裡落下病根,之後三年裡,董鄂氏身體經常不好,容貌憔悴,還總對順治說她沒事

順治十四年冬,順治帝去南苑,孝莊皇太后身體不適,董鄂氏都朝夕侍奉,廢寢忘食,她在天帝壇為孝莊皇太后祈禱,隨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章皇后卻無一句話詢問,也沒有派人來問安。

順治十五年正月,順治帝以孝惠章皇后有違孝道,讓群臣廷議廢處孝惠章皇后之位,改立董鄂氏為皇后。董鄂氏原先不知道順治帝要廢孝惠章皇后,知道後董鄂氏長跪在順治帝面前,磕頭請辭後位,求順治帝不可廢孝惠章皇后之位。因孝莊的阻止和董鄂氏的勸阻廢后事未成,後來孝莊太后令孝惠章皇后三年未曾朝謁慈寧宮,

順治十五年二月,孝惠章皇后因停用中宮箋表事件大病了一場,孝獻皇后親自照顧她,時而為她誦讀史書,或者談些家常來解悶。這邊董鄂氏盡心服侍皇后,那邊昭聖太后也在位皇后開脫,以“但念皇后方在沖齡,未嫻禮節,且素切眷愛”為由,建議順治帝應該恢復中宮箋表。三月二十五,恢復皇后中宮箋表,僅僅停止兩個月又十八天。

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順治哀痛至極,他以超常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董鄂氏臨終前曾囑咐:“去世後禁裝金玉之物,喪禮儉素。。。”還未說完便亡,順治帝仍以皇后禮葬。

董鄂妃雖然位在皇后之下(董鄂氏時為皇貴妃,只比皇后低一級,而高於諸妃之上。其次皇貴妃有副後之稱,而且董鄂氏實權長期與孝惠章皇后並存),但是董鄂氏卻是盡到了皇后的職責了。其次因有孝惠章皇后在,所以董鄂氏才沒有做到皇后的中宮桂冠。董鄂氏自已嚴謹恪守,熱心地輔助內務,殫精竭力,無微不至,各項事務都非常勤勉努力。

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鄂氏去世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順治皇帝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追封,加之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在禮臣們擬議諡號時,“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獻皇后董鄂氏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有清一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后喪事中也未見過。孝獻皇后董鄂氏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順治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請108名僧人誦經祈福超度亡魂。十月初八日,順治皇帝第五次親臨壽椿殿,為後斷七。當年十一月,順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遺願,下令停止下年秋決。還在順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廣濟兩山同時舉行孝獻皇后仙馭道場繼續為逝者超度祈福 。

順治對董鄂氏的喪禮大操大辦也明知違揹她的意願,但他無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對董鄂氏生前沒有晉升皇后的深深遺憾和懷念。

紅顏多薄命:一代明妃董鄂妃的短暫一生

在孝獻皇后董鄂氏薨逝後僅半年,順治帝染上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順治皇帝於正月初七日半夜崩於養心殿,時年二十四歲。清康熙二年,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一起與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合葬於清東陵中的孝陵。在清東陵中順治的地宮是惟一沒有被盜過的,她與他在身後的確得到了長久的寧靜。

作為在後宮中也能得到皇帝獨寵的嬪妃,董鄂妃或許真的有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帝王的深情難以遇見,董鄂妃在她短暫的年華中,獲得了帝王的真實寵愛,也算不枉此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