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的二朵烏雲(下)

房地產市場的二朵烏雲(下)

第一朵烏雲,是一線城市過度上漲。

第二朵烏雲,是一二手不匹配。


一)泡沫現象

房地產市場的第一朵烏雲,是“一線城市過度上漲”。


從某些意義上講,炒房完全是一種“京滬現象”。

又或者說,在過去十年,房地產很好,房價漲了很多。

可是你真正靠“炒房”賺錢的。只有京滬深等寥寥幾個城市。


上海的房子,在十六年內大約有十七倍的漲幅。北京深圳也差不多。

可是哪怕你拿廣州,天津,漲得都沒有這麼多。

除了“漲幅”之外,更嚴重的是“賺錢”。

漲幅和賺錢畢竟還是二個概念。A是A,B是B,這在嚴謹的理科生眼中,是分得非常清晰的。

如果說“賺錢”的話,則能賺錢的城市更少。

有一些城市,城市很漂亮,經濟很發達。生活也很宜居。

哪怕如廣州,青島,蘇州,甚至杭州。

你房價漲了,可是你“拋不掉”。一出京滬深,你就完全沒有二手市場。

或者二手市場要遭遇非常大的折扣。

或者板塊輪動。每一次漲的都是新板塊,老闆塊永遠不漲。


按照“貨幣如水”的理論。2001年秀相上臺,M2大概在11萬億左右。

截至2016年6月末,M2數字已經開始造假。但是“金融業總資產”大約在250萬億。

貨幣注水在6倍左右。

但是如果你觀察三四線城市。他的房價是沒有6倍漲幅的。

甚至有些小城市,當年1500~2000,現在也就3000~4000。幾乎沒有任何的漲幅。


2005年時我們提出“2N”理論,在貨幣濫發的情況下,你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地買入資產。

哪怕天涯海角,磚頭永遠比紙幣保值。

但是2016年我們回過頭來看,發現我們的財富之中,有“Lucky”的成分存在。

因為水庫多軍基本都生活在京滬,哪怕喊著要“磚本位”,但是歸根到底,我們的資產以京滬等超大城市最主。


這就使得我們獲得了“超額收益”。賺到了很多很多錢。

同期的時候,水庫還有一個很NB的多軍叫做cerevisiae,執行力/剛毅果斷絲毫都不遜色。

但是他是石家莊人,他就很慘。

水庫2012年成立,過了幾年之後,一直到2015年。

他眼淚汪汪地上壇來問,“各位老師,為什麼石家莊永遠都不漲”。

“我聽你們的話,傾盡全力信用卡信用貸互相拆借滿地打滾,搞了一大把滿倉的倉位”。

“可是石家莊房價三年都沒有任何漲幅,媳婦都快把我罵死了”。

同樣類似遭遇的,還有寧波的一個id:ptzerg


這就讓我們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因為我們認為Key核心思想是:“貨幣超發”。

貨幣超發的意思,應該是全國“普惠”的。所有用人民幣的地方,物價都應該上漲。

而到最後,卻變成了北京上海深圳拼命地漲。哪怕200KM開外的河北就一點也不漲。


如果“事實”是這樣的話,你的理論就應該修正為“政治特權”。

以後你蹬大著眼睛看政治特權城市,看哪一個是國家重點開發城市。而對於“貨幣政策”都不用關心了。

如果貨幣因素是No.2的話。


這就是房地產市場的第一朵烏雲。一朵長期困擾我們夜不能寐的烏雲。

當京滬房價100000元/平米,而河北的房價只有8000元/平米。

我們算一算,手裡一套房子就要上千萬。過去三個月就賺了上百萬。

這個時候,“嚴謹”的理科生感覺到的不是欣喜,而是恐懼。

“德不配才”

“吾日三醒吾身”

我能獲得這些財富,究竟是我學問好,一切算無遺策。還是僅僅靠我的運氣好?


我是不是一個大笨蛋。長期以來自以為是的聰明?

靠運氣的話,這一切就如同建築在沙灘上的城堡。是極其極其危險的。

下一把,2017~2018年你還敢不敢繼續賭大。

如果河北長期維持在8000元/平米的價位。而你北京房價100000元/平米。

然後你還要博,還要博北京房價再漲一倍。漲到200000元/平米。

你到底是不是瘋了?


故事的結尾:

故事的結尾,這件事以一種“傳奇而搞笑”的方式。獲得了圓滿的句號。

從2016年夏季開始,尤其是6月之後。“全國房價”開始了瘋漲。

合肥房子,號稱一年之內翻了三倍。從1W~2W~3W。

福州房價,半年一倍。

蘇州金雞湖,號稱去年9~11月。三個月就翻翻。

武漢樓市,不知不覺也3W多了。


更可怕的是,接著衍生了“第二梯隊”。

南京+天津,這二個城市居然都已經不知不覺地站在了5/3/2。

如果說上海房價,上海房價一直到今天,或許也僅不過8/5/3.

這還是經過了無數次的“上漲”,無數次+50%的劇烈大行情,被磚家罵昏頭,無數次的瘋狂突破極限想象力的結果。

而南京,天津,居然也不聲不響地悄悄地5/3/2了。

難怪說第一個400米跑45秒是巨大挑戰,而後來人學習就快得多了。

水庫上的天津三劍客,手裡一把撲克牌合夥打雙扣。

北京房價漲到100000元/平米。可是天津還是2~3W。四五年了都沒有“脫離成本區”。

三劍客心灰意懶,揹負巨大,本來都已經開始“懷疑人生”了。

好了,今年一漲。頓時滿血滿魔原地復活。

去天津擺了滿滿一桌的海鮮大宴。

紅光滿面,“一年賺了前半生的錢”。


石家莊也發來賀電,現在也漲到12000~15000了。LP也不鬧了,ZMN也不冷嘲熱諷了。

總之都是好事,喜樂融融。

“二三線城市”的誇張之處,就在於四五年不漲。

一漲,它們就是翻二倍,三倍的漲法。

10000的房子,直接漲到了20000,不歇氣,然後再到30000.


於是呢,“第一朵”烏雲暫時算是解決了。

暫時不用懷疑人生了。


二)一二手價差

房地產理論的第二朵烏雲,是“一二手價差”。


在之前的文章《泡沫分水嶺》中,我們曾經畫過一個“孤峰”的圖。

房地產市場的二朵烏雲(下)


意思是,每個人都說“房子貴”,都說房地產有泡沫。

但其實房子不貴。真正說房子貴的,他要加一大堆的定語:

  • 房子貴。僅限於北京的房子貴。石家莊的房子不貴。
  • 北京房子貴,僅限於一手樓盤貴。二手三環內不貴。
  • 住宅貴,僅限於住宅貴。酒店式公寓也不貴。


所謂的“房子貴”。其實是專宰碼農屌絲小白領。

只有屌絲小白領特別喜歡的“五環外品牌KFS新盤”,才賣得特別貴。

只要你除了這個類型。其他都不貴。


如果你要畫圖紙。他表現為一個“孤峰”。

只有一個尖尖的山頂。向南跨二步,向西跨二步。房價都會急劇地降下來。

這是一個極陡峭很孤例的市場。房地產總體並不貴。


所以當時多軍估算自己的資產。都是要打一個深深的折扣的。

因為“孤峰不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你僅僅是一個《小眾市場》,要符合《三維價格》。所以你實際沒那麼富。

就好比你手裡有幾萬股“暴風科技”。但你未必就是千萬富翁。


在“孤峰”的基礎上,我們引出了房地產的第一朵烏雲。也即是“北京和石家莊”的房價差異。

隨著2016年的二線省會城市大漲。這個坑目前看漸漸被填上了。

“10萬/m”不再是一個孤峰,而是一片山坡。

但是,這樣還是不夠的。一片山坡,還不是一塊平地。

價格還是沒有夯實的。


第二朵烏雲,是“周浦8W”和“小陸8W”之間的巨大鴻溝,依然沒有填滿。

一手房和二手房,熱度之間的巨大裂痕。

2016年的市場,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熱!

你如果關注SPI(上海房地產觀察)的公眾號,你一定認為2016年上海地產已經熱瘋了。

地王頻出。平均260%以上的溢價。也就是一個板塊目前賣30000元/m,拍出來的地王就是要賣80000/m以上。

隨著地王拍賣,則是一手房瘋搶。


什麼大寧75000,那是去年的新聞。

大寧95000,這是上個月的新聞。搶光。

大寧110000,這才是下個季度的新聞。您等著吧。

距離人民廣場75KM的滴水湖萬科,近期30000元/平米被搶空。

而這個距離,要從蘇州開往上海。開了15KM,進入崑山地界。

連崑山人民都看不起你。崑山才62KM。


如果你看“一級市場”土地市場,“二級市場”KFS一手。2016.09那是真心熱得不得不得了。

可是“三級市場”二手房市場,至少要差攝氏30度。

呃,意思就是39°度夏伏天,和9°度秋冬季的區別。


雖然從鏈家網以及fangdi.com數據來看,“二手市場”也不錯。庫存一直在消化中,可售房源持續減少。

但是我們奮戰在第一線的Front line多軍,對於市場是心知肚明的。


市場並沒有傳說中的這麼好。

1500~2000W的區段,早就是重災區。小企業老闆紛紛破產,而小老闆破產最先想到做的,是“賣房救廠”。

所以豪宅市場,是絕對的重災區。筍盤似乎永遠也掃不光。

我們吃掉了一些。以非常優異的性價比建倉,但依然無法阻擋大勢頹廢。

“小陸8W”“周浦8W”


而目前好銷的,庫存節節下降的,依然是“老公房”市場。

成交最旺盛永遠是60平米,300W以下。無電梯的老公房房子。幾乎可以當現金使用。

上海二手房平均成交面積不到70平米。

而對於次新房,市場也是運轉艱難。

一套市區100平米二房,單價8W,加上稅收就要接近900~1000W。

一千萬買你一套二手房,依然有巨大的心理牴觸。實戰過的我們都知道,出貨不易!

掛牌價雖然一跳再跳,但市場的屬性,似乎仍屬於“逼空式上漲”。


目前市場的狂熱,貌似嚴重集中在“一手房市場”。

每個人都知道要買房子,橘子皮要浦出來了。

但是老百姓買房子的第一選擇,依然是“一手房”市場。

只要一手有房源供應,哪怕再遠,哪怕再沒有性價比。他們依然會優先地選一手。

滴水湖3W,馬陸5W,江橋7W。

按照一手的地段,這算是虧到家了。套到猴年馬月也出不來。


有的人問,你嘮嘮叨叨講這麼久,是不是想推銷二手房呀。

是不是想找人接盤,是不是房子賣不掉。

不是的。


請注意,我是一個無可救藥懷疑論者重度晚癌末期。

第二朵烏雲,我主要擔心的是:“房地產,究竟值錢的是什麼”。

究竟賣點是什麼,究竟吸引消費者,能讓他們掏錢的是什麼。


很多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被人教育“地段,地段,地段”。

後來浦東幫則是喊:“綠化,綠化,綠化”。

深圳幫則喊:“規劃,規劃,規劃”。

我告訴你,如果按照目前的上海房地產市場。則房子值錢,房子價值的核心要素是:“房齡,房齡,房齡!”


是不是很諷刺,聽著簡直象笑話一樣。

可是你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如果房齡=0,那就是一手新盤。

一手新盤,幾乎隨便你開。任何一個價位都能賣掉。


如果房齡=3,則是新房子。

同一個板塊,同一個地段,相同的KFS水平。

A樓盤比B樓盤晚三年,他就可以賣貴+50%價格!

這算什麼意思,黑色幽默呀!


開得越晚越值錢,建造越晚,越是能賣高價。

什麼地段品質房型綠化KFS素質,統統都不重要。

我要想秒殺你,根本不需要什麼“精雕細琢”。我只要比你晚開盤二年就可以了。消費者就吃這套。


如果你觀察目前的重慶、成都市場,你會感到絕望的。

因為在重慶,任何一套樓齡>5的房子,都賣不出價錢。

哪怕你是當年的一等豪宅,排隊瘋搶貼錢拿號。可是等你房齡>5,在市場上就是賣不出價錢,就是沒人要。

一線江景品質豪宅,五千多的大把。


目前小陸家嘴豪宅樓齡>10,除了湯臣一品是作為“一手房”處理,持續按照一手房渠道在賣。

其他的二手錶現,真是讓人傷心。

哪怕你再好的房子,一旦樓齡>10,你就是賣不出價錢。

別人寧願買周浦8W,也不買浦東CBD的小陸八萬。把浦東幫臉都打腫了。消費者吃“樓齡”。

浦東幫和浦西幫吵了這麼多年,到最後發現全部都是空話。

因為市場上真正賣點,並不是“新區”和“舊區”。而是房齡。

等到嘉定青浦開始造新城了,就把浦東碾在腳下。


大陸的房地產市場,一直是存在“處房情結”的。[1]

從理論上來說,房子就是貨物。價值應該是100%:100%

長期以來,“處房情結”就像新車。

“落地打七折”。一手房=二手房價130%

但是今年特別厲害。你如果看2016年各區銷售,這個比值是230%

  • 一手房賣11W的地方,二手6W都賣不掉。
  • 一手房賣7W的地方,二手3W都賣不掉
  • 一手房賣3W的地方,二手1.5W都賣不掉。


我們高度關注這一個現象。2016年的“房價暴漲”,其實非常非常大的程度,是由一手房,以及一手房狂熱者拉起來的。

決戰在二手。

如果二手沒漲的話,等於我們沒賺錢。這一波行情也就是熱鬧。


如果一手房70000,轉眼二手只能拋出去35000.

這其實不是房價漲了。而是你繳“智商稅”。


我們為什麼要高度關注這件事。因為我們需要判斷房地產的“真實價值”所在。

你抓不到價值核心,晚上睡覺也睡不踏實的。

我最怕的是,房子的50%價值,來源於“房齡”。而房齡是一種高度不保值的東西。

最怕的是,90後,00後的品味,與眾不同。

如果他們寧願花230%的價格去買“房齡=0”的產品,而不買你地段品質上乘的小陸家嘴。

那麼,就沒有水庫了。

也沒有“炒樓學”這整幢大廈。大廈崩塌了。

如果房齡取代地段,成為“萬世不移的財富”。那哥哥就回家賣紅薯去。


三)邏輯之重要

“二朵烏雲”為什麼重要。

因為這是嚴謹的科學素養。

我們對房價的判斷,是“算”出來的。而不是蒙出來的。

只要有一絲一毫裂縫,這整幢大廈就會轟然倒塌。

只要一個bug,你就不再是“模型”和算法。


2005年時,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我站在房地產的法庭上》[2]

我夢見站在法庭上,戴著假髮,穿著法袍。

在我的右手,是一個著名的慣罪犯。他曾經有二次搶劫的記錄,渾身流淌著膿血。多次偽造文書,造假酒造假煙,賣假貨做傳銷,進行詐騙和老鼠會,曾蹲過三次大獄。二次作偽證,賣淫吸毒走私犯,越獄襲警愛滋病。

在我的左手,是一個聲名正潔無私的紳士。他有著大學學歷,誠誠懇懇地做著白領工作。他搶救落水少年,拯救火場員工。他做義工,幫助失學兒童。他曾經參與長江抗險,曾經去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去雲南貴州保護紅杉木。他奮不顧身,保護國有資產,和搶銀行的罪犯進行殊死搏鬥。

尊敬的法官大人,親愛的陪審團;如果你是陪審團,你會怎樣決斷,你會相信哪一個人的供詞?


邏輯是一整套的體系。當謝國忠2003年“預測”錯誤時,他就已經身敗名裂了。

根本等不到2004年他第二次預測。

根本等不到2005年他第三次預測。


當2004年謝國忠那個SB再要開口時,你上去就是一個耳聒子。

  • “先把你2003年的歷史問題交代清楚”。

謝安迪,2003年你毫無疑問是預測錯誤了。

請問你有沒有反省過,你有沒有思辨過,你在2003年論文中,是哪一句話出了錯誤。


沒有,從來沒有。

Andy Xie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賠禮道歉。媒體和小編也從來沒有這樣的追根問底。

這並不是科學的態度。

2003年預測錯誤,說明謝國忠的“模型”是有問題的。

但你一個模型出現烏雲,出現問題,和現實不符合。

你第一件事情要做的,是反省自己的模型。


謝國忠完全應該閉門思過,好好讀書。認真反省“2003預測”是哪一個環節出了bug。

找出錯誤,修改錯誤。再和事實對照。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而不是這個SB在2004年又跳出來放屁。


在一個理科生眼中,這種人渣簡直就是MIT的恥辱。

如果你是一個物理學教授,發表物理學論文。

那直接就把你院士/教授的頭銜擼掉,一路貶值為副教授,助教,教工,研究員…………最後貶為廝所間門口掃垃圾的。

因為“烏雲”是科學態度。只要有一朵烏雲,只要有一個bug和現代物理學不兼容。則你整個理論大廈都要推倒重來。這事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理科生”和“工科生”的區別在於什麼。

在於理科生撞了南牆會回頭。工科生撞了南牆不回頭。


“因為宏觀調控,所以房價飛漲”。

當你第一次調控,房價並沒有“如你預料”般的下跌,反而越調控越漲。

在那一天,你就應該反思自己的三觀,反省自己的模型了。

你的人生觀正不正。


而馬前卒之類的“工科生”。他們只能造造大橋,造臺發動機,負責單個的項目。

“工科生”容許誤差的存在。

當“第一次宏觀調控”並不如預期,反而房價越調越漲。

“工科生”錯判,被自己習慣性的忽略了。熟悉如機器出了故障。

人生觀毫無觸動。

絲毫不覺得“烏雲”是大事。


眼看調控調了十七八次,房價依然在漲。你還傻傻地堅信“調控是降房價的”。

有時候,我真恨不得把幾百個小編逮出來,排成一列,跪在地上。

從左邊一路扇耳光到右邊,再從右邊一路扇耳光到左邊。

“烏雲,懂不懂”!

“科學精神,懂不懂”!

“只要有一次預判失誤,你就該開始懷疑人生”。


象謝國忠這樣的人,2004年就應該身敗名裂。在他檢討“2003為什麼錯”,徹底反省之前,他沒有資格說任何話。

而現實是,謝國忠一直在招搖撞騙。沒有因為他的誤差,受到任何懲罰。


而民眾,選擇無視安迪謝的2003年“不合邏輯”。我們的社會沒有一絲一毫探索到底的精神。

“大巧不工”,社會因此而分層。也真是罪有應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