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沒車沒房沒女朋友,本科畢業,炒股欠了26萬,該怎麼辦?

29歲,沒車,沒房,沒女朋友,985,211本科畢業,家裡在農村,獨自一人在上海打拼,2018年12月份,瞞著家裡把工作辭了,一人在租的地方炒股,剛開始自己能控制自己,慢慢虧,虧到19年9月份虧了一半資金,10月份一個月賺回來,11月初開始賺一點,到11月11日媽媽生病住院,疑是癌症,我沒有回家,等媽媽的檢查結果出來再回家,但是壓力大增,導致自己交易思路變形,大虧,當時心態奔潰,把自己的錢虧完,然後又找朋友借錢,找網貸,自己完全瘋狂,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等自己清醒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欠了外面大概26萬,已經跟父母坦白,父母決定把準備給我買房的錢給還了,感覺自己完了,對人生完全失去了希望,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愧對父母,去工作也不知道能找到什麼好的工作?大家說我該怎麼辦?還有救麼?


29歲沒車沒房沒女朋友,本科畢業,炒股欠了26萬,該怎麼辦?

瀉藥

越鑽牛角尖,越瘋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窘境。

從炒股的經歷來看,你和我們大多數80、90後一樣,被生活逼得急功近利。當然,這有客觀環境的因素。畢竟在國內,如果一個年輕人如果離開學校,還不以快快賺錢的中年人定位自己。那要麼是怪物,要麼家裡有錢,是某某聰。

那我們怎麼辦?

有句話說,大人物應該感謝運氣,小人物則不得不服從自己所在的特定歷史時期。作為改革開放的一代,我們缺少傳統意義上的吃苦精神。但同時,我們和以往中國的大多數同齡人相比,擁有更加機會增長自己的見聞,形成相當宏觀的視角。

我們小的時候,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們享受了物質紅利。坦白說,我們享受的更多的是希望。至於物質紅利,其實很有水分。畢竟,越是後來的人,享受的紅利越多。比這個意義不大。

而且,但凡經濟在告訴發展,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存在。比如食品安全,比如交通,比如房產,唯一對這些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有辦法的,就是繼續發展,最好是高質量的快速發展。

在整個社會都急著發展那些年裡,我們開始成長,怎麼可能自動養成歲月靜好的習慣?

現在整個社會,需要改革經濟發展的模式,經濟下行的壓力始終存在。在這樣的困境中,除非你已經佔到好位置,否則就算天大的本事也沒有用。

為什麼會有屁股能決定腦袋這句話?因為佔到好位置,其實比有本事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多數沒有佔到好位置的人,包括題主,看問題和答案的各位,以及在下,不得不想盡辦法謀生,想盡辦法賺錢,想盡辦法把謀生提高到生活的程度。

無論這是不是有錢有地位的人,設計好的局。但這客觀上,的確讓大多數人,陷入越奮鬥,越窮的陷阱裡。

真正有智慧的人,如果處於這個局或者陷阱裡,應該會怎麼樣呢?

還是看看歷史吧。

歷史上時局不利的時候,但凡有是個聰明人,只要有辦法維持基本的溫飽,都維持起來。然後慢慢分析時局,同時做自我剖析。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司馬懿,都喜歡隱居。古話叫“深隱而待時”。就算不夠充滿,也可以學學日本的德川家康,有足夠的耐心。

但大多數人,不僅智慧不夠,耐性也不足。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希望動手的奮鬥,不喜歡不動手思考。用書上的話說,是“用戰術上的勤奮,代替戰略上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都不夠能耐住性子。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現在欠債了,沒錢買房,怎麼辦?

遇到任何突發問題。其實都可以有一個共性的思路:

1、先維持基本面

所謂基本面,就是能讓你的生活,或者僅僅是生命繼續的辦法。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在失魂落魄的時候,一位前同事大哥也是這麼安慰我的。

2、通過各種測試,發現一個能改善現狀的命門

既然生活,或者最基本的生存可以繼續。那麼你就可以有些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思考,去觀察和分析你自己和整個世界。慢慢地,你就會理出一個頭緒。於是,你可以用各種小成本嘗試,去驗證你的想法是否正確。炒股炒到欠幾十萬,處於超越自己極限的事情,不屬於小成本。

如果你的腦袋足夠聰明,甚至可以通過思想實驗,做到零成本。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剛開始理出的頭緒和所謂關鍵命門,都是錯的。

但沒關係,你可以繼續嘗試。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保持樂觀,另一個是儘可能降低測試成本。前者減低心理成本,後者降低物質投入。兩者都為了用盡可能多的進行嘗試,嘗試的次數越高(包括思考越多,學習越多)都可能更快地找到,打破你困境的命門。

3、重複2,形成習慣

習慣本身是個系統,如果這個系統足夠優良,你更傾向於心靜如水,而不是患得患失。

下面,我們套用你的實際情況,炒股。

如果你之投入時間、精力,觀察股市,不要急著投錢。等看得比較準之後,再尋找機會投錢。這樣你可能依然要賠錢,但不會賠這麼慘。

希望以上觀點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