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等吃不起飯再賺錢,也不能等有靈感再寫作

最近2個月開始寫作,要給自己打造一個愛讀書寫字的人設。但是,雖然選題很多,素材也不少,卻總是有寫不出來的感覺。有時候,寫一篇文章,要花好幾天時間,非常打擊積極性。

寫作,怎樣才能保持每日輸出,而不依靠所謂的靈感,怎樣提升寫作的效率,不會讓它花費大量時間而產生厭倦心理呢?

在《高效寫作》這本書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書中的乾貨很多,這次,我用方格筆記快速閱讀法,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寫下這篇文章。能把書中的知識真正為我所用,才是讀書的目的所在。

不能等吃不起飯再賺錢,也不能等有靈感再寫作

適合新媒體寫作小白入門的一本書

01 結果倒推,不斷嘗試

對於新作者來說,嘗試各種文體類型的寫作,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一方面,不同類型文體的嘗試,能找到適合自己並且自己也喜歡的類型,另一方面,不斷刻意練習,也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紀實故事、小說、詩歌、觀點評論,各種體裁可以大膽嘗試。這種嘗試,當然可能是痛苦的,但往往也是新鮮有趣的。因為大腦的特性之一,就是好奇,喜歡新鮮事物。

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總能找到自己寫著順手的文體。新媒體平臺這麼多,發佈出來,文章有機會得到曝光,這個過程,則是發現讀者的過程。有了閱讀量和互動,良性循環,也能增加自己寫作的動力。

除了發現自己的擅長之外,多文體的練習,也能更便於自己順勢而為,因為客觀環境是存在變化的,讀者口味也有可能變化。而無論是大環境的改變,或者是自己想改變風格,因為不怕嘗試,能適應各種體裁,也給自己調整方向,重新規劃寫作道路帶來便利和可能性。

不能等吃不起飯再賺錢,也不能等有靈感再寫作

學寫作的初期,能寫出來就是進步

02 持續變現,動力十足

為什麼現在,學寫作會寫作的人,越來越多?

現在是個知識付費的年代,會寫作的人得到了時代的紅利。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很多人通過寫作,收穫了財富,實現了理想,改變了命運。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金字塔中,生理需求位於最底層,是人的需求基礎。

每一種工作,都要在基礎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再向上發展。寫作也不例外,因興趣而開始,因變現而持續。

作者給出幾個提升持續變現能力的方法。

  • 輸入輸出,專業提升。

學習是輸入,通過上課、閱讀書籍、看新聞、看別人的文章、聽音頻等等方式進行輸入。輸入能令自己的思維升級,知識迭代,保證任何時候都有東西可寫。

寫作是輸出,持續寫作,暫時可能收益不大,但只要堅持下去,收入和進步也會遞增。馬太效應的結果一旦顯露,勢不可擋,就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輸出倒逼輸入,時間會讓我們看到複利的威力。

對於寫作者來說,寫作能力就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使其得到不斷提升,除了學習以外,還要做到的一點是經常越界,也就是除了熟悉的文章,也時常寫一寫自己不熟悉的,變換下表達方式。

只有不斷接受挑戰,才能發現更多可能性。

  • 尋求平衡,良性循環。

新媒體文有和傳統文不同的特點,和我們上學時所學,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們才有看到某些文章後,納悶於"這文筆不咋樣啊,咋這麼受歡迎"。

要通過寫作變現,文章就要被讀者所喜歡,就要迎合讀者的興趣。那些爆款熱點文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如果一味迎合,會不會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呢?而且,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很難持續。

所以,在兩者間找到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 保持原創,拒絕抄襲。

有句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話糙理不糙,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人類發展了幾千年,文章也寫了幾千年,完全新鮮的東西,基本不存在。所有的新事物,都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但是,不能以這個理由,把別人的東西堂而皇之的拿來主義。不抄襲,不洗稿,保持原創的同時,更重要是在保持自己思想的獨立性。

獨立,才能走得更長遠。

  • 關注潮流,保持敏感。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新媒體發展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而2020開年持續至今的疫情,也將會促成更多線下產業都在轉型線上。線下競爭厲害,線上可能更厲害。

想通過寫作在自媒體平臺變現,就不得不關注下潮流,及時調整自己的大方向,別被時代的潮流拋棄,甚至拍死在岸上。當然,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文章的質量必須要高,要有保證。

不能等吃不起飯再賺錢,也不能等有靈感再寫作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03 先完成再完善

從前,我以為自己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現在我才發現,所謂的追求完美其實是個大坑,它會令我們成為拖延症患者。

我就是書中提到的那種,寫一段就回頭改改的人。一篇文章,幾個小時寫不出來,然後以沒有靈感為由扔那兒,第二天繼續。

10來天寫一篇文章的龜速,浪費太多時間不說,還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和自我懷疑:我不是寫作這塊兒料吧。

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壞習慣,必須要改。而改掉一種壞習慣的方法,就是用好習慣來代替它。書中給的方法是:先完成再完善。也就是寫文章時,先一口氣寫完,再進行修改。

寫本文時,我就在盡力不讓自己回頭修改,雖然時間還是花費不少,但比之從前,確實是快了。寫出來的成就感,讓我的心情也輕鬆了不少,能定下心、坐得住。

那麼,怎樣養成寫作的好習慣呢?作者的方法,其實也是很多時間管理大師的方法。寫作適用,其他工作,也可以類推。

  • 訂計劃。

先計劃好一個月寫幾篇,什麼文體,再細化任務,幾天寫1篇,每天進行哪個部分。

例如確定3天寫一篇,那就第一天,尋找相關素材和數據,第二天列提綱,第三天,找完整時間坐下來寫。

  • 列每日清單。

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把時間固定,事情固定。

按時間表執行,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事務,瑣碎也不怕。

大腦的天性是愛偷懶的,如果需要不斷地選擇做什麼事,就會增加它的內耗,自然容易疲勞,也會導致效率的低下。

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也是一種規律化的體現。有規律,既提升效能,又節約時間。

  • 保持專注。

《成功》雜誌出版商達倫·哈迪說:專注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技能。

專注才能使我們進入心流狀態,才能取得高效。

如果不能專注,就找一下影響自己專注的原因。作者建議是斷網,甚至把手機放到別的房間,不讓任何事情影響到自己。

而我,除了斷網和遠離手機,還要事先和兒子商量好。告訴他媽媽正在寫文章時,請不要打擾我,可以自己去玩或者看書。提前說好,兒子也能理解,而且我的專注用心,也能反過來影響他。

不能等吃不起飯再賺錢,也不能等有靈感再寫作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寫在最後,打個雞血

有了滿滿的乾貨,下面要做的,就是不斷練習。刻意練習,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雷軍還說:長出一個小翅膀,就能飛得更高。

刻意練習,就是這個幫助我們飛得更高的小翅膀。


我是 ,開化晚的中年少女。讀有用無用的書,寫治癒的文字,做溫暖、理性的人。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