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最“怪”的墳墓?

張魚旦喜歡吃餃子


誠邀,如題。怪字可以理解為鬼怪,也可以說是不合常理的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雖然有著封建禮教的束縛,但是年頭多了,各種離經叛道的念頭也就出現在了某些人的腦袋裡,這時候樓主所提到的“怪”的墳墓,也就自然而然的誕生了。

所以歷史上有哪些怪異的墓葬呢?
其一,乾陵

乾隆的怪,怪在其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位皇帝的合葬墓。乾陵是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帝王墳墓,坐落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十多里的地方。乾陵的主墓坐落梁山上,墳墓的主神道向南延伸十幾裡,乾陵是坐落我國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建築完結,方位在西安的西北方向約85公里處。是唐十八陵中僅有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大家知道在封建古代,男尊女卑,一般不會為皇后去動皇帝的陵寢,但是武則天不一樣,她是皇后,也是皇帝,是以中宗皇帝還是遵循母親意願,將二者合葬在一起

其二,秦二世墓

秦朝二世而亡,胡亥由於是被趙高光明正大的謀殺,於是其陵寢遠不如乃父嬴政的豪華,在帝王陵寢中也算比較差的,但是二世的墓葬最為怪異的不是陵墓本身,而是其所處的地方,畢竟它坐落西安市曲江池以南,小編在西安上過大學,曲江現在的房價比較高,所以這座千年墳墓周邊現在滿是房地產,並且價格還都挺高的,不清楚住在這座帝王墳墓周圍的民眾晚上害怕不?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從考古發現來看,不存在什麼“怪”墳墓。連小說中描述的“機關暗器”,也沒有具體的發現。王陵大墓的防盜措施,也就侷限於修的結實。個別流沙墓,只能防小賊,對有組織的模盜墓依然沒有抵抗力。

對於活人來講,畢竟死亡是未知的,加之宗教和民俗的各種因果報應理論,將鬼魂描繪的很生動。也就促進了“事死如事生”的墓葬觀念。

古代沒有多媒體技術,大多數的事情都靠口口相傳和隻言片語的文字記載。每一個後來者,都要加上自己的想象去發揮。那些筆記小說也就越來越被認為是真實的。

舉個例子,傳為漢代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了幾個盜墓故事:

廣川王去疾。好聚無賴少年。遊獵畢弋無度。國內冢藏一皆發掘。不可勝數。其奇異者百數焉。為餘說十許事。今記之如左。

① 魏襄王冢。皆以文石為槨。高八尺許。廣狹容四十人。以手捫槨。滑液如新。中有石床石屏風。婉然周正。不見棺柩明器蹤跡。但床上有玉唾壺一枚。銅劍二枚。金玉雜具。皆如新物。王取服之。哀王冢以鐵灌其上。穿鑿三日乃開。有黃氣如霧。觸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初至一戶無鑰。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帶劍。復入一戶。石扉有關鑰。叩開見棺柩。黑光照人。刀斫不入。燒鋸截之。乃漆雜兕革為棺。厚數寸。累積十餘重。力不能開。乃止。復入一戶。亦石扉關鑰。得石床方七尺。石屏風銅帳一具或在床上。或在地下。似是帳縻朽而銅□墮落。床上石枕一枚。塵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床左右石婦人各二十。悉皆立侍。或有執巾櫛鏡鑷之象。或有執盤捧食之形。無餘異物。但有鐵鏡數百枚。

② 魏王子且渠冢。甚淺狹。無棺柩。但有石床廣六尺長一丈。石屏風。床下悉是雲母。床上兩屍。一男一女。皆年二十許。俱東首裸臥無衣衾。肌膚顏色如生人。鬢髮齒爪亦如生人。王畏懼之。不敢侵近。還擁閉如舊焉。

③ 晉靈公冢甚瑰壯。四角皆以石為玃犬捧燭。石人男女四十餘皆立侍。棺器無復形兆。屍猶不壞。孔竅中皆有金玉。其餘器物皆朽爛不可別。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為書滴。

④ 幽王冢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堊。撥除丈餘深。乃得雲母。深尺餘。見百餘屍蹤橫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餘皆女子。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

⑤ 欒書冢。棺柩明器。朽爛無餘。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擊之不能得。傷其左腳。其夕王夢一丈夫鬚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腳。乃以杖叩王左腳。王覺。腳腫痛生瘡。至死不差。

這些故事讀起來很有趣,但現代考古發現並不能證實類似的情況。

又如漢代金縷玉衣來講,傳說中可以保持屍體的不腐,但兩千年後,我們看到的都是渣渣。

《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載:“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呂后都死了二百年了,屍體如辛追老太太那樣,能有性趣嗎?同類孫殿英士兵姦淫慈禧屍體也是被創作出來的。


幾葦渡


若論中國歷史上的怪墳墓,乾陵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之上,採用 “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效仿京師長安城的建制。乾陵中不僅有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夫婦(兩個皇帝)的合葬墓,還埋葬著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等人。傳說乾陵裡埋葬著奇珍異寶無數,絕世珍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也在其中,在現今發掘的5座陪葬墓中就出土了各類文物4000多件,其中包括唐三彩、墓室壁畫等精美文物。神秘莫測的乾陵令人神往,多少人想一探究竟,但乾陵卻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沒有被盜的一座”(張永祥、胡然《乾陵考古五題》)。

一直以來帝王皇族的陵墓就是盜墓賊的最愛,漢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慈禧的清東陵等都沒能倖免,基本都被掃蕩一空。乾陵也不是沒有盜墓賊光顧過,據傳歷史上曾有三次大規模的盜乾陵活動,但因各種原因都未成功。

唐朝末年黃巢之亂時,攻入長安後,黃巢聲勢浩大的動用幾十萬起義軍,在梁山西邊挖出了一條40多米深的大溝“黃巢溝”,幾乎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沒找到乾陵的入口,再加上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只好放棄。殊不知是因為不知道乾陵坐北朝南的結構,挖錯了方向。

五代時的耀州節度使溫韜,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大盜墓賊,民國的孫殿英恐怕也要甘拜下風。溫韜利用在長安做官的七年時間,趁著戰亂,把唐朝共18個皇陵幾乎盜了個遍,《資治通鑑》中寫道:“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其實他也沒放過乾陵,但巧的是在乾陵遇到了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 近之輒有風雨”,人一撤就放晴的反常天象嚇壞了溫韜,幾次上山均是如此,只好作罷。

民國時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也曾挖過乾陵,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在梁山用炸藥炸開了三層條石,仍不知墓道深淺,忽然颳起龍捲風,飛沙走石,於是停止挖掘並重新填回了炸開的墓道口。後來建國後陝西地區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支持發掘的郭沫若來到乾陵聽聞了這件事,寫下了《遊乾陵》,其中一首寫道:“巨墳雲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千秋公案翻雲雨,百頃陵園變土田。 沒字碑頭鐫字滿,誰人能識古坤元”。


國家人文歷史


我們都知道,一般墳墓裡的棺槨都是埋在地下的。而五代十國的前蜀皇帝王建逝世後,遺體卻在安放在地平線以上。以前稱之為“王建墓”,現在叫永陵博物館。它坐落於成都市撫琴東路這條繁華的大街上。

這個王建和他的前蜀政權,歷史上存在感並不強。王建本是唐朝大將,駐守四川。唐朝後期天下大亂,朱溫篡唐,王建趁火打劫就在成都稱帝,做起了春秋黃粱大夢。四川自古易守難攻,成都平原農桑發達,王建沒有逐鹿中原的雄心壯志,在四川過起了安逸日子。他還下詔檢討蜀漢先主劉備和武侯諸葛亮,說他們不應北伐,勸子民們多種桑樹多種莊稼,多生孩子多養豬。當中原梁唐晉漢週五代十國戰亂紛飛,王建卻讓成都的農桑更加發達起來,掀起了唐朝以後又一個經濟繁榮的小高潮,偏僻的四川倒成了一方淨土。

王建墓則是古今以來第一個將墳塋建築在地表之上的帝陵,平地起券,券頂上加蓋石板,壘封土成圓形,真是卓爾不群。現在的人們去看望他,倒是省力不少。這個皇帝算不得雄才大略,但也挺接地氣的,前蜀國祚三十餘年,百姓過得還不錯,滅亡時也比較輕鬆,沒有大的腥風血雨。後世的老百姓也不怎麼討厭這個皇帝,在六十年代當地百姓和專家還把這個墓保護下來沒受到破壞,王建一生沒有多大作為,卻是運氣比較好的皇帝,至今還能享受到後世尋常百姓的香火。


先啟歷史


說起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怪墓,其實還蠻多的,以下是我列舉的一些有名的怪墓:

龐統墓

說起龐統,看過三國演義或者其他三國題材類型的影視作品,肯定指導,龐統號稱鳳雛,是和諸葛亮齊名的蜀國有名的謀士;但是在建安18年的時候,隨劉備進攻益州之時,在落鳳坡的這個地方被敵軍射殺,因為亂箭穿心,死的有點慘,據史料記載是被葬在白馬關的附件大山中;當時掉落的血衣,被當地人撿起來,為紀念他,修建的墓葬中只放了,這件血衣,所以龐統的墓葬,也叫龐統血墓。


乾陵

乾陵建於公元684年,位於現今陝西咸陽潛縣區域,乾陵中埋葬有唐高宗,武則天等李氏皇族人群,墓葬內奇珍異寶無數,但是乾陵卻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個墓葬群,很是奇怪,不管是古代的唐朝末年也是想打開著乾陵還挖錯了方向,沒有打開,還是五代時期也嘗試盜取也沒成功,民國時期也想炸開著乾陵也沒能成功,所以很是奇怪。

王建墓

前蜀,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王建的墓葬,是古代少有的建立在墓地以上的墓葬;說起王建可能大家不是特備熟悉,但是五代十國時期在現今四川周邊,也相當於三國蜀國一個洲那麼大的領土的國家,號稱前蜀,在位時期遠離戰亂,偏安一隅,在偏僻的四川建立了一時的繁榮;也是現今保存比較完好的沒被盜墓破壞的墓葬。


呱聊


說幾個我去過的吧。

一個是南越文王墓,在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相信來廣州的朋友都去過。這個墓怪在什麼地方呢?實在太小太簡陋。好歹也是一個國王的墓,寒磣得不成樣子,五分鐘可以逛完。去看看當時漢朝的諸侯王,楚王、廣陵王這些,動不動就以山為陵,南越王墓實在丟人。

一個是中山靖王墓。其他帝王墓一般是以山為陵,或者葬於地下。這個墓的奇特之處是在山頂,也就是今天河北保定的滿城漢墓。中山靖王就是劉備祖先劉勝,在他的墓裡發現了銅製雙頭蛇,這玩意其實就是當時的情趣類用品,但是劉勝一個男人要那個陪葬幹啥?也是一怪。

一個是李鄭屋東漢墓。這個墓本身沒啥怪的,也很小,只能在博物館裡隔著玻璃看一眼,博物館也沒啥好東西。怪就怪在作為東漢墓,居然在香港,要知道1979年那個春天的時候,深圳還只是個小漁村。所以去香港旅遊的朋友不能錯過了,不算路程花十分鐘可以刷個景點。


林屋公子


諸葛亮的智近似妖,劉伯溫也不弱,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馬前課,燒餅歌,兩人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但劉伯溫進諸葛亮的墓,無不佩服稱奇。



劉伯溫曾發掘過諸葛亮的陵墓,路過樓牌時,那兒有一塊大石碑,碑上寫著幾個大字,蒼勁有力,氣勢磅礴,正是“吾到無人到”。

伯溫冷笑,相傳丞相知天文地理,妙算神機,還是沒算到我劉伯溫回來,來啊,把石碑砸了,以免誤導世人。

上前幾個旁人,迅速將石碑砸了。伯溫又繼續前行,走了沒多久,又出現一塊石碑,擋住了前路,上面寫著“只有伯溫到”。

劉伯溫不信邪,可等他打開墓穴時,發現裡面有七口油缸,油缸和油缸之間油繩相連。伯溫進去一看,油缸早已枯竭,第七口油缸還剩一點殘油。



只見油缸旁邊立著一個竹籤,大致寫道:“小劉小劉,快快添油。”劉伯溫大氣不敢出,連忙照做,規規矩矩把油缸添滿,然後撤出。

說怪墓,少不了諸葛亮的陵墓,當然也少不了李淳風袁天罡咯。李淳風袁天罡師徒作《推背圖》,預測身後幾千年歷史走向,六十幅畫,一個接一個重要事件。無奈天機不可洩,推背而終。故名《推背圖》。

推背圖在預言書中,排名第一,被稱作天下第一奇書。除了預言,二人還精通堪輿之術,乾陵是最好的證明。

乾陵依山而成陵,無堅不摧,讓唐後一千多年的盜墓英雄好漢,無不折戟沉沙。據統計,盜墓次數高達17次,最大規模數“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作者黃巢。他曾用四十萬大軍來盜乾陵,留下一道“黃巢溝”,失敗而終。

(乾陵衛星圖)


無論冷兵器,還是熱兵器,無論刀劍,還是槍彈,乾陵依舊堅挺,固如金湯,依然巋然不動。就算盜遍唐陵的溫韜,他也曾被乾陵的風雨大作嚇破了膽。

而乾陵的勘測者就是李淳風、袁天罡。

等等,陵墓是死地,但人是活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賦予陵墓一段傳奇故事,它便成了“怪墓”。誰也沒見過,牛皮任我吹!


三叔小記


△乾陵.乾陵是武則天與唐中宗合葬帝王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十多里的地方。乾陵的主墓位於梁山上,陵墓的主神道向南延伸十幾裡,主神道穿過樑山南邊的兩個小山丘,梁山就像女性的頭部,兩座小山丘就像女性的乳房,彷彿這座山就是為女皇武則天而生的。

△董仲舒墓.漢朝名臣董仲舒的墓位於西安市城牆內南邊,陵墓南邊的道路叫“下馬陵”。一日漢武帝經過這裡時,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於是民間稱這裡為下馬陵,由於陝西話中“下馬”二字與“蛤蟆”同音,所以幾經流傳,便被稱作了蛤蟆陵。

△秦莊襄王陵.這個位於西安市的鬧市區,其西邊是西安市的長樂公園,這座墓剛好位於一條市政道路上,但是因為此處有文物,所以一條筆直的南北方向的陵墓被攔腰截斷,只能繞著走了.

△秦二世墓.位於西安市曲江池以南,這座墓的怪異之處是,因為曲江現在的房價比較高,這座千年陵墓周邊現在全是房地產,而且價格還都挺高的,不清楚住在這座帝王陵墓周圍的民眾晚上害怕不?


1927年的古董先生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中國歷史上還真有不少奇奇怪怪的墓。首先講一下第一座怪墓,這座墓是五代時期的一座墓,那段歷史可謂是英雄輩出,劉龑(yan)南漢國的高祖皇帝,這個人比較奇葩他剛剛開始國號是大越,後來他覺得這個名字不霸氣,又改成漢,後來歷史上將他開創的這個國家稱為南漢。

他的名字都是自己創造出的字,他的墓更奇葩,此人非常貪財,喜歡各種奇珍異寶,他活著的時候拿了不少的寶貝,而且他專門說了一定要這些寶貝永遠的陪伴自己,這麼多的寶貝肯定會引來無數盜墓賊,於是他給自己造了一個鐵墓,用鐵水灌入,將自己的墓永久的封起來,他的墓被稱為鐵墓,的確很有效,很多盜墓賊來都挖不動。

人算不如天算,他的這座鐵墓後來被雷給劈開,裡面的寶貝都被當地的百姓哄搶一空。三國時期的龐統墓也是一座怪慕,因為這座墓被稱為血墓,他死後人們將他喪生時穿的血衣埋了起來所以被稱為血墓。

還有一座墓,被稱之為毒墓。這個墓便是秦始皇之墓,秦始皇墓裡有大量水銀,自古以來都有人將秦始皇墓叫做毒墓。所以秦始皇墓也算是怪墓的一種,武則天墓同樣很怪,千百年來無數人都要盜其墓。

最誇張的是曾經有幾十萬人同時動工要挖武則天墓,幾十萬人愣是沒挖出來武則天墓在哪,後來更是有人用炸藥炸武則天的陵墓,也是沒有炸對位置,你說怪不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最奇怪的,也最讓人唏噓,一對父子的墳墓,奇怪在「大、小」「奢、簡」的懸殊,完全是天壤之別!

父親作為千古一帝,是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死後躺在古往今來最大、且奢靡空前絕後的墳墓中。


而他的兒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昏庸無能的的皇帝,死於一場背叛和謀殺,以平民的身份草草入殮,躺在目前所見最小的帝王之陵中。

沒錯,這對父子就是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的咎由自取,《史記》記載非常戲劇化,且這段歷史我們也是耳熟能詳。

所以,這個回答不考證,不引文獻,只有「發思古之幽情」,純粹發個感慨。

殺死胡亥的趙高,在秦始皇手底下,只不過是一個戰戰兢兢、盡職職責的官吏,可以這麼說,秦始皇動一個小指頭、吹一口空氣,趙高都要死一萬遍。

秦始皇巡遊暴病而亡,趙高,在祖龍手底下如履薄冰的官員,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加上對人性充分的理解,策劃展開了一項驚天的大陰謀:

他先是引誘胡亥,然後說服加脅迫李斯,賜死扶蘇。。。。可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古今一等一的「陰謀家」!

你能不佩服趙高?

簡直就是陰謀家中的愛因斯坦,他的官職只是一箇中車府令,不是三公九卿,只是中等官員,他就敢想這個點子,也敢幹,竟然還tm幹成了。

沙丘之變,無非就是「矯詔」伎倆,趙高雖然不是第一個玩家,但他是最精明的玩家,將大秦帝國玩弄於股掌之上的大玩家,讓那麼多比他官職高得多的英雄、能人,個個懵逼像中邪了一樣:

  • 不像糊塗人的扶蘇,糊里糊塗就是自殺了。

  • 指揮千軍萬馬席捲六國,威震匈奴的大將軍蒙恬,知道有詐,但在趙高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 趙高不但能輕而易舉的脅迫能臣李斯,最後打個響指,就能殺光李斯三族!

趙高為什麼能得逞?

「信息不對稱」也!得一人而得天下也!


誰都想不到,趙高這個中車府令:管皇家車馬和出行,作為近臣,他看到了這個信息不對稱的巨大價值,鑽了這個空子,發佈矯詔,掀起如此大的腥風血雨?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問題」和「機會」,都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

沙丘之變後,秦二世胡亥先是對自己兄妹手足展開狂捕濫殺,33個手足一個個殺光,之後他以為高枕無憂,把軍政大權完全交給趙高,自己終日享樂。。。。

最後趙高權勢隻手遮天,滿朝文武,趙高說鹿不敢言馬!

趙高意圖稱帝,權勢大到竟然可以逼死皇帝胡亥。

這個時候,殺光兄弟姐妹的胡亥,成了孤家寡人,他無力的哀求趙高,只想做個平民,陰險精明的趙高怎會放過他?

「望夷宮之變」,趙高派女婿閻樂逼死胡亥死後,以「黔首之禮」草草入葬,丟到了這個不起眼的小墳墓中,這可能是目前所見最寒酸、最奇怪的帝王陵!

而趙高最後也沒有善終,死於非命,三族被夷。

真乃: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司馬遷用那極具「戲劇性」之能事的文字,記載下了「沙丘之謀」,其驚心動魄,對人性的深刻描繪,完全不輸給莎士比亞任何一部戲劇。

--------------------------------------------

山東民變,揭竿而起,劉項大軍,勢如破竹,大秦帝國頃刻分崩離析,「暴秦論」一直是都是後世儒生認定的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從今天的出土的秦簡來看,秦國法律事無鉅細都有規定,而且相當人性化的,並不像後世儒生說的那麼離譜!

所以,秦國激起民變的「嚴刑峻法」,有可能是秦二世時期,精通律法的趙高搞出來的,陰險的趙高和糊塗的秦二世的所作所為,讓秦始皇背了鍋。。。

賈誼《過秦論》雲,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這的確是一段很有氣勢的排比句!

但是,一個小小的趙高,將大秦歷代君主奮鬥幾百年的成果化為烏有,讓千古一帝秦始皇傳至萬世的希望戛然而止。

秦始皇信心滿滿的「傳至萬世」,哪知道秦祚僅十五年,二世而亡(算嬴子嬰的話,有三世),秦始皇恐怕做夢都想不到!

躺在秦陵中嬴政棺材板哪裡蓋得住???以秦始皇個性,他能把趙高車裂一萬次!

秦始皇大權在握時,趙高是一個盡心盡力盡責的內廷官吏。雄才大略的帝王,能駕馭各種人才各盡其職。

秦二世胡亥稱帝,趙高是一個卑劣陰險殘暴的奸臣。糊塗昏庸的帝王,會孕育出趙高、董卓之輩。

魔鬼如果能夠駕馭,能當天使用,天使如果沒有上帝的制約和駕馭,也會蛻變為魔鬼!

從這對父子的墳墓看這段歷史,真的讓人不勝唏噓,正如杜牧《阿房宮賦》所云:

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的,所以,真的為秦始皇感到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