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祕密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這是2019年上映的電影《馭風男孩》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個平凡的男孩通過知識和勇氣,改變平凡的故事。

去年在聖丹斯國際電影節首映,好評如潮。獲艾爾弗雷德·斯隆獎。今年還將代表英國與《哪吒》同臺競爭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導演是切瓦特·埃加福特。他是《真愛至上》中娶了凱拉·奈特莉的那位黑人男子。2014年憑藉《為奴十二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在《馭風男孩》中切瓦特飾演威廉的父親柴韋爾。與《為奴十二年》不同的是,它不再關注膚色之爭,而是聚焦於底層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故事講得遠不止馭風男孩,溫暖的的色調,掩蓋了生活的悲苦現狀。

播種

非洲的馬拉維共和國,國土面積相當於7個北京,這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也是礦藏及不豐富的國家之一。一旦外界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政府將沒有足夠的能力維持國內穩定。

2001年的馬維拉,雨季來臨的日子。一個叫威廉的男孩第一次穿上中學校服去學校上課,這算得上是生活中最值得高興的事。

他的姐姐想讀大學,可家庭條件不允許,父親只念過小學,只能靠務農過日子。母親操持家務,姐姐也嘗試過去找工作,但經濟不景氣到處都不招人。

在這樣的條件下,父親還是為威廉交了首期的學費,威廉在學校裡學習了一段時間,至於剩下的學費,父親卻說必須等收穫以後才能交。

雨季是播種的季節,離收穫的日子還遠,學校不可能等那麼久,所以一段時間後威廉因拖欠學費被退學了。

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田地被洪水衝了,洪水的泛濫和菸草業的那場談判有關,菸草業開始南遷,因雨季缺少陽光,菸草公司需要大量的木柴來烘乾菸草。

威廉遠遠的看著村裡的樹木看著村裡的樹木在機械的轟鳴聲中成片倒下。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一扭頭突然發現附近的另一個高處,一個身披羽毛的面具人在風中孤獨的站著。跟他一樣,遙遙的望著那片迅速消失的樹林。

再往後洪水來了,父親徒勞的在田地裡搶救已無力迴天。

911事件讓經濟援助陷入停滯,市場的暴跌和沉重的負債令政府自顧不暇,可想而知,雨停後的饑荒,躲不過去了。

大雨過後是持續的乾旱,新苗無法存活,土地的水分迅速蒸發,乾裂的泥土在翻墾過後變成細沙,父親將希望寄託在即將到訪的總統身上,只要酋長向總統反應真實民情,只要總統對災情作出應對,一切都還來得及。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總統到訪,當地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酋長說出了民眾的心聲,卻戳中了政客的痛處,發言尚未結束酋長已被強行帶離,在民眾看不見的地方遭到一頓暴打,不再停留,總統匆匆離去。

亂哄哄的政治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總能看見黨派的遊行,總能看見拉票的宣傳,腐敗的政府幾乎斷絕了所有的希望。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父親對威廉說,你現在必須像個男子漢,沒人會來幫我們了,這句話說到威廉的心裡了。

王蒙文集《我的人生哲學—封閉與開放》中寫到:

愈是封閉就愈造就一種如飢似渴的好奇心,一種輕信,一種見夾生飯而狼吞虎嚥的習慣,一種動不動就熱起來的“易熱性”,一種嚐到禁果便飄飄然的輕浮,一種視群眾如草芥的自大狂。

愈是開放人們愈容易見怪不怪,姑妄聽之,半信半疑,我行我素,熱了的東西很快變冷,時新的東西很快過時,人們愈來愈吝惜鼓掌與喝彩。

成長

威廉已經是個中學生,不是小孩子了。但他的個頭比那些年輕人都矮,別人看他仍像在看一個孩子,直到他做出一件孩子絕對做不到的事。

聚會上的收音機沒電了,比賽聽不成了。正在大家情緒低落的時候,威廉跑出去,拿來家中所有的舊電池,再將這些電池連接在一起,然後收音機重新發出了聲音,沒電的舊電池裡還留一點餘電,把很多沒用的舊電池連在一起就能獎那些餘電重複利用,這是科學課上學到的知識。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威廉很努力,點不起煤油燈,他在昏暗的天色下也堅持學習。他去垃圾場,去找能夠用得上的東西,燈泡、電線或者電池之類,只要有電,生活就能得到改變。

村裡的年輕人接受了他,不再當他是孩子,這是知識帶給他的第一項改變。

現在他想利用知識做成一件更有用的事,那就是發電。

一天晚上他撞見科學老師和姐姐約會,想給老師一點教訓。比如破壞老師的自行車,可真的見到了自行車了,他卻被車頭的燈吸引了,那是一盞不需要電池就能發亮的燈,只要踩動踏板車輪轉動時會撥動一樣奇怪的東西,然後燈就亮了。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他偷偷去學校找老師,在角落裡旁聽科學課,老師無法明確回答車燈的原理,只告訴他那個奇怪的東西叫直流發電機,剩下的內容只能靠他自己去圖書館學習。

他在圖書館看到了一本叫《能源利用》的書封面的照片上是一組漂亮的風車,原來風是可以發電的。

望著乾旱的泥土中拔地而起的龍捲風一個模糊的概念在心中逐漸清晰。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他曾在垃圾中撿到了廢舊的汽車電池只要充電了就能用,他還在垃圾中撿到一個破舊的水泵,只要修好就能用。如果能用風車給電池充電,再用電池帶動修好的水泵,就能將水井中的水泵出來灌溉田地。

有了水,就能再種一季莊稼,二不必將灌溉的希望寄託在一年之後才會到來的雨水上。這個計劃太重要了,洪水過後,收穫的玉米還不夠五袋,最多隻能維持兩個月的生活。

饑荒

為了應對缺糧的難題,父親拆掉屋頂賣了,但賣糧的商人坐地起價,政府更是否認糧食危機的存在。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選舉上。

如果連政府都不管饑荒將難遇度過,憤怒的父親決定去參加抗議集會,給政府施壓,父親離開後不久,兩輛載有糧食的卡車開進村裡,村民們像蝗蟲一樣蜂擁而去,威廉也去了。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帶著母親給的一筆錢,這是政府賣糧價格比市價低,無數身影在泥土上奔跑,拿著空空的袋子,像一張飢餓的嘴,又像一個個怎麼也填不飽的肚子。有些人買到糧食了又被其他人半道攔住,毆打和搶奪隨處上演,人和動物沒了分別,到處都是動物世界。

一個身材高大的流浪漢來到家裡,搶走一桶麵粉,幾個男人跑進穀倉偷走所有玉米,母親和姐姐在家裡攔不住也追不上,沒有糧食了,母親坐在穀倉前絕望地大哭,生存的唯一希望全部壓在了威廉身上。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政府的糧食不夠滿足所有人,賣糧的倉庫會提前關門,威廉冒著被踩踏的風險擠進了倉庫,終於將手裡的錢換成15公斤救命的麵粉。

父親回來了,一家人守著這袋麵粉決定到底吃哪一頓。父親為自己的離開愧疚,那天唯一的一頓飯他總是最後一個吃,他更賣力的耕種,極度的乾旱讓泥土板結變硬鋤地變得更加辛苦,他比以往更虔誠的祈雨,但母親已經不相信禱告了。

收成

越來越多的人死去,威廉又看到那個面具人倒在樹幹上大概也死了。

面具人是神秘的,他們常常在葬禮上出現,詭異的舞蹈猶如上帝的指引,彷彿不屬於世間。可現在,就連這些神秘的面具人也死了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靠神不是出路,威廉下定決定要用風力發電。他打算找老師談談能否把發電機給他。

可還沒見到老師,就被校長髮現他旁聽,校長將他徹底開除,還大罵他是在偷竊知識。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他只好去找姐姐,他並不知道老師已經向姐姐提出了私奔,姐姐一直猶豫不決,他的求助,將姐姐往老師的方向又推了一把,最後他得到了發電機。姐姐卻跟著老師離開了村子。

母親去找校長要人,可校長也無能為力。學生和老師都不足,學校也撐不下去了,母親不在就此糾纏,轉而提出另一個要求,讓威廉進圖書館學習。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母親是睿智的,她一直都是孩子上學的堅決擁護者。在母親的爭取下,威廉重新來到圖書館,找到《物理詳解》和和《能源利用》他開始了自己的實驗之旅。

貧困中不乏讓人一直堅守,一直努力的就是這些陪伴和希望。仔細想想,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有各自生活所面臨的艱難,只有充滿嚮往和希望地努力,才能到達一個更高層面的幸福。

上帝如風,無所不觸。幸福遍及,無所不達。希望向往,努力追尋。

希望與改變

他將收音機的電池拿出來,用電線連接成發電機,風從門口灌進來。小小的轉頁被吹動,收音機響起來,他的實驗成功了。接著他要做一個更大的轉頁,放在更高的地方接收更強的風力,完成他早已計劃好的灌溉計劃。

朋友們從垃圾場找來更多可用的材料,什麼都齊備了,唯獨還差一樣支撐轉頁的支架如果能用自行車架做改裝那將是極好的。他想到了,父親就有一輛自行車,但問題是,在這個溫飽都成問題的家裡自行車也是唯一值錢的東西了。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父親當然不同意把自行車給他糟蹋掉,他的實驗成果在父親眼中更像一個玩具,父親一生務農只為養活家人,可威廉說了一句:我知道一些你不懂的事,因為我上過學。這更像是在挑戰父親的權威 父親暴怒的衝他喊:我看你更應該學學怎麼種地。

最終,母親的眼淚說服了父親。

這麼多年,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生活越來越糟,看不到盡頭,既然做什麼都是徒勞,那還有什麼是不能失去的。

父親將自行車交給他,幫他砍樹,造風車。父親終於明白為什麼叔叔沒有留土地給他,因為,他沒有夢。他在地裡幹活,一輩子,都只是幹活。

父親是一個傳統正直的人,他能想到的辦法只能依賴於經驗,更多的祈禱,更多的勞作,但一個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不值一提。

威廉是個受過教育的年輕人,聰明的頭腦和年輕的身體,讓他具備了父親所缺失的能力。貧窮會限制想象力,但知識的加持能讓想象力具備戰勝貧窮的可能性。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風車帶著全村人的希望高高地樹立在田野上。發動機、水泵、汽車電池全部就位風吹動轉頁,水泵發出啟動的聲響,抽水管噴出第一管水,然後源源不斷乾旱的泥土重新迎來生機,新出的幼苗帶著明朗的綠意,威廉的風車成功了,人們得以度過饑荒。

《馭風男孩》:在非洲舊社會思想矛盾下,探尋小人物成功的秘密

生老病死一直都在上演,但是總有新的思想,新的事物歷盡艱險降臨人世,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力量。

作家喬治·奧威爾說,“貧窮的本質是消滅未來。”

綠色的秧苗是希望,帶著新的生命從硬土中拱出來,新生的孩子是希望,他們學習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和科技也是希望,讓人們跳出“窮者越窮”的怪圈。

下一個雨季尚還遙遠,高高佇立的風車彷彿帶著天神般的力量。

淺析在電影中面具人四次出現的意義:

  • 第一次是在電影開始,叔叔的葬禮上。
  • 第二次是在樹木被伐倒時,面具人和威廉一樣,親眼看見古老的林木,在現代機械下的脆弱和無助。
  • 第三次是在饑荒時期,威廉看見面具人的死亡。
  • 第四次是在電影結尾處,酋長的葬禮上。面具人又出現了,繼續跳著那支詭異而神秘的舞蹈,那是為亡者跳的舞,那些亡者的家人見到面具人到來,會轉悲為喜。

這個舞蹈儀式或許意味著死者的離去是上天的旨意,誰也不用為死亡負責。一切都是應該的,這樣的信仰安撫了無助的人們,成為承受苦難的過程中,唯一可以寄託希望的方式。

威廉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原本會像父親一樣,對信仰深信不疑。但是可惜,他見到了村子在現代機械下的崩潰。面具人跟他一樣,只能看著卻無法改變任何結局,甚至在饑荒中,面具人自己也很難逃厄運。

這樣的事實對威廉的衝擊一定是巨大的,父親的信仰並不可信,他只得重新找到自己追尋的方向,科學知識。

沒有誰想到自己最後一定會成功,依靠的不過是最初那一份堅持嘗試的執著。

所以當威廉提起自己的奮鬥經歷時,他笑著總結道:“我努力嘗試,最後成功了,僅此而已。”

《當幸福來敲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就算是我也一樣,別人辦不到,就會說你也辦不到。只要有夢想,就要去追求,你想要什麼就要努力去追求。

他運用現代的知識,建起了一架簡易風車,跟工業化的現代風車沒有可比性,但簡易風車也能救命。

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我們早已熟知,但將這個故事放在一杯特殊的背景中。熟悉的故事也能煥發出鼓舞人心的力量。威廉的執著和夢想更像是強烈而耀眼的天光。

在我們眼中,簡簡單單的一件工具,或者一件事情對威廉來說卻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最後,風車成功了,村民得救了,面具人又出現了。這是一個現代科技在矇昧社會的萌芽時期傳統與現代並存,一邊繼續保留著傳統,一邊迎來現地社會的衝擊。

這樣的撕裂中從祈求上蒼的被動接受,更依靠自己的主動創造。這種思維方式的新生表現在個體的身上,覺醒才有了更深刻的意義。

寫在最後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馭風的男孩,更講述了一段現代自傳統中的萌芽過程,那個高高的風車,如一陣新風,將知識的概念播散進每一個人的觀念裡。

總有一些人會在新風的召喚下長出不同的樣子。通過這件事,威廉得到了繼續學業的機會,他走出了村子,走出了馬維拉,走進外面的世界。如一粒種子在2001年的饑荒中發芽,又在知識的澆灌中茁壯地長大。

貧窮會限制想象力,但知識會給想象力加上翅膀。

雖然影片向我們展現了殘酷破敗的世界,但同時,它也呈現了人性的純良和傳統的溫情。

更告訴世人,堅忍、善良、智慧,是能讓人走完漫漫一生的品質。

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才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拯救自己和國家,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一個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