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找消耗你的愛人,不認清自己就是自我消耗

因為疫情過了一個漫長的春節假期。人閒下來,就會變得愈發慵懶,真想就這樣享受生活每一天。

但又總有個聲音說,這是浪費時間。要出去接受一番廝殺和挑戰才夠痛快,就像經過星期一來到的星期五更讓人想念。

紛亂的思緒就在這樣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間搖擺不定。

諾曼•懷特所著《我們內心的衝突》一書,分析了引發內心衝突的根源,內心衝突一直得不到解決的掙扎和外在表現,以及如何得到有效的解決。

最好的“分析師”,其實就是生活本身,無論是誰都可以通過豐富的生活經歷,來完善自己的人格

不想找消耗你的愛人,不認清自己就是自我消耗


1.當你遇上令人不快的人際關係,你會做出如下哪種選擇?

(1)迎合討好別人

(2)抵抗和別人一爭高下

(3)自我疏離我行我素

正常人與神經症患者的區別在於覺察和對立的程度。正常人可以維持這三種之間的相互平衡,是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是隻選擇其中的一種。

作者的分析讓我看到了順從的人內心對愛的渴望,表面上看似強大的人情緒所做的抵抗,冷漠的人更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

而我們需要做到的是,不以別人的眼光和言論評價自己,不依賴別人的庇護去成就自己。

同樣是想自己變得強大,卻有不同的目的。抵抗的人為了攻擊別人,疏離的人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2.頭腦中的理想化形象,想象總是比事實容易

現實世界不令人滿意,於是就開動了想象的翅膀,還專挑自己喜歡的特質放在自己身上。

這種幻想,滿足了那些內心真正想要過的生活,與別人期待不一致的人,他們日日陶醉於自己幻想出來的理想化形象中。

正常人知道需要付出行動去接近理想,而神經症患者可以虛構出與自己完全不一樣的形象,並滿足於此。

當現實與幻想的差距越來越大,無法自欺欺人時,內心衝突引起外在表現。

遷怒於別人。認為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並不是自己的原因。

不承認是自己精神上的問題,只是找一些諸如天氣不好工作太累身體毛病的藉口。

他們儘量逃避接受眾人目光的檢驗,同時也不願做出任何改變,以此作為防禦機制,害怕暴露自己過於深藏不露,也使他們的才華無法得到施展。

不想找消耗你的愛人,不認清自己就是自我消耗


3.生活的殘酷在於,總有些現實需要你去面對

若是能一直迴避問題,還能自我安慰多好,但人總不能一輩子畏首畏尾生活。

況且有些內心的衝突一直得不到解決,會在心裡愈演愈烈,以為用超限自控可以加以掩飾,但還是在他們身體上顯現出來。

單是應付內心的衝突就耗費了大部分精力,容易猶豫不決和拖延,一直拖延到機會徹底消失。

做事效率低下,行動遲緩,即便如此,他們仍然不願意做出改變,他們害怕越變越糟,變成讓自己討厭和看不起的樣子。

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問題或者無所不能,只要想改變,問題就能徹底得到解決。

他們用表面的快樂去加以掩飾,或者變成玩世不恭,人變得不再真誠。

然而,生活並沒有因此發生期望中的轉變,絕望也就在所難免。


4.從折磨自己轉變為折磨別人,產生施虐行為。

施虐的的人喜歡奴役他人,他們也會給對方一些好處,使得對方無法離開自己,在羞辱和貶損他人中得到報復的快感。

他們是否知道?其實對方不都是因為離不開他這個人,更是因為離不開他的錢。

但他寧願相信有控制他人的權利,努力去工作,以享受和滿足自己這樣的掌控欲,並不是為對方得到真正的滿足和愉悅。

與此相反,他更願看到別人痛苦,他們時常感到不快樂,當看到別人也不好過,才會獲得短暫的滿足。

對別人施虐以補償自己的絕望,卻沒有讓他們獲得真正的幸福,換來的是自卑報復恐懼和焦慮加深。

不想找消耗你的愛人,不認清自己就是自我消耗


5.即便走到這一步,也有轉變的可能,重塑完整的人格

為自己負責。不推卸責任,為家人朋友負起責任,還能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和價值。

保持內心的完整和獨立。既不盲目依賴聽從別人的安排,也不頤指氣使控制別人,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喚醒愛的潛能。讓他覺得自己被愛,在他人心中的重要性。

不管你願不願意,人不可能生存在一座孤島中,試著走出家門和外界發生鏈接。

無論是回來時心情變得更好更糟,都慶幸自己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起始階段困難重重也別輕易放棄,堅持下去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到那時,你一定會感謝自己,勇敢走出這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