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到溪頭薺菜香


散文:春到溪頭薺菜香


早春時節,春風初柔,春水初軟,田埂地頭、溪邊河畔的薺菜們受到鼓舞,抖去冬日的倦意勃然而起,與返青的麥苗共同奏響春的旋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空氣中瀰漫著迷人的清香,我那蟄伏許久的心兒也被撩得雀躍起來,迫不及待地直奔原野。

  薺菜是十字花科植物,生命力很強,對生長條件不挑剔,有點泥土就生長,給點陽光就燦爛,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叫法多種多樣。貴州人說她的葉像雞爪,故叫“雞足菜”;湖北人因她花小且白如米粒,叫其“地米菜”;廣州人說她的果實似菱角,就呼她“菱角菜”;美國人覺得她的種子莢更像牧羊人用的錢袋,稱她“牧羊人的錢袋”;她有降血壓的功效,於是北京郊區人乾脆喊她“血壓草”……我家鄉的人們親暱地叫她“細菜”。媽媽說我聽錯了,大家是喚她“喜菜”的。薺菜是野菜中的報春菜,有了薺菜,嘴裡的食物就開始豐富起來,每一天都有歡喜相隨。有諺語云:“薺菜炒年糕,灶老爺下鍋撈”,就算是見多識廣的灶老爺,遇見這春天第一味也不能淡定了。

  珍饈一席,不如野菜一味。薺菜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C、鈣和鐵,營養豐富。初春的薺菜最清鮮,吃法隨心隨性,生吃、做餡、熬湯皆可,色香味俱佳。《素食說略》稱“薺菜為野蕨上品,煮粥作齏,特為清永,以油炒之,頗清腴,再加水煨尤佳。”

  俗話說:三月三,薺菜賽靈丹。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本草綱目》稱之為“護生草”,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給好友徐十二的信中說:“今日食薺極美。念君臥病,面、醋、酒皆不可近,惟有天然之珍,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君今患瘡,故宜食薺。”蘇大人特意向好友推薦薺菜,看重的就是其養生、護生的作用。


散文:春到溪頭薺菜香


  在一塊桑田邊,我找到了薺菜,一團團一簇簇,綠茵茵,嫩生生的。它根葉叢生,蓮座狀,片葉羽狀深裂,裂片狹長,越朝外伸,葉片就越寬越厚,葉面有一層細細的茸毛,淺綠色,匍匐在地面上,鋸齒形的葉片上泛著綠光。它低調而繁盛,柔弱卻頑強,像極了我們的親人。

  我用小鍬從菜根旁邊挖下去,左手揪住薺菜的根部,稍稍用力,整棵薺菜就連根拔起,輕輕地抖去泥土,根瘦長,白色,有些鬚毛,湊到鼻前,深吸一口,一股無以倫比的香氣,沁人心脾。且走且挖,不知不覺中已有小半籃子薺菜,便欣然而歸。

  薺菜水餃、薺菜春捲、薺菜炒雞蛋,都是媽媽拿手的。都說吃了薺菜,百蔬不鮮,果然!一家老小,大快朵頤,歡天喜地的,又不由得吃多了。爸爸喝了幾口小酒,興奮勁上來了,要學著中國詩詞大會,與孩子以“薺”為題行飛花令,“衝風踏雪須歸去,薺菜肥甜白酒香。”兒子接上“薺菜共挑元日雨,梅花未放去年春。”“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得魚去換紅蒸米,呼子來挑薺菜花。”“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爺孫倆眉飛色舞的,好不熱鬧。忙碌的媽媽竟然哼起了民謠:“二月二,挑薺菜,薺菜包餅精拽拽,不吃不吃兩三塊。”大家一愣,立馬拍手叫好,接著哈哈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