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見·城事|通州成長記:從“睡城”到“副中心”的蛻變

“環球主題公園地鐵站建好了啊!”放假回國的林佳(化名)在坐上地鐵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林佳是在通州出生長大的姑娘,在她身處國外的幾年間,她的家鄉正以嶄新的姿態不斷向前奔跑,從居住環境到產業發展,從交通網絡到生活配套,巨大的改變讓林佳這個返鄉的遊子感到驚喜和自豪。

隨著城市副中心規劃的落地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通州這片“熱土”尋找新的機遇,開始新的生活。而像林佳這樣的通州“土著”們,也在不經意間受益於城市發展的浪潮,繼而過上了更加豐富、便利的生活。

乡见·城事|通州成长记:从“睡城”到“副中心”的蜕变

環球度假區地鐵站已經建好,通州正在迅速發展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由衛星城到副中心的華麗轉身

通州的改變,是一點點逐漸發生的。

上世紀90年代,通州還被稱作“通縣”。雖然被定位為北京的14個衛星城之一,但因產業、交通尚不發達且距離市中心較遠等原因,彼時的通州還是默默無聞,未曾在北京的發展進程中嶄露頭角。

林佳清晰地記得,自己年幼時,身邊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三蹦子”,就是將普通的三輪車加裝發動機和防雨棚,一般可以載兩名乘客,擠一擠的話可以載三個人。一輛輛三輪車或雜亂無章地停在路邊,或在馬路中間橫衝直撞,雖然方便了出行,但卻給城市交通安全留下了極大的隱患。

林佳聽家裡的長輩說,其實自古以來,通州受大運河滋養,一度成為交通要道與漕運重地。但從清朝末年起,伴隨著“停漕改折”政策的實施和鐵路運輸的逐步發展,漕運制度走向終結,通州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光芒。到了20世紀初,雖然通州以比中心城區更低的房價吸引了一批置業者,但由於區域內的商業、醫療、娛樂等各項配套較為匱乏,通州漸漸成為了“睡城”。

但通州的價值並沒有被遺忘。2005年,通州新城、順義新城、亦莊新城成為北京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此後的十年間,通州重回快速發展的賽道,其戰略定位也獲得了逐步提升。

2015年,傳來了一個令林佳非常振奮的消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通州的定位轉變為北京行政副中心。僅一年後的2016年5月,中央再度做出重要調整,規劃建設通州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當時就覺得,這回通州可真要大跨越了,與以前不能同日而語了。”林佳說。

林佳注意到,通州的長遠規劃也非常清晰,大運河兩岸未來將形成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帶,六環路沿線將形成創新產業集群,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環球主題公園等重點功能區各具特色,功能互補,共同使通州成為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城市社區。

大運河畔,燃燈塔側,一棟棟高聳的建築拔地而起。新落成的廣場上坐落有大大小小的餐飲店和便利店,道路兩旁整齊地停放著共享單車,地鐵八通線、6號線、7號線的車站分佈在通州的各個角落……走在通州運河文化廣場上,林佳說,“幾年前的我真的無法想象,這裡的馬路會變得這麼寬闊,街道會變得這麼幹淨。通州不是在一瞬間發展起來的,而是一點點實現了轉變。”

或許是習慣使然,即使是現在,林佳身邊的很多長輩仍會把通州區稱作“通縣”。林佳則會驕傲地告訴他們,現在通州有了新名字,叫作“北京城市副中心”。

區域發展蓄力 持續影響住宅市場

除了感嘆地鐵出行的便利,好幾年未曾回國的林佳還有一個大發現:通州的街道上多了很多房屋銷售廣告。小戶型、精裝現房、高品質公寓……諸如此類的詞語佔領了街巷上大大小小的廣告牌。朋友告訴她,隨著眾多規模房企的進駐,整個通州的住宅市場都熱鬧了起來。

林佳的家位於通州梨園板塊,離即將開放的環球主題公園並不遠。可以想見,環球主題公園的開放將帶動周邊區域內公共交通、商業配套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繼而使區域價值實現提升。即使是對房價不甚敏感的林佳也認為,自己家附近的住宅應該還會再升值。

不過林佳覺得,相較於運河商務核心區,目前她家所在的梨園板塊,社區相對老舊,雖然生活氣息濃厚,但在房屋品質及社區環境等方面則仍有提升空間。

事實上,除運河商務核心區外,通州還有一些頗具發展前景的板塊,比如近年來在北京土地市場頻受青睞的臺湖鎮,2019年北京土地市場溢價率排名前五土地中,有三宗位於通州,其中兩宗位於臺湖鎮,溢價率均超過40%。

不過,區域價值的提升,也促使通州的房價一度被炒高,哄抬房價、捂盤惜售的情況曾屢見不鮮。“我還在上學的那些年,經常聽家人說起,哪兒的房子又漲了”,林佳回憶說,2007年時,通州住宅均價差不多還只有7000-8000元/平方米,到2010年上升到了16000-17000元/平方米,等到2015年她出國的那年,均價已經漲到了30000元/平方米左右,幾乎保持著三年翻一倍的速度。不過,在這一年春天出國留學的林佳,並未意識到,接下來通州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015年8月,北京對通州區單獨下達“最嚴限購令”,而後又接連出臺了針對在通州落戶的臨時性限控措施,隨後限競房項目入市,通州樓市也朝著更加穩定的方向發展。北京中原的統計數據顯示,涵蓋普通住宅、高端住宅和別墅在內,2019年通州共成交2100套新建住宅;成交均價為47647元/平方米,在北京的16個行政區中排行第11。炒房者逐漸退場,真正有夢想、有追求的人留了下來。

“我相信通州會變得越來越好,”林佳說,“年歲漸長,自己也想努把力,爭取在通州購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新京報記者 趙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