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地名故事之 王莽攆劉秀白狗救主,漢光武帝建廟報恩

在西平縣焦莊鄉有個湖坡村,當地人又叫它火坡村。火坡村這個名字有一段來歷,據說與王莽攆劉秀有關。從火坡村向南走不到5里路,有一條小河名叫界溝河。

  當地村民說,站在界溝河向東南流淌的拐彎處,能“一腳踏三縣”。因為界溝河以北屬西平縣焦莊鄉,河南岸歸遂平縣和興鄉管轄,界溝河東岸是上蔡縣無量寺鄉地界。

  在界溝河拐彎處西南約1公里處,有一座高高的塚子,塚子上建有一座廟,名叫狗塚大廟。狗塚廟位於遂平縣和興鄉李屯村境內。據說,李屯狗塚廟是我國唯一一座祭狗的廟宇。

  新春時節,天氣晴朗。空氣裡泥土和衰草的味道,夾雜著野花的香氣直鑽人的鼻孔。田野裡麥苗蔥蔥郁郁,路邊桃樹上開滿桃花,嬌豔如少女般,楚楚動人。

  ​沿著水泥臺階拾級而上,抬頭望去,古色古香的廟宇門前立著六塊石碑。離廟門最近的一塊石碑上刻著:王莽攆劉秀傳說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廟門左右兩側各立著一塊古碑,據李屯村59歲的村民吳群山介紹,左側的一塊為明代嘉慶21年重修狗塚廟時立的;右側那塊古碑是清乾隆48年立的。兩塊古碑上字跡斑駁,已經看不清楚。

  吳群山稱,他父親小的時候,這廟上共有32塊古碑。最古老的一塊古碑,被解放前國民政府開封省城拉走了。父親告訴他,那時候塚子上的松柏樹都有合抱粗。

  在狗塚廟正殿東側的大殿內,後牆上繪有一副劉秀像,劉秀身邊蹲著一條白狗,殿內香菸繚繞。

  狗塚廟曾是“光蛋會”舊址。1922年,中共遂平縣第一任縣委書記李莫齋曾以狗塚廟為聯絡點,在這裡發展革命。當時光蛋會成員經常在界溝河邊、狗塚廟後召開秘密會議。李莫齋帶領窮人發動起義,起義失敗,李莫齋犧牲,被埋葬在張莊村後,現在墳墓還在呢。

  後來,狗塚廟又成為“紅槍會”的秘密據點。紅槍會是自發的農民組織,志在保家衛國,防止匪患。紅槍會成員自稱刀槍不入。

  十四兩秤大火燒

  遂平縣誌記載的“魯莊慘案”就發生在這裡。當時,大杆匪包圍了魯莊,魯莊紅槍會成員組織村民與土匪作鬥爭。抵抗失敗後,大杆匪把俘虜到的紅槍會成員身上綁了石砬子,沉入河中淹死。這次,魯莊有幾家都絕戶了。

  在狗塚廟門口,73歲的村民劉老漢講述了一段關於狗塚廟土地的故事。狗塚廟非常靈驗,狗塚廟的土地爺管轄的範圍可不小。

  解放前,漢口街繁華得很。但是這裡商人在生意買賣上欺詐成性,遠近皆知。那時候,用的都是十六兩秤,漢口街上的奸商卻把十四兩秤當做十六兩。但兵荒馬亂,當官的誰也顧不上管這事。

  這時候,有一位討飯的老人每天在漢口街轉悠,嘴裡不停地吆喝著:“十四兩秤大火燒”。漢口街上,沒有人能聽懂“十四兩秤大火燒”是什麼意思,也沒人理會這個老叫花子。

  叫花子在漢口街上吆喝了一個半月。一天半夜裡,漢口街上著火了,大火燒了整整一條街,所有商品都燒得乾乾淨淨。

  大火過後大家沒地方住,人們就買來席子搭棚子暫時住下來。安頓下來後人們在一起討論,說這大火有點蹊蹺。前不久一位瘋瘋癲癲的叫花子,天天嘴裡吆喝著十四兩秤大火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後來神仙託夢,漢口街的商人太奸詐,賣東西短斤少兩。玉皇大帝派狗塚廟的土地爺化成叫花子,提醒奸商不要用十四兩秤欺騙老百姓。可惜沒人理會才導致大火燒了漢口一條街。

  白狗救主

  狗塚廟的來歷,還得從王莽攆劉秀說起。相傳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奪得帝位,天下大亂,戰爭連年不斷,王莽調集軍隊對各地義軍進行鎮壓。“白狗救主”的故事發生於“昆陽之戰”以後。

  劉秀攜母率領一支義軍在舞陽地區與王莽軍相遇。由於寡不敵眾,被王莽大軍一路追殺到上蔡五量寺,被王莽軍隊衝散,劉秀隻身逃到今遂平縣和興鄉李屯村西北附近。

  那時候,遂平李屯村向北三公里到東湖坡,向東五公里到上蔡無量寺南王連湖、吳送湖,方圓幾十公里蘆葦叢生,沒有人煙。

  劉秀被追殺到此又累又餓,倒在草叢中不知不覺睡著了。王莽軍一路窮追到西平焦莊鄉湖坡村。湖坡村距李屯村約三公里。

  王莽看到蘆葦蕩一望無際,無法搜尋,於是便四處放火,欲把劉秀燒死於荒草之中。雖然濃煙滾滾,烈火熊熊,但劉秀卻安然無恙。待劉秀一覺醒來,追兵已離,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焦土。

  他身體周圍是一片沾滿泥漿的溼漉漉的草地,一隻已死去的白狗渾身溼淋淋地躺在他身邊。劉秀頓時明白,原來是白狗救了他。

  白狗無數次跑到離劉秀睡覺的地方約二十丈的界溝河中,用身上的長毛沾滿泥水,在劉秀周圍草叢中翻滾,使草不能燃燒才救了劉秀。

  經過長時間的來回奔跑,白狗活活累死了。劉秀感動泣憐,對蒼天許下諾言:我劉秀得天下後,定修狗塚大廟一座以示報恩。這就是在當地流傳千古的“白狗救主”故事。

  劉秀報恩為白狗修廟

  據說,這白狗是天上玉皇大帝派白虎星下凡變的,白虎星特意來保護劉秀,因為他是真龍天子,命不該絕。

  王莽火燒方圓幾十裡蘆葦蕩之後,有的地方不再生長蘆葦。後來在王莽點火的地方,逐漸有人聚住下來,成為一個村子,村名就叫火坡。

  再說劉秀奪得天下之後,卻忘記了當年曾許下的諾言。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在白狗曾經累死的地方,也就是劉秀被救的位置,天空中霹靂閃電,狂風大作,平地突然出現了一座高30丈的塚子,塚子形狀像個狗頭。地方官不敢怠慢,急忙上奏朝廷。

  得知這個消息後,劉秀才突然想起當年白狗相救,以及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於是,他下詔調集民工修整土塚,並在塚子上修了一座氣勢雄偉的大廟,並取名叫狗塚廟,以示紀念。

  據說狗塚廟曾佔地132畝,平地築土30餘丈,土臺上面廟宇共有前後大殿和左右廂房20多間。全部建築均為漢磚築牆,八磚灌頂,拱梁勾簷,小瓦浮面,花脊走獸,十分精緻。

  廟院四周古木參天,各殿內供有白狗、劉秀等多個佛像數十座,廟內有和尚數名,白天來人不斷,夜晚更鑼伏鳴,香火極盛。清乾隆、嘉慶年間,曾兩度對白狗大廟進行重修。

  劉秀攜母逃難、被白狗救命、報恩修廟的傳說,至今已在遂平、西平、上蔡三縣交界處流傳了近兩千年。可惜這座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在1928年毀於戰火,後來又被扒廟建校,遂成一片廢墟,而今僅存孤廟一座。(作者 天中鏡像 王立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