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步“臭棋”,從歐洲五強變成消失於地圖之上

很多人相對於古代史來說,都是對近代史比較的青睞有加,因為近代史畢竟與現在的時間較為接近,而且相關的史料依據保存的也都是比較完整。

相較於中華文明悠久的古代史來說,雖然歐洲國家的歷史傳承比較差,而且大多還都是小國寡民的體質,自然精彩程度要下降不少。

但是,進入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和政體改革等舉措,使得國家的發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歐洲各個國家之間,因為民族或者是土地的關係,還經常有著比較複雜的矛盾發生。

只因一步“臭棋”,從歐洲五強變成消失於地圖之上

而且歐洲大陸又都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還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因、經過和結果,也是一個人們很喜歡的話題。而就結果來說,兩次戰爭甚至還使一些國家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一戰爆發之前,西方發達國家因為工業革命的契機,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開始向全世界範圍內尋找可以傾銷商品的殖民地。而此背景之下,像是英、法、德、俄還有奧匈帝國的明面關係還都是比較親近的,還被稱為是“歐洲五強”。

只因一步“臭棋”,從歐洲五強變成消失於地圖之上

五個國家的自身實力都是非常雄厚,也都是在各自區域,甚至是整個世界範圍內都頗具影響力的國家。尤其是奧匈帝國除了綜合國力強大外,還坐擁著歐洲第三大的領土面積,可是又為什麼經過一次大戰就被分裂開了呢?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是,一戰的真正的導火索,就是奧匈點燃的。

實際上,基於歷史的原因,奧匈與德國的的親近程度,都要遠大於和另外三個國家。

大家都知道,羅馬帝國後來又分為東西羅馬兩部分,而西羅馬帝國解體後,則又細分成了主體為現在的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三個國家。

近代史初期的德國有點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雖然在同一個國家的土地上,但是又分成了多個王國,彼此並無上下級或是調遣的關係。多個王國當中,屬普魯士和奧地利邦最為強勢,而普魯士最終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終於完成德國一統的任務。

只因一步“臭棋”,從歐洲五強變成消失於地圖之上

由此可見,奧匈帝國的建立,與德國和奧地利都是有關係的,而匈牙利人又是奧地利帝國中的第二大民族,奧地利帝國皇帝一方面是出於忌憚匈牙利人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尋求穩定,最終促成了奧匈帝國建立。

兩個國家聯合成為一個國家後,也意味著國力的提高,併成為日後發展壯大的基礎。奧匈帝國本就資源比較豐富,工業實力甚至排在當時的歐洲第四位,在此物質保障下,奧匈帝國也走上了武力擴張的道路。

只因一步“臭棋”,從歐洲五強變成消失於地圖之上

奧匈帝國如此強盛,為何又會迎來解體命運呢?

其實,奧匈帝國的土地上還有過一個叫做波斯尼亞的國家。十九世紀時,奧匈帝國武力侵略波斯尼亞,由此波斯尼亞人始終醞釀著有朝一日的復仇機會,重新獨立。

再把時間調到1914年的6月28日,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攜夫人造訪薩拉熱窩,造訪原因有三,一是彰顯自己的領導人的風範,二是為了更好了解屬地,三是武裝演習。

只因一步“臭棋”,從歐洲五強變成消失於地圖之上

費迪南夫婦倆坐在汽車上,不時還向外揮手,確實風光極了,但是,兩人還是忽略掉了波斯尼亞人的民族情節。波斯尼亞人的土地本就被傾覆,對奧匈帝國的仇恨也是在與日俱增,然後奧匈帝國的費迪南夫婦卻像勝利者一樣在波斯尼亞人的眼前炫耀個不停,於是,新仇舊恨一併湧起。後來,隨著幾聲槍響,費迪南夫婦遇害,但是奧匈帝國也在隨後展開了自己的報復行動。

只因一步“臭棋”,從歐洲五強變成消失於地圖之上

而一戰也由此爆發!

戰爭過程就不在此表述了,最後的戰局是德國與奧匈帝國成為兩個主要戰敗國。德國倒還好,雖然領土也被劃分走了一小部分,還受到各種條款的限制,但後來也終究是緩過來了。

而奧匈帝國則直接被打散了,分成了奧地利、匈牙利、波蘭、和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還有南斯拉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