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陽虎和他“為富不仁"的名言


魯國陽虎和他“為富不仁


年輕時讀書不求甚解,總以為"為富不仁"的意思是富人都沒有仁愛之心,以至於從心理上鄙視經商這個行業。

近讀《孟子》,其中很多地方有新感悟,這確實是一件快樂的事,難怪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孟子的著作中提到了陽虎的千古名言“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陽虎就是春秋時面相長得像孔子的那個人,又名陽貨,按照今天的觀點,貨有點罵人的意思,其實陽虎一直被罵了兩千多年。有罵他亂臣賊子的,有罵他為奸雄的,總之是儒家眼中的另類敗類。

被時人罵做奸雄,說明陽虎還是有些能耐的,趕上今日新學時代,才能夠被平反,被稱做魯國的政治家,但究其被罵,還是實踐了他自己的名言。陽虎是個野心家,並勇於為野心而獻身。

陽虎是春秋時魯國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姓中季孫氏的家臣,由一個家臣混到了魯國卿大夫的位置,並控制了魯國三姓,還趕跑老國君魯昭公,扶持新國君魯定公上臺,最後還是栽到了野心上,潛逃晉國的趙家重操舊業,在家臣的位置上混盡後半生。

重溫陽虎的名言,"要發財就不能講仁愛,講仁愛就不能發財"。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子做的,不然一個沒有背景的人,怎麼能短時間內從一個家臣,其實與家奴沒有多大區別,混到卿相的地位呢?

一是乘人之危。據史料記載,季氏掌門人季平子逝世後,兩個兒子季桓子、季孫斯繼位。季桓子年幼無助,不能操控家族事務,陽虎等家臣就開始蠢蠢欲動,依靠武力驅除季家寵臣仲梁懷,軟禁少主季孫斯。掃清了奪權道路上的障礙。

二是恐嚇小孩。陽虎要求季孫斯授權給自己做季孫氏的掌門人,季孫斯當然不同意,哪有家臣篡權的道理。陽虎殺掉季孫斯的堂兄弟以儆小斯,季孫斯屈服於陽虎的血刃,而交出家權。陽虎成功奪權,成了季孫氏的代理人。終於應了養虎為患。

魯國陽虎和他“為富不仁


三是結黨營私。陽虎是治國的奇才,也是喪國詭才,他的本性決定了他不會安分守己。就在陽虎成為魯國的權臣時,適逢叔孫氏掌門逝世,其子年幼,不能理政;同時孟孫氏掌門人也同樣年輕。在這樣背景下陽虎領導著三桓少主,執政魯國,魯國自然成了陽虎的天下。

陽虎也是具有憂患意的,他總擔心有一天三桓會聯手把他幹掉。於是他又籌劃著在朝中安插親信,籠絡了一批平時曾遭三桓排擠的淪落政客、貴族,形成了以陽虎為首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四是密謀奪權。他們秘密謀劃著,做著取代三桓的美夢。陽虎指揮季孫氏軍隊,實施政變,終因"幾事不密",被三桓中新生力量識破。被早有防備的孟孫氏控制了局面。陽虎在政變中險些丟了性命,從此開始了逃亡生涯,其間對魯國政雖然還有所覬覦,但一個居心叵測的喪家之犬,終未被重用。

魯國陽虎和他“為富不仁


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財富和權利,難以持久地保持。還是孔子那句話:“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