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面相是人體內在的體現,相比當下而言,古人對面相的看重更是體現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實我們大可不必一提到看相就嗤之以鼻,因為古代名家的看相學問並非徒有虛名,尤其是近代曾國藩的《冰鑑》更是詳細地描述了人的形貌特徵所蘊含的深意。街頭巷尾的江湖術士時常將之與未來牽強附會自然是無稽之談不屑一顧,但不可否認的是,人當下的形貌確實能夠反映當下的身體狀況,所以古有“君子問災不問福”的說法,正是想借此以改過以消災。就好比人們常說“印堂發黑”,江湖騙子以此來斷前程自當賞一大耳刮子,但印堂如果真的發黑則肯定是身體狀況的危險信號。相比於這門學科本身的深邃,民間百姓則將其簡化,如同這句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便在民間廣為流傳。雖然過於主觀,但卻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耳大有福”的說法由來已久,而肥頭大耳更是被人們冠以富貴之相。而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不僅各種文學著作中都有提及,古代中醫也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人的五官都是人體的縮影,耳朵也不例外,不僅體現了人的體質,還與腎臟密切相關,所以又有“耳大腎健”的說法,認為耳朵能夠體現腎氣充盈。腎氣充足則身體強健,思維敏捷,是福氣長壽的徵兆。

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今人通過長期的研究觀察發現,在我們的一生中耳朵從未停止過生長,而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長一到二毫米往往需要十年。但我們的身體則恰好相反,往往在青壯年後不長反退,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長壽老人的耳朵都比年輕人大得多。不過話說回來,耳朵大雖然體現了身體強健,但長壽之人耳大原因在於其壽長所以耳朵也跟著長大,並不是因為耳朵大而壽長。搞清楚因果就能明白古人之所以深信“耳大必有福”其實是在寄託美好生活的願景罷了。

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後一句“眼斜心有毒”中的“眼斜”二字並非因天災人禍而造成的斜眼,這裡指的是喜歡斜眼看人的人,直譯過來就是古人認為經常斜眼瞟人內心大多比較陰險歹毒。雖然有些誇張,但不妨回想很多影視劇及文學作品中,歹人在準備陷害他人的時候通常都會一邊悄悄的斜眼打量一邊心中暗自盤算,所以通常一個眼神便能清楚地分辨劇中的人物的好歹,這正好迎合了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簡單的是非觀。這樣的眼神往往帶有怨憤,如果與人正面相交自然暴露無遺,所以也只能背地裡進行。而正常的與人交流通常都是四目相對一是禮貌表示自己在認真傾聽,二是表示彼此坦誠相對是誠信的表現。

俗語“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兩句俗語作為古代百姓的認知體現,在那個社會環境落後的年代有其存在的必然,因為這些都寄託了老百姓希望一生富貴平安的心願。當然也帶有濃厚的時代侷限,耳大有福和有福的人耳大雖然字詞差之毫釐,然而本意卻繆之千里。眼睛雖是心靈的窗戶,但以偏概全同樣是人生大忌,一切事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也應當結合是實際情況而辯證的分析,斜眼瞟一下又未嘗不是“給一個眼神自己領會”的溫暖打趣呢。俗語雖有糟粕與精華之分,但都是時代的縮影,我們可以論其長短,但論起是非的時候切勿錯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