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黄花菜 神奇忘忧草


大荔黄花菜 神奇忘忧草

黄花菜,又名鹿葱、忘忧、萱草、金针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顶端开花6—12朵,夏秋间开花,花呈漏斗状,清香,色呈橘黄或橘红。

大荔沙苑地区早在1000多年前就种植黄花菜,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唐时宫廷在沙苑僻出专门栽植黄花菜的田块称为“萱苑”,有专人经管,供皇宫专用。唐代诗人我们的乡党白居易饮酒时吟道:“杜康能解闷,萱草可忘忧。”讲的就是白水的杜康酒、大荔的黄花菜。这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沙苑有个恶霸刘财主,对穷人非常苛刻,他不光霸占了这里的土地,还强占民女,害得穷人无法生活,只好靠逃荒讨饭求生。

一年,有个姓王的老人带着儿子秋生逃荒路过这里,只见沙苑之中草木不旺,没有人烟,走了大半天,才见到一小块洼地。洼地花草丛生,蝶舞蛙唱,于是在这里和儿子搭了庵子,开荒种地。一年后,这里就变成了良田,父子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美满生活。突然一天刮起一阵狂风,狂风过后,只听见那儿有呜呜咽咽的哭声,老人忙顺音去找,却见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老人把女孩领回家中,问她叫什么,住哪里,家中有何人,怎么来到这里。姑娘说她叫金花,父母早死,她自个讨饭,被狂风刮得迷了路。老人听说是个孤儿,就安慰道:“好孩子别哭,你就住在我家,我把你当亲生女儿看待。”他又指着秋生说:“这是你的哥哥,他叫秋生,你们好好在一起玩耍。”金花听老人这一说,才不哭了。老人下地,金花就和秋生在一起,捡柴、浇水,帮老人烧火做饭,两个孩子非常要好。老人见金花聪明伶俐又勤快,更加疼爱。他每天下地回来,都要给金花摘些野花,金花一天天长大了,也学会了自己梳妆打扮。

转眼6年过去了,金花和秋生都长大成人。一天,老人把两个孩子叫在一起说:“金花、秋生,你们都是好孩子,你们看我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我有句话对你们说说,我也舍不得把金花许得老远,我看你俩就结为夫妻吧。我死后就心安了。”金花和秋生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羞涩地低下了头。

说完后,老人连忙给孩子们准备结婚用品,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老人总想给金花买一只簪子。老人刚出门,突然天空一朵云彩飘来,一时间又打雷又闪电,他抬头一看。只见随着电闪,一道金光落地,老人赶忙避到一边。过了好大一会,老人走近一看,却是个金簪,他惊喜地自言自语道:“莫非我女儿的婚姻是天定的,天神都赐来了金簪。”他又把拾得金簪的经过说给两个孩子,他们听了高兴得都要跳起来。完婚的日期就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老人给金花换上了新衣,戴上了沙苑里的野花,别上了金簪,金花显得更美丽,真是赛过仙女。他们刚要拜天地,突然一阵人喊马叫声传来,原来是刘财主骑马带着一群家丁来到门口。刘财主见金花长得十分美貌,便打起鬼主意。他狰狞地指着老人喊:“嘿,哪里野民敢占我的草场!”说着就叫家丁把秋生爹捆绑起来。秋生爹和秋生苦苦哀求,金花吓得不敢抬头。刘财主又嘿嘿冷笑道:“好,要放老头就得这女子来换。老爷家正缺个丫环,要是答应了,我保你们在这里安心种地,老爷也亏待不了女子。”秋生爹忙说:“老爷,我女儿早已许配与人,现在就要完婚,这可不能。”刘财主大怒:“真不知好歹,来人!给我把这女子带走!”话音未落,一群家丁如狼似虎扑向金花,金花全力挣扎反抗,喊破了嗓子也无济于事。秋生爹上前求饶,秋生奋力阻拦,但谁也近不了这群恶狼的身,金花被抢走了。

刘财主把金花姑娘抢到家后,先用好衣好饭收买金花的心,金花瞅也不瞅。他又让人来相劝,金花理也不理,只是哭闹。刘财主无法,便把金花关在屋子里百般调戏,金花全力反抗,抓破了财主的脸。刘财主兽性大发,一脚踢倒金花,又叫家丁把她活活打死拖到村外。第二天,秋生和爹来看金花,走到半路,见金花遍体鳞伤含恨死去,父子俩顿时哭得死去活来。他们把金花的尸体搬回家,换上新衣,梳好头,别上金簪,埋在地头。

金花死后,秋生日夜思念金花,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一合眼金花就浮现在他面前。

一天晚上他刚入睡,梦中见天空飘来一朵云彩,云头站着一位美丽的仙女,笑盈盈地降落到他面前,他一看是金花姑娘。金花姑娘对他说:“我本是王母娘娘的七仙女,看到你长得聪明勤快,就下凡来给你做伴,那金簪本是王母娘娘赐给我的。”正说着,一只恶狼扑向金花,金花驾云腾空而起不见了。这下把他从梦中惊醒,等到天明他就来到金花墓前看,只见墓前长出一堆长叶形的绿草,绿草中长出四尺高的苔秆,上边结着一排排花蕾,和金簪一模一样。这花蕾真怪,早上不开,中午不开,那双双对对的蝴蝶,那辛辛苦苦的蜜蜂,飞来飞去也无法采去它的花蜜,只是到傍晚时,花才开放。从此秋生每当想念金花,他就来到墓前观看,他还把花移栽在屋前屋后、田间地头,这花儿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人们得知这黄花是王母娘娘赐给金花的金簪,为了怀念金花,赞美她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都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讨要。

这件事给刘财主知道了。一日他又带领家丁抢挖黄花,刚出了门,突然刮起一阵旋风,把财主旋上天空,又从空中抛下,摔得他粉身碎骨。从此沙苑人民才过上了安宁的日子,黄花也成了沙苑一大宝。

大荔黄花菜 神奇忘忧草

故事归故事,虽然流传了很长时间,但黄花菜一直以来是人们心目中的菜中珍品,因为它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淀粉、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多个微量物质,而且也是保健食品中的珍品。三国时魏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juān)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人是聪明人还是笨人都知道黄花菜可以清除忿怒、养心静神,是预防衰老的“良药”。足见,黄花菜的药用功能早被世人熟识。再要上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诗经·卫风·伯兮》写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诗中的“谖草”,就是黄花菜,古时称丈夫为“伯”;“言”是语气助词;“树”是动词,作栽种植;古时“背”与“北”同义,也就是后院;“痗”与“病”同义。这句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壮健威风的丈夫去打仗,我多么想念他啊,我到哪儿去找忘忧草呢?找到忘忧草我把它种到后院去。魂牵梦萦的丈夫回不来,竟成了我难以医治的心病。上一段嵇康是从治“病”养生讲黄花菜,而后一段则是妻子思念远在边戎的丈夫,以黄花菜进行“精神理疗”的写真。从这个意义上讲,黄花菜被今人称为“绿色黄金”、“智能营养库”一点也不过分。

大荔黄花菜 神奇忘忧草

世人耳详能熟的唐朝诗人孟郊在宦途失意、窘困潦倒之时,饱尝世态炎凉,倍觉亲情可贵,发自肺腑写下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游子吟》。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脍炙人口的名句中,我以为是用“寸草”借代“萱草”表示母亲的良苦用心,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萱草”而用“寸草”,我以为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用“寸草”,读者不言而喻地自然想到表示母亲的是“萱草”。如果直接用,那不是太直白了吗?用“寸草”既表示了作者的心迹,更与下文中的“三春”相对应,岂不是一联妙句?既然是这样,可见黄花菜早在唐朝就已栽植普遍已是不争的事实了。如果再大胆地猜测一下,或许孟郊也到过沙苑,(因沙苑离京城长安太近了)也许在沙苑采摘、品尝过黄花菜,如果不是这样,借喻母亲的词汇太多了,为什么他偏偏选中“萱草”——黄花菜呢?

借用黄花菜的生长特征比喻的言词,生活中也是常有的——

借喻错失良机,没有抓住机遇,姗姗来迟,体现黄花菜在宴席上重要位置的——你来黄花菜都凉了;

黄花菜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必须把握好,必须在午后时分,花蕾尚未开放之前采摘,借喻豆蔻年华、青春年少的处女——黄花闺女;

珍惜时光,珍惜今天,为流失的时光懊悔,以黄花菜的开放、采摘抢时光的——昨日黄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