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錢借給窮人丨房價崩盤啟示錄之“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的破綻,也在慢慢積累。

錯誤不是一個,而是一系列的,當錯誤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了一個災難。

借錢

可不可以借錢給窮人?

就是那些收入不高,工作不穩定的人,或者抵押成數大。

要不要把錢借給窮人丨房價崩盤啟示錄之“次貸危機”

這種客戶,要不要借錢給他們?

能不能借錢給次級用戶?

為什麼不能呢?

借錢給窮人,窮人才能吃的上飯,才能上得起大學,住上房子。

所以借錢給窮人,完全沒問題,絕對不是“次貸危機”的理由。

如今信用卡已經普及,“信用卡”、“某寶”就是借錢給窮人的例子。

但是窮人的收入不足,相對應的,壞賬風險也比較高。

我們上一篇講,高風險意味著高利率,所以借錢給窮人、信譽較差、還款能力弱的人,利率也應該高。

這樣才是合理且符合邏輯的。

那麼借錢給窮人應該收多少利息呢?

我們假設無風險國債利率,為4%。

現在有一個優質客戶,世界500強企業高管,高學歷、高收入,這樣的客戶,違約概率微乎其微。

那我收他的4.1%的利率就可以了。

同時,還有一個次級客戶,無穩定工作,學歷也不高,名下也無資產。

那我可能就需要收7.0%的利率,考慮到波幅,有可能會收到9.0%。

抵押支持債券

我們在上一篇提到了“抵押支持債券”,在我們買債券之前,我們會問:我買的是什麼?

我知道是什麼東西,才能給出價格。

如果我不知道,我寧可不碰。

這個時候,基金經理告訴你,有兩筆業務,一個是某500強企業高管,違約概率很低,收益4.1%。

一個是無穩定工作的流浪漢,收益很高有9.0%,但風險很大。

但是要做抵押支持債券,成立基金,就必須要有很多像上面各種客戶組成的“資產組合包”。

而你又無法把優質和劣質客戶完全分開。

這個問題不解決,抵押支持債券就做不大。

比如有一個5萬人組成的“抵押支持債券”信貸包。

其中每個人違約的概率是隨機的,評估不出風險,就無法計算出準確收益是多少。

這個時候,有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雖然整體的違約的概率無法預測,也無法計算,但是有徵信記錄啊。

要不要把錢借給窮人丨房價崩盤啟示錄之“次貸危機”

就好比“信用分”,美國也有三大徵信公司,每個月都會對都會對個人的信用記錄打分。

分數越高,信用越好,分數越低,財務狀況就越差。

然後把過去幾十年的信用評分,帶入到我們上一篇提到的馬科維茨模型之中,這樣就可以計算出風險有多大。

那麼利率也就能計算出來了。

每個客戶就像是一隻“股票”,信用分就像是他們的股票走勢。

這個算法一出,華爾街馬上沸騰了。

此後,抵押支持債券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從2004年1500多億美元,發展到2006年超過5500億美元的規模。

保險

提出這個算法的是李祥林,沒錯,是個中國人。

可惜的是,這個算法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但不管怎麼說,更多的窮人拿到了房貸,住上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那次貸危機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金融機構通過這個算法,藉助計算機,把幾百萬個次級用戶,從中抽取出5萬個客戶重新組合。

這五萬人,優劣互衝,互相抵消,然後做成抵押支持債券,計算出回報率,拿到公開市場上賣掉。

賣來的錢再去放貸,放貸後再重新組合成債權賣掉,如此往復,利潤十分可觀,回報率也十分驚人。

然後就在2006年前後,市場上出現了很多10%左右盈利的債券。

盈利是高,但高回報意味著高風險。

買完之後整天提心吊膽,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著。

於是我打電話給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運作的方式,我們上一篇也講過了。

在某個時期內,我給我的債券上一份保險,這段時間內,就算債券跌到0,都由保險公司賠付。

與之對應,保險公司要收取一定的保費。

當然,同樣是風險越高,保費越高。

這種保險,是十分賺錢的行業,假如你為9%收益這種垃圾債券上保險的話。

如果你投保1年,那麼最終保費,要遠遠超過你債券的正常收益。

而且“保險業”,他是一個“負本金”業務。

我們知道,做什麼生意都需要本金,賣水果,開飯店,理髮店,開工廠,都需要本金。

但是像“保險“,或者我們本篇所說的”債券保險“,他是完全不需要本金的。

而且業務越大,負本金越大。

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黃金業務。

而抵押支持債券,在金融市場上也是十分普及了,“債券保險”看上去也沒有任何問題。

錯誤

在美國金融市場上,債券保險做的最大的是AIG(美國國際集團),和雷曼兄弟。

當時AIG對優質AAA級別的債券,保費大約是0.26%。

說實話,這個保費並不算高。

正像電影《大空頭》講的,從2006年開始,有人發現,那些所謂的優質AAA級別的債券,表現得並不是很好。

要不要把錢借給窮人丨房價崩盤啟示錄之“次貸危機”

AAA級別的債權,波幅應該是小於10%的。

但是隻過了一年,由馬科維茨模型計算出的模型,波幅漲到了12%。

又過了一年,漲到了15%。

再過一年,漲到了18%。

從概率上講,這種情況微乎其微,就像猴子打出一部《莎士比亞》全集的概率。

要不要把錢借給窮人丨房價崩盤啟示錄之“次貸危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這些根本就不是AAA級別的債券,而是靠馬科維茨模型“做”出來的AAA級債券。

潰敗

我們上一篇講到,馬科維茨模型最大的問題,是因為違反了投資學中最基本的一條定理:

產品過去的表現不能代表未來的表現。

當馬科維茨模型挑選出了5萬個用戶,分析過去幾十年得出的數據時,可能表現得很好,波幅也較低。

但這並不能代表未來表現得也很好。

這次挑選出來的5萬個客戶的資產組合包,很湊巧,過去的十幾年表現得都很好。

可如果是偽劣產品,就一定會出問題。

沒過幾年,這些所謂的“AAA級別”的債券就顯露出本來面目了。

要不要把錢借給窮人丨房價崩盤啟示錄之“次貸危機”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有10000個新生兒,我們記錄他們上大學的走勢。

你每年給我1000元保費,有一個上大學我賠付給你100元。

從0-13年,我每年都有1000元進賬,因為沒有孩子上大學。

到了第14年,有個神童考上了大學,我賠給你100元,我賺900。

到了16年,有兩個孩子因為跳級也上了大學,我賠給你200,我賺800。

在17年的時候,三個孩子因特長被破格錄取,我賠300,還賺700。

至此,據我分析,我每年都會獲得700-1000元,雖然有波幅,但贏面還是很大的。

而到了第19年,8000個孩子都考上大學了,那我就要賠80萬了,算上保費盈利,我還得賠60多萬。

之前的18年,很少的孩子考上大學,是因為沒到年齡。

到了高考的年齡,大部分的孩子都考上大學了。

虧損

馬科維茨模型的失敗告訴我們,投資方面,統計數理是沒有用的。

投資的走勢和表現,還是要看具體賣的是什麼?

是500強企業高管,還是身無分文的流浪漢。

如果你僅僅靠的是計算機,拿著所謂的模型算來算去。

那你的下場是很慘的。

到了2007年,AIG保險的那些所謂“AAA”級別債券,波幅變得越來越大,而且的確有人出現了違約。

要不要把錢借給窮人丨房價崩盤啟示錄之“次貸危機”

如果不是AAA級別的債券,那麼就不應該只收0.26%的保費,而是2.6%,或者26%。

而你又不能違背合同,擅自更改保費,隨著由馬科維茨模型計算出的“AAA級別”債券波幅越來越大,問題再也掩蓋不住。

最後經過計算,AIG的虧損,差不多有100億美金,整體行業虧損超過200億美金。

傳得沸沸揚揚,宛如崩盤的“次貸危機”,加一起不過才200億美金。

沒錯,次貸危機就這點規模。

首先,銀行毫無虧損,他們雖然放貸給了不良用戶,但是以抵押支持債券的方式賣掉了,反而大賺特賺。

然後,投資抵押支持債券的人也沒有虧損,因為他們為債權買了保險,由保險公司兜底。

所以,虧損集中在了像AIG這種保險公司身上。

那為什麼媒體們都炒得這麼厲害呢?

AIG要賠償,就得變賣資產,好,你想賣什麼,什麼就跌,因為你無路可走。

於是當時美國股市,就從10000點,跌倒了6000左右,這就是“殺空”。

然而沒過幾個月,股市就又漲回了10000點。

這不是趁火打劫,這就是遊戲規則。

其實AIG只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輕信了馬科維茨模型,但他承保數額太大,2萬億的規模,稍有輕微的波動,就虧了100億美元。

次貸危機

為了狙擊AIG,本著你要賣什麼,什麼就跌的原則,所以AIG名下各類債權都有巨大的波動。

實際上,本來整個遊戲虧損只有200億。

但是,這一波動,就變成了±10000億了。那些被殃及的-10000億,死的人就多了。

可同時還有一大批人,賺了10000億,因為金融市場是“零和遊戲”,有賺就有虧,你賺的就是別人虧的。

虧10000億的,有AIG這種保險公司,還有雷曼兄弟等,還有部分躺槍的證券。

那賺10000的呢?我們不知道,因為他們不會站出來說的。

所以整個次貸危機,其實損失的只有保險公司的200億,對美國整個金融市場,傷害也不大。

此後奧巴馬出臺政策,為了避免AIG公司破產倒閉,每戶家庭減免800美金。

這本就是AIG一家的錯誤,因為馬科維茨的的計算錯誤,AIG這種保險公司為假AAA級債券承保。

可AIG又是那種大而不能倒的公司,於是美政府出手擾亂金融市場。

玄學

當年體育彩票熱的時候,我們看到電視上彩票開獎直播,都相信那個搖獎機器是毫無規律可循的,完全依靠概率。

可有一部分“彩票大師”,他們認為以前開獎的號碼,冥冥之中有一定的規律。

於是他們就去算,還發明瞭一整套算法,從中就能分析出下一期的中獎號碼。

不知道這個算法能不能得個諾貝爾獎。

當然,在我們眼中,會覺得非常幼稚,那些“彩票大師”的分析,完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同樣,在金融股票市場,也有這個現象。

股市理論,要比彩票行業“講道理”得多。

他們拿著K線圖,就能分析出未來的走勢,你又沒法說他們“以上全錯”。萬一對了,到底是真有依據還是瞎蒙的?

在“次貸危機”中,其實就是馬科維茨方程式的問題,“計量經濟學”的大失敗。

事實證明,投資市場風雲變幻,過去表現不能代表未來表現。

那麼馬科維茨模型還存在嗎?還在。

“彩票大師”還在嗎?股票K線分析大師還在嗎?

仍然存在,因為太多人靠這吃飯,甚至發展成了一門學科,深入到美國金融行業的方方面面。

你又不能說他沒用,因為總有蒙對一次的時候。

這就意味著,次貸危機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如果算法再產生一次誤差,而恰巧又加了鉅額槓桿,那就會再來一次金融風暴。

如果你看懂我們這兩篇所講,而你又在美國金融行業,你將獲得一夜暴富的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

雖然很罕見,但一定會再來一次的。

結語

整個次貸危機中,我們知道了:

抵押支持債權,借錢給窮人,債券保險,這些是沒問題的。

大而不能倒,馬科維茨模型方程式,計量經濟學,是錯的。

把它們連接成一個鏈條,於是就發生了“次貸危機”。

那有人會問,“次貸危機”會在中國發生嗎?

那你看整個鏈條中,抵押支持債權、債券保險存在嗎?

那你還擔心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