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遇事別慌,先拿手機發圈,然後默唸三百遍“他只是個孩子”

淅爸,一枚二胎寶爸,大寶淅淅6歲半,二寶湯丸5歲。在這裡分享我的育兒經,歡迎關注

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做出各種荒唐行為父母能為之好笑;但隨著孩子成長,他們犯錯卻總是換來父母的一頓臭罵?

究其原因,大概是從孩子各項基本能力配備時,家長就把孩子當成了mini般的成人看待,用成人的行為準則來衡量孩子的行為。

例如這個孩子:他把媽媽放在車上的口紅拿了出來,在車上一通天馬行空地亂塗亂畫,把車子變得一片狼藉。

但媽媽沒有慌,反而拿起手機拍起了小視頻,配音道:“遇事凡事不要慌,先把手機拿起來拍個小視頻...”

寶媽:遇事別慌,先拿手機發圈,然後默唸三百遍“他只是個孩子”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3歲的孩子身上,家長往往會默唸:“他只是個孩子”,進而原諒他,但如果這與的事情發生在一個10歲的孩子身上,估摸著家長就沒有那麼好的脾氣“遇事別慌,拍視頻紀念”了。

孩子最強大的能力,就是觀察和模仿,但決定他們行為的,則還要加上他們對觀察所得的認知,這一點無論是3歲還是13歲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寶媽:遇事別慌,先拿手機發圈,然後默唸三百遍“他只是個孩子”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並非什麼都會模仿,他們往往有自己的一份思路。

寶寶的模仿能力超強,但卻是有選擇的

隨著寶寶生長髮育的不同階段,對於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也會越來越強,當然他們模仿的內容也是有所選擇的。

1)感覺有趣的

對於成人來說有自己喜歡的事物或習慣,同樣,寶寶也有自己的思維活動。

他們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模仿。比如:家長在與寶寶做遊戲或講話時,如果寶寶有回應就說明他對這件事物感興趣,接下來如果哪天忽然發現,寶寶在用同樣的遊戲和你互動,一定要記得回應寶寶。

2)學習生存的本領

0-3歲時寶寶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寶寶學會說話就是最基本的模仿。

在寶寶學說話的階段,家長一定要注意說話的內容,不要說不和諧的字眼,也可以設立一個豐富刺激的學習環境,來增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分辨“我”和“你”

在寶寶最初的意識裡是沒有“我”“你”概念的,只有通過不同的模仿,才會發現自己與別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並通過分辨得出結論。

4)成長為獨立個體

在成長過程中,寶寶就是不斷模仿,不斷學習一步步走向獨立。

從最初的需要餵飯,穿衣,直到可以自己吃飯,自己完成穿衣。一旦培養了一種“我自己可以做”的意識後,寶寶也就逐漸成為了獨立個體。

寶媽:遇事別慌,先拿手機發圈,然後默唸三百遍“他只是個孩子”

正確的模仿,有助於寶寶成長

寶寶具有事物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卻沒有對好壞事物的判斷能力,這就需要父母做好榜樣。

1)不要阻止孩子的模仿

模仿是孩子認知感知這個世界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幫助孩子智力的發育,很多時候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要模仿,甚至阻止孩子去模仿。

比如寶寶伸手夠高處的物品會獲得很大的滿足感,父母卻很擔心安全會直接制止寶寶的行為。

其實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模仿黃金期,讓孩子實現模仿的願望,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在旁邊做好安全保護即可。

2)孩子對不好的事物缺少判斷

孩子用模仿來進行學習,模仿父母,鄰居,甚至於模仿其他小朋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能判斷所模仿事物的好壞,比如:孩子說了髒話,只是在模仿,覺得好玩,這時候父母不要大發雷霆,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樣子,這樣只會更加加深孩子對這件事的記憶力。

家長應該採取正確的行為或語言,引導孩子杜絕錯誤模仿。

在寶寶的成長道路上,雖然會調皮,也可能會闖禍,但他們依然是每位父母最特別的寶貝。

寶媽:遇事別慌,先拿手機發圈,然後默唸三百遍“他只是個孩子”


淅爸寄語: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無知,因為無知所以無畏。但當我們把孩子當成縮小版的成人的時候,就會把他們這份無知認為是負累,進而採取錯誤的教育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