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信息“您是我行貴賓客戶,可以申請五萬以上信用卡”,是真的嗎?

段槿年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滿意,請關注。

因為我之前從事的職業,所以,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能對您更有幫助。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您的問題:

1、發信方真的是銀行。這個是關鍵性問題,就是給您發信息的對方,到底是不是銀行,如建行95533、工行95588之類的官方平臺。如果信息確認是官方發出來的,那麼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您真的是該行的貴賓客戶,所以才會邀請您辦理大額的信用卡,另一種可能就是該行為了辦卡任務而群發的信息。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如果你需要辦理的話,都是可以嘗試一下的,即使不成功,也不會有任何風險。

2、發信方是貸款超市或辦卡中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很多銀行,尤其是各大商業銀行,為了市場佔有率,會鼓勵用戶推薦辦卡,並給予一定的獎勵,這個獎勵有物質獎勵,也有現金獎勵。答主之前就是做辦卡中介的,一些商業銀行最高的推薦辦卡成功獎勵可以達到200多塊錢一張卡,也就是你每成功推薦一個人通過你的鏈接辦理了該行的某一卡種,併成功的激活使用了,你就可以得到200多塊錢的推薦獎金,這個獎金是可以直接提現的。這種信息與第一種信息是很好區分的,通常第一種就是一條信息就完事兒了,而這種信息為了把你引過去辦卡,肯定是會附帶著加上一條短鏈接的。

3、發信方是詐騙犯罪。這種情況很多見,也是我們最不願意遇到的情況。這種也會和第二種一樣,給你附帶上一條短鏈接,而當你點擊鏈接進入以後,手機就會中毒,從而導致你的各類密碼信息洩露,嚴重者會造成財產損失。當然,這一種類型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騙個人信息的,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會真的幫你辦卡,但是,也不會盜取你的密碼信息等,他們要的只是你填寫的那些個人信息而已,然後他們打包出售給需要的人,從中牟取利益。

回答完畢,希望您滿意。

備註:切忌謹慎,不要輕信!





慾火中重生


真真假假,誰說得清,不過可以通過信息來源,基本上判斷真假。

“您是我行貴賓客戶,可以申請五萬以上信用卡”這種信息,有兩種來源。

第一種是,相關銀行,通過自己掌握的客戶信息,針對特定客戶發送到定向信息,簡單地說就是精確營銷的一種。就是銀行通過客戶端流水或者其他渠道,知道這一類客戶是有實力的潛在客戶,定向傳播。這類信息一般是真的,而且如果接到信息的手機用戶,如果有申辦信用卡的需要,那麼去申請一般都比較容易通過。但這種比較容易通過,不是隨便就能通過,也要接受銀行相關審核,就是按照申請信用卡的相關流程,進行申請,但因為本身具有申請信用卡的實力,所以提交的相關證明手續比較容易。

還有一種是,發佈信息的是專業的短信服務商。

這種信息,是銀行委託相關短信服務商,廣泛撒網、重點捕捉。如果說,第一種講究的是“命中率”,那麼這種就是講究的摟草大兔子,有棗一杆子,沒棗也是一杆子,講究的是覆蓋面。儘量覆蓋儘可能多的人,然後之間總有一部分是有潛力又有需求的客戶,最終實現銷售推廣,達到銷售的目的。

那麼總結這兩種類型,基本上都是真實的。也就是銀行在到處尋求辦信用卡的優質用戶,那麼有需求的人,也可以到相關銀行去申請。如果達到銀行的要求,那麼就能夠辦理,如果不能夠達到銀行的標準,那麼還是不能夠辦理。不是說信息裡說“您是我行貴賓客戶,可以申請五萬以上信用卡”,就真以為自己就是銀行的貴賓,是不是貴賓,還是取決於自己的實力。


波士財經


這些信息多數是真實的,只是它說的“可以申請五萬以上信用卡”您別當真就行了。

我的手機也經常收到這樣的信息,有些銀行我從來沒去辦理過業務,不用說信用卡,就是借記卡都沒開過,也不知道怎麼知道的我的手機號。

還有的信息是因為我以前在那些銀行開過信用卡,後來註銷掉了。這種情況就是不停地給你發信息,讓你接著辦,給承諾的額度肯定比之前給過的額度高許多。

現在有很多銀行把信用卡做了外包,這些信息也可能是外包公司發出來的。不管是誰發的,目的就是推銷信用卡。其實和上門營銷沒有啥區別。

邀請辦卡的目的很明確,但是並不代表收信息的人真正符合辦卡條件,也不一定滿足高額度的要求。他們在發信息時,是不會逐個核實個人信息是不是符合辦卡條件的。這也導致收信息的人誤以為自己真的符合辦卡條件,如果銀行審核不通過或者額度低,就會感覺挺意外。

當您收到這樣的信息,也有意想要辦卡時,記住不要點擊短信裡的鏈接,這樣的鏈接咱也不能確定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它帶不帶木馬病毒,您可以給這家銀行的客服打電話,尋問一下具體情況再做決定或者按照客服告訴您的方式去辦卡,這樣比較穩妥。就算卡辦不下來,對自己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恭喜您已成為某某銀行金卡優選用戶,免年費,額度高至30000---80000元,點擊 鏈接申請,(鏈接地址)回T退訂

你是不是也經常收到這樣的短信?收到短信是不是迫不及待點擊鏈接就去提交資料了?是不是很多時候提交資料後就沒有結果了?

​很多擁有信用卡的朋友都經常收到這樣的短信,但真的是你的資質良好,銀行邀請嗎?

其實不然,很多短信是一些推廣平臺,或者推薦人利用短信群發平臺發過來的。而不是收到短信就是銀行特邀客戶了。

​隨著信用卡的不斷普及,各銀行間也在不斷增加發掘潛在客戶的力量。很多銀行都推出了推薦辦卡有獎的活動。而對於一些“羊毛黨”來說,這無疑又是一項增加收入的好機會。有條件的就會利用短信群發平臺等手段廣撒網了。

​怎樣分辨是否真是銀行邀請呢?其實很簡單,只要看一下來信號碼,完全可以分辨清楚。正規銀行短信都是自家銀行的專用號碼,一般是五位數,多半都是以9開頭的,比如工行95588等等。

​如果你收到的是106開頭的一長串號碼發來的邀請短信,可以確定,是一些信用卡平臺或者推薦人發送的,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如果收到的是正規銀行號碼發來的邀請短信,那麼,恭喜你,你可以試著耽誤幾分鐘填一下資料,銀行邀請可比自己申請下卡成功率大太多了。


用戶3213462982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告訴題主這種信息一般不會是假的,因為是假的也沒有實質上的意義,不可能通過這種手段騙取你的資金呀。

我也時常收到這類信息,不僅手機上,還在我的個人郵箱也經常收到這類給信息,比如尊敬的某某先生(女士),你通過了我們的信用審查,可申領我行20萬元的信用上海,請及時辦理;有些甚至金額更大,有30萬元的,更有50萬元的。具體銀行名字我這裡就不方便說出來了。

只是我一直很納悶他們怎麼知道我個人手機和郵箱,也許哪個環節真的個人信息洩漏了。看到這些信息,我覺得應該是真實的。只是我現在已不想辦更多的信用卡,我個人已在好幾個大銀行擁有5、6張信用卡了,辦多了是一種負擔,所以我大都對這類信息置之不理。

出現這各現象,我想應該有幾條原因:一是銀行可能通過某種功能鎖定了一些人群,有針對性地發信息,在尋找優質客戶資源,現在銀行中間業務拓展的競爭壓力較大,這種方式也是獲取客戶的一種有效的、低成本的手法;二是銀行委託一些中介機構在全面撒網,碰到碰不到“魚”都無所謂,他們相信總會有上鉤的。三是一些優質高端客戶的個人信息可能在某個環節上存在洩漏的可能。

如果你收到這類信息,而又真正需要信用卡的時候,不妨辦一張吧,收到這類信息申辦信用卡可能相對容易得多。


開偉觀察


相信大家在現實中時不時的會收到一條:【**銀行】您有一張免年費信用卡,額度**萬元,點擊官網申請....;或者【**銀行】鑑於您信用良好,特邀您辦理...;再或者【**銀行】恭喜您成為我行的白金信用卡特邀用戶...這類的短信,除了迷茫於為何自己的信息洩露之外,很多人還對這類信息的真實性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到底是真是假?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類信息,大部分內容是真實的,但部分內容卻含有誇大的成分。很多人會想如果是真實的,為什麼不是銀行的官方電話發出的來的信息。

這裡要說兩點:一是銀行的客戶電話,一般只有總行才有使用權,各個分行對於自身的營銷都是另行申請的號碼,但銀行本身很少會使用短信轟炸營銷;二是銀行目前的信用卡業務大部分都是外包給第三方機構推廣,對於這類機構而言,開卡量是其業績及收入的主要來源,而短信是成本最低的營銷方式,故而短信轟炸基本都來自這些機構。

綜上所述,我們收到的短信信息大部分真的,但是內容卻含有誇張的成分,比如他們經常使用的手法就是最高可以獲得5萬元、8萬元甚至30萬元的額度。很多缺錢的人,一看到這個信息,以為真的可以下卡5萬、8萬甚至30萬的,結果申請後,下來的額度常常只有幾千,所以這個最高的額度,看看就好,基本不真實。

為何有我們的電話號碼信息?

一種情況系群魔亂舞,隨便輸入,反正湊足11位數,信息可以發送出去就行,廣撒網;另一種則是比較精準的營銷了,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我們的個人信息後,在針對性的發送信息營銷,至於獲得方式太多了,最常見的淘寶購物的信息、買房租房在中介處留下的信息被售賣;再者就是我們在各個APP或者小程序上註冊的信息被倒賣了,不說各類小軟件及小程序了,就是知名的APP照樣也不安全,很有名的比如之前京東員工洩露的50億條信息案件。


可以點擊嗎?

一般這類短信都附帶有一個網址,雖然說這類信息大部分都是真的,但是你無法判斷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一旦有犯罪分子盜用這類信息模式發送短信,而附帶的確實木馬鏈接等,那麼點進去我們的個人賬戶資金就存在風險了。所以對於這類信息,無論真假,我的建議是堅決不點開,直接刪除更好(以防小孩子玩手機時不注意點開了),如果是確實需要辦理信用卡的,那麼可以自己到銀行的網點申請,確實不想去網點的,還可以通過銀行的官網進行網申,沒必要冒著風險點擊這些不明鏈接。


鯉行者


真的成分不多。

我以前就是收到這樣子的信息然後去辦理的信用卡。

我也是才剛開始用信用卡不久的,銀行發信息給我說,可以辦理5萬額度的。支付寶那裡也訂閱了銀行公眾號,經常發信息說最高可辦理5萬額度的金卡。

加上自己支付寶信用分屬於極好的那種,心想應該可以的。

支付寶辦理,還要到銀行確認,很麻煩。

最後辦理下來只有1萬多的額度,氣得我都不想用了。

銀行工作人員經常打電話給我,說用著用著就高了。

我很生氣的回,說好的可以辦理5萬額度的,你竟然給我一萬多點,我才懶得用。

可能自己也屬於那種沒房沒車的,沒什麼抵押之類的,那能有這麼高呢。

真是命苦。


那個小欣欣


曾經有位年輕帥氣的小夥子,8年前遇到了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在24歲的時候就會黃袍加身,餐餐大魚大肉為伴,天天有貌美膚白前凸後翹的女子笑臉相迎。多年後,他穿上了黃色的美團外賣工作服,開啟了天天送大魚大肉的生活,於是滿腔憤慨的說了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是的,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在多年前,推廣辦理信用卡是由推廣人員很辛苦的掃樓進行的,辦卡還送禮品,話說財智成功的第一張信用卡就是在北京的soho現代城上班時辦理的。據說當時的一張信用卡成本高達百元,有推廣人員的費用,禮品成本,制卡成本,郵寄成本等等。


到了如今,顯然利用互聯網手段有更高效的辦法。通過群發短信撒網撈魚,或者灑下誘餌讓魚主動上鉤,顯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一條群發的短信不過幾分錢,發送一百萬條短信也不過幾萬元的成本,其中哪怕有五千人辦卡,所能得到的收益也非常可觀。


銀行為了省事並且降低人力成本,往往會把信用卡推廣外包給第三方公司,一張卡就有30-200元的抽成。第三方公司通過從銀行以及其他渠道獲得的資料經過篩選後群發,可以非常高效的將信息傳遞給目標客戶。


至於廣告文案“您是我行貴賓客戶,可以申請五萬以上信用卡”,看看就行了。信用卡的審批流程是嚴格的,最後是五萬還是一萬很難說,但是隻要你辦了卡,不用就會有年費,用了就能在每次刷卡時收商家的手續費,以後為了還款方便還會考慮往該銀行存款,銀行無論如何不會吃虧的。


當然了,在這個出門拿著手機就能吃穿不愁的年代,很多人的存款都在手機上管理。為了財富安全,手機短信鏈接一定不要點,安卓手機一定要設置禁止未知來源程序安裝,以免遇到釣魚鏈接或者不知不覺中下載安裝了木馬病毒。


最後,不排除會有詐騙分子使用這種方法釣魚,以辦大額信用卡的名義吸引有資金需求的客戶,最終提供高利貸,或者騙取身份信息用於違法犯罪,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揹負上網貸,必須加以警惕。


財智成功


不知道題主的年齡,我作為曾經的金融從業人員,現在的從事運營工作。看來題主還是把廣告和真實的業務沒分清楚。

分清楚推廣廣告和真實的承諾

從互聯網運營的角度來理解,你是我們的貴賓客戶,只是一個虛帽子,給你一種虛榮感,後面給所謂的短信邀請你辦信用卡,辦卡是真的,但是額度基本上是假的,不管是你點開鏈接,還是不點開鏈接,基本上都會有這麼一句話,“您申請的額度以系統審核為主”。就看出現在哪兒?

這就和某些貸款平臺,只要身份證,每人最高可貸30萬,但是真正能帶貸到30萬的又有多少人呢?更多的人可能貸個幾萬就算燒高香了。

確認信息的真假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大的難事,題主不會給發送你短信的銀行客服打個電話確認一下信息真實性。

我敢肯定,只要你在他們銀行沒有辦過業務,你的信息不全的情況下,絕對不會給你隨便的給額度。

以上是個人的關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牛熊獵手


你好,收到此類短信信息,第一時間看下號碼,是否是銀行所發出的短信。


以下是銀行的服務號碼:

1,農業銀行:95599

2,建設銀行:95533

3,中國銀行:95566

4,工商銀行:95588

5,中國銀行:106573095566、777795566;

6,招商銀行:1065795555、10657559555、1065502010095555;

7,建設銀行:106573095533、80095533;

8,工商銀行:95588;62019558;010095588;

9,民生銀行:10657109095568000、1069088895568;

10,農業銀行:106366695599、6201395599;

11,交通銀行:106573095559、777795559、555595559000、80095559、788895559、797995559。


看你收到的短息來看,您是貴賓,如果是您在銀行是貴賓的話,是可以免排隊諮詢的,打個電話諮詢下就好了,如果不是的話,近期是否有過申請信用卡,如果沒有就不用回覆了。多半是誘導短信吧~!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也就是真的,辦理不辦理,就看你個人了,其實多少額度都什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