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已無法安於現狀,請收藏此文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往往錯誤地以為知道等同於悟到,其實知道了僅僅只是開始,萬事萬物需要親身用心去感悟去行動。如果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心思和視線放在滿足自我的慾望上,很難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真正的快樂。

如果您已無法安於現狀,請收藏此文

聽朋友說過一件事,有一個女生手頭有點拮据,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應徵會計的廣告,便去應徵,等她到了面試地點才發現那是一家不正規的酒店,她剛想掉頭就走,卻被老闆叫住了說:“別擔心,我們絕不會強迫你去陪客,只要單純的負責會計工作就好,而且現在工作不好找,我們會計的薪水比其他公司都高,你可以考慮考慮。”

她想了想覺得老闆說的也有道理,就擔任了這家酒店的會計。

兩個月過後老闆問這個女生要不要轉服務生?她斷然拒絕了。老闆又說:“我們店裡的服務生只需要端端飲料清潔包廂就好了,工作很單純,薪水卻比你當會計多出一倍。”女生想了想覺得多賺點錢也沒錯,便專任了服務生。

再過兩個月老闆又問:“你要不要考慮去坐檯?”女生搖搖頭。老闆說:“你自己也看到了,我們店裡不強迫坐檯出場,只要穿著漂亮衣服陪客人唱唱歌,喝喝茶,薪水卻比你當服務生多出一倍,況且還有小費可拿。”女生受不了高薪的誘惑,決定專任坐檯。

又過了兩個月,她看到其他小姐被客人包出場又拿紅包又穿名牌,心裡很羨慕,變也跟著“下海”了,很快便成為酒店紅牌。

某天,他聽到老闆對前來應徵的女孩說:“別擔心,你只要做好會計就好,絕對不用陪客。”她這才發現自己來應徵會計也不過是幾個月前的事,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不能把持好自己的慾望,最終將被慾望淹埋。

聽完朋友說的這個事,我聯想到現實生活,我們之所以總不能安於現狀,是因為居於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的心要承載的慾望太多。猶如上文那個女生,她無法安於會計,又無法安於服務生,又無法安於“坐檯”,最後走向了沉淪。

現實就是如此。我們經常縱容自己被慾望驅使,去獲得一時滿足。而掩耳盜鈴的結果,就是不得不承受那個註定要來的苦果。這個苦果,就由不得我們選擇了,忍得住要忍,忍不住也要忍。所以太貴的幸福就別去消費了。

當居身於喧囂的城市的時候卻又惦念著安逸和祥和的家鄉,但等回到了家鄉又希望享受大城市的繁華便捷。

讀書的時候想早點出來工作實現經濟獨立,但等工作了又貪圖讀書時候的輕鬆愜意。我們都絞盡腦汁地想要掙更多的錢過優質的生活,但卻又都有一個追求詩和遠方的內心。

如果您已無法安於現狀,請收藏此文

生活實屬不易,就像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寫的一樣,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慾望往往阻止了我們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讓我們的判斷力徹底麻木,但等真正設身處地地走到那個位置的時候,才明白現實遠沒有看起來這麼光鮮。

我們所不滿足的當下可能就是他人最羨慕的將來,亦或是無限緬懷的過去。

因此,學會隨緣珍惜當下,享受此刻我們所擁有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要知道我們當下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東西,此時此刻便是最美的時刻。

我們經常會被慾望矇蔽雙眼,把得不到的看得太重,而把自己已經擁有的又看得太輕。

眼前的一切其實都是我們過去種因所結下的果。得到了的是你該得到的,用不著得意。失去了的也是你本該失去的,用不著懊惱。

要知道萬事來去總有因,萬物得失常在緣。

南無羌佛在《世法哲言》中有云:“富之所獲,得之於勤,富裕者必具勤因而合其才,定業之正可至其果”。

達摩祖師亦云:若得榮譽好事等,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定在慈悲,自然吉祥如意。

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和尚向師父請教:“人的慾望是什麼?”老和尚告訴小和尚明天再來,但是不要吃飯也不要喝水。

第二天小和尚來的時候已是飢腸轆轆、飢渴難耐了,感覺自己可以吃下一蒸籠的饅頭。然而老師父卻讓他揹著竹簍到果林裡採摘鮮美的水果,但是要求他必須帶回寺廟才能吃。

到了快晚上小和尚揹著滿簍的水果回到了廟裡,老和尚讓他盡情地去吃,但是隻吃了兩個就已經飽飽的什麼也吃不下了。師父就問他:“這些你千辛萬苦揹回來的卻沒有被你吃下去的水果又有什麼用呢?只不過是些毫無用處的累贅罷了。”

如果您已無法安於現狀,請收藏此文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其實真正需要的僅僅是兩個足夠充飢的果子,而剩餘的則是我們的慾望。

人生,不必過於計較得失,我們只是世界的匆匆過客!感情,聚散皆是常態,我們不過是緣分的體驗者!財富,我們何必在意多寡,我們只是金錢的使用者!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必負累,何必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