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這個古村落就是位於安徽黟縣的西遞村。西遞和宏村,同屬黟縣,距離很近,猶如一對姐妹花,常常被拿來比較。我曾經就誤以為這是一個地方,後來才知道,西遞建於北宋慶曆七年(公園1047年),宏村建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園1131年),都有近千年歷史,西遞比宏村年長約百年,算是姐姐,在我眼裡,妹妹豔麗,姐姐古樸,兩個都招人喜歡。相比之下,喜歡歷史文化的我對西遞更感興趣些。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西遞古村是胡氏家族幾十代人繁衍生活的地方,然而他們的始祖並不姓胡,而是姓李,是位皇族後裔。這位後裔傳說是唐昭宗李曄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為皇后何氏所生,其實是位太子。當時因為遭遇叛黨朱溫挾持遷都洛陽,為了保全幼子的性命,便在途中將孩子交給近侍郎、徽州人朱三帶去婺源避難,而自己後來被朱溫殺害。朱三臨危受命,不顧個人安危將太子帶回婺源撫養並終生未娶。婺源素有“十胡九汪”之說,為避人耳目,朱三給這個皇子改名胡昌翼。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看到過很多皇室子女流落民間希望能恢復皇族身份的故事,但是這個胡昌翼令人刮目相看。在他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感念胡三冒死相救,決定永不改姓,並留下家訓,“義祖大於始祖,兒孫不得覆宗”,而自己從此不問仕途,一心研究學問,並創立明經書院,隱居傳道受業解惑,成為一代儒宗,使明經胡氏這一脈逐漸壯大而繁衍生息下來。

後來由他的第五代孫胡仕良舉家從婺源搬來西遞落地生根,逐漸形成如今的規模並世世代代保留下來,才有了今天的西遞。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胡氏家族謹遵祖訓,崇尚讀書起家,勤儉治家,和順齊家,謹慎保家,忠孝傳家,這些訓話至今仍懸掛在村中最大的宗祠“敬愛堂”內,已代代相傳千年。記得在一間廳堂看到柱子上的一副對聯,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其實不光胡氏家族,在宏村、婺源等古徽州的其它村落,唯有讀書高的家訓也處處可見。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在這樣的家規家訓薰陶教化下,西遞胡氏家族名人輩出。據記載,僅明清兩朝,獲得實職的官吏就有400多人,而且多是清官良吏,還有很多賺取萬貫家財的商賈大戶。比較有名的如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貫三,他一生稟承祖先遺訓,崇文尚義,樂善好施,積德行善,官位曾達正四品,死後還被追封為正三品,從而把西遞推向了鼎盛。西遞的敦仁堂、追慕堂、履福堂、篤敬堂等都出自胡貫三一脈,在西遞村,有“一個胡貫三,半個西遞村”的說法,足見胡貫三對西遞的影響。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仔細想想,西遞竟然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原汁原味、自成一體的徽派建築群。作為一個北方女子,心中有太多關於古徽州文化的想象。“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意境曾無數次幻想。當我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眼前那些透著歲月斑駁痕跡的灰牆黛瓦,那些層層疊疊、高高聳立的馬頭牆、高大巍峨好像直衝雲霄的牌坊,讓我的腦海裡關於古徽州的一切想象,瞬間都鮮活明亮起來。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這座440年曆史的胡文光牌坊是西遞村的標誌性建築,走進村子遠遠的就可以望見它,像一座大門守候著村莊,在身後的群山襯映下顯得高大雄偉,莊嚴肅穆。牌樓通體呈黑灰色,是用一種叫做“黟縣青”的大理石雕刻而成,這種青石處於高山,飽經雲霧沐浴,石質硬軟適度,是用來做石雕的上品。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胡文光是西遞胡氏一族的傑出代表,曾為官二十一年,政績卓著,這個牌樓就是朝廷對他功德的肯定,是一種特大的榮譽。歷經400年風霜的牌樓雖落滿歲月的痕跡,好似煙熏火燎過一般,但其玲瓏剔透的鏤空浮雕、富有立體感的飛簷翹角、栩栩如生的守門石獅子和依舊清晰可見的“膠州刺史”、“荊藩首相”、“**大夫胡文光”等字樣,處處透著精雕細鑿的美感,讓人歎為觀止。難怪趙樸初先生都曾感慨說,“

這是我一生見過的最好的牌坊”

西遞村曾有十三座牌坊,除了這一座功德牌坊,其餘多為貞節牌坊,然而在文革期間已悉數被毀。封建時代對婦女的一道桎梏所留下的痕跡可惜如今在這裡已經看不到了。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西遞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古樸風貌,全村有明清古建築300餘幢,其中124幢屬於全國重點文物,素有明清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穿行在寬寬窄窄的巷子裡,踩著青石板鋪就的已經有些坑坑窪窪的路面,陽光斜照,巷子裡時而明亮,時而昏暗,當人跡稀少的時候,會有有一種時空穿越之感。這裡的高牆深巷據說共有99條之多,走在裡面,恍若置身迷宮一樣。當我抬頭望向天空的時候,突然想起魯迅寫的那句話,“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到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所描述的景象是不是就是這個樣子呢?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黟縣小桃園,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穿行在寬街古巷、廳堂樓舍,看著那些雕樑畫棟、描金飛彩的鏤空窗、菱花門,讀著隨處可見的古楹聯,聽著胡氏後人聽也聽不完的故事,以為這就是西遞全部的樣子。可是當我走到村子的另一邊,看到一副田園景色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了為什麼這裡被稱作“桃花源里人家”。用古樸典雅、底蘊深厚來形容它毫不為過。這裡實在是值得細細觀賞和品味。而且這裡地理位置適中,現如今交通十分方便,距離黃山大門只有38公里,距離黃山機場54公里,黃山火車站52公里,距離宏村只有十幾公里,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偏僻的古村落。

這個安徽古村落,1000年曆史,名氣雖沒有宏村大,卻是皇族血統

我是 ,熱愛生活,喜歡旅行,關注我,我們一起看世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