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的思考


《思考,快與慢》的思考

終於“啃”完了這本書,之所以用“啃”字,是因為《思考,快與慢》是一本“知識濃度”很高的學術著作。閱讀的時候,雖然有些吃力,讀完之後還是深受啟發。

一、更加深入的理解“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快思考,系統2:慢思考,這是貫穿全書始終的兩個核心概念。作者丹尼爾·卡尼曼用系統1和系統2來描述,為了便於理解,我把系統1翻譯為潛意識,系統2翻譯成意識。潛意識是感性快速的,意識是謹慎理性的,只有把兩者相結合,才能更有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學科之間沒有界限,萬物互通

作為一名現代人,一定要做好通識領域的多元兼修,儘可能多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建立多元思維模型。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是一位經濟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心理學家,經濟學與心理學的碰撞,擦出了行為經濟學的火花。學科與學科之間,知識與知識之間,界限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互聯互通。我們應該善於跨界混搭,在兩者的交界地帶實現突破。

三、新概念拓展認知的新邊疆

學習是不斷拓展認識邊界的過程。閱讀《思考,快與慢》理解其中的學術概念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說這是一本“知識濃度”很高的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書中很多概念都在不斷拓展著我們知識的邊疆。例如:“認知錯覺”、“認知瞳孔測量”、“心流”、“認知放鬆度”、“曝光效應”、“光環效應”、“大數法則”、“小數定理”、“錨定效應”、“貝葉斯定理”、“迴歸平均值現象”、“事前驗屍”、“框架效應”。每一個概念,都讓讀者閱讀學習後,感覺收穫滿滿。

回顧這本書,還真心不敢說,自己完全讀懂了。我想哪怕只是從本書中習得隻言片語,也是開卷有益的。有些書,讀懂卻被忘記了,有些書,讀不懂卻被記住了。我想《思考,快與慢》就屬於後者吧~

《思考,快與慢》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