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碧綠,傍花隨柳,人們多了一份潛意識的防護


淮河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古稱淮水,有關它的人文歷史舉不勝數。位於蚌埠荊山峽下游的一片溼地,成為了近年蚌埠人觀淮看山的絕佳之地。不僅可以遠眺塗山和荊塗大橋,更能感受碧水盪漾、雲山依依的美好。圖為遠眺荊塗大橋。

荊塗大橋下游、塗山北面,是一塊溼地公園,平日裡頗受周邊百姓的喜愛。他們在這裡散步,在這裡運動,在這裡欣賞風景。可是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節以後,變得非常冷清。圖為該溼地公園位於淮河岸邊的一個廣場。

在蚌埠0疫情多日後,攝影師順路來到了這裡,風景依舊,河面上偶有商船經過,映著塗山,還是那樣美好,而遊人寥寥。圖為遠望河面和塗山。

這場疫情給我們留下很多的痛,也留下了許多的溫暖,但留下最多的還是思考,一種對人文環境的思考。大自然賦予了我們太多,恰如這淮河,它伴隨著人們趟過了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現在依舊守護著兩岸的兒女們。圖為兩名賞水的孩童。

每每看到這條母親河,總會讓人心曠神怡。攝影師見到偶有淮鄉婦人在河邊刷洗,這種場景已在淮河流域保持了幾千年,依舊那麼樸實,依舊那麼帶著美感。淮河不僅給予了人們魚和水,還為咱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人文記憶。圖為一名在淮河邊刷洗的婦人。


蚌埠塗山淮河水域,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當年大禹在此劈山導淮,不僅留下了“三顧家門”的千古佳話,更是為南北統一和跳出五服的婚姻制度開闢了一條先河。圖為淮河水面上兩隻戲水的水禽及遠處的船舶。

這裡人傑地靈,百姓安居樂業。傍花隨柳之際,總能見到一些充滿陽光的人們。三兩個游泳愛好者,適當拉開距離,向河中游去,在不是很暖的天氣裡,給人幾分新奇。他們是冬泳俱樂部的成員,一年四季在此鍛鍊身體。圖為三名冬泳愛好者。

望眼這片溼地,不知何時,早已青草嫩綠,這是春的氣息。孩童因疫待家,隨著父母也來撒歡兒,蕩著鞦韆,迎著暖風,歡快而忘形。這是疫情“告0”後的放鬆,也是面對新生的美好開始。

在河灘邊上,一排柳樹下面,設有石凳,逛累的人們駐足休息。他們以家庭為單位,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相距三五米。臉上偶有憂愁,偶有憧憬。這是攝影師在疫情發生後見到的最多“聚集”,而這種聚集有了潛意識的防護。未來,我們更應該親吻自然,感恩它給予的大好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