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修煉人性孤獨的享受

雨天,修煉人性孤獨的享受

雨天,寧靜,安逸,有一個自然的孤獨感覺。讓人迴歸自我,迴歸人性,有美感,是享受。

風急雨驟,豆大的點兒敲打玻璃,叭叭作響,清脆共振心絃,萬籟混沌脈動;透過窗外,雨幕天地一線,無邊無際,凝望六神無主,神情散滯,心中空明,飄飄然,身不由已;此時,若是窗外有一叢竹林,或有一個荷塘,雨中氣象,聲色意境,更有情景。

四季的雨,各有風情。匆匆的步履,快速的節奏,都會因為雨天而放緩,停下的腳步,那便是安逸。巧遇一個週末的滂沱大雨,更是老天的饋贈,讓你我的身心從這個清晨“初始化”,你可以有理由推掉所有的計劃,驕奢一天,裹在被子裡聽著嘩嘩雨聲,最好的催眠曲與安神劑,即便餓著肚子,睡夢也是舒服甜美,心安理得。

雨夜,又是另一種感覺,如果不是那麼著急的入睡,我愜意幾個場景:或躺在床上,有一本書,不看也可以,傻傻的,痴痴的聽著窗外的雨聲,有無思想,並不重要;如果不怕失眠,還可以有一杯綠茶,盯著杯中的葉片,浮浮沉沉,像經歷的人生往事,聯想翩翩;或在舒服的書房裡,坐在電腦前,理一下思緒,寫一點東西,若是百感交集,思若泉湧更好,沒有思路的時候,望向夜幕,遙遠的天際透出昏暗的燈光,慵懶的在室內踱步,冷清也是從容。

雨天,修煉人性孤獨的享受

有無風景,並不重要。我以為,與雨天最好的搭配,首先是獨處的空間。寧靜釋放心情,獨處沉澱浮躁,擱置世俗與索事,留出空明或思考的空間,身心自然的放鬆,方能感知雨天的情懷,有孤獨,才享受。雨自甘露,道法自然,隨遇而期,旱澇無私。即來之,則安之。無論身在何處,有雨來時,由心至身,騰挪出適合你心境的一處空間,散步漫遊在獨屬你個人的世界,不拘泥於形式,在內心有儀式感的時刻,就是快樂的。沉默,思索,回憶,獨酌,焚香,散步,寫作,閱讀,垂釣,也可以動靜相宜,聊天,傾聽,品茗,團聚,嬉鬧……

雨天,有了時間,有了空間,可以讓人清醒。不知道從何時起,在這個天時,我在獨處中感到知足,意識到安靜是我心所向,平淡是生活的本源。剛開始的時候,人大多是害怕孤獨的,甚至覺得孤獨是一種社交失敗的恥辱,是寡眾不合的性格缺陷。社交,成了對抗孤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夜場,酒牌,前呼後擁,晝夜喧囂,不亦樂乎。那年年輕,精力旺盛,我們總在下班前就約好晚上的活動與去處,總在週三之前就約定週末的場子,那時我曾經認為,這才是非凡的人生與意義的生活,時間消磨在於公於私的應酬,那個時期,沒有微信,朋友圈必須用實實在在的物質與時間方能練就;那個年紀,孤獨是我的傷痛,認為靜默與反思是生命價值的浪費,轟轟烈烈,無畏輕狂才是成就的表現。光陰太快,無暇追思。突然之間我就成了油膩的大叔,女兒不再聽我張牙舞瓜的嚇唬,原來我已經揮霍自己,剩下一張空洞乾癟的皮。可能是寡居,獨處,漂泊的緣故,慢慢的我就適應了一種方式,自覺不自覺的就在自己的精神與價值世界裡獨處,慢慢的學會了寬慰自己,平淡是生活的本源,芸芸眾生,你平凡,我更平凡。

雨天,修煉人性孤獨的享受

中年若悟,放棄自已不切實際的空想,放低對家庭過高的期待與奢望,把生活過出它本來的樣子:溫飽,健康,寧靜,自然,萬事不糾結,不糾纏。盡力,是工作的狀態;慎獨,還是修身的原則;堅持,仍然是對學習與健康的追求;只是拂逆之時,逆來順受,從痛苦的自律克已,進入舒適的本能選擇。

六月的上海,梅黃雨季。29日,週六。大雨從昨夜一直淋漓清晨,我跟往日一樣,在八點鐘來到公司,整個樓層只有我一人,打開辦公室,泡一杯茶,拉開百頁窗,讓室內透入絲絲雨氣溼潤,我坐在辦公桌前,打開電腦,開始我週末的一天。累了,踱步徘徊,抬頭望向窗外的悽迷,遠方的摩天大樓在煙雨中林立若現。寧靜安神,有所思事,不緊懷慢,不慌不亂,沒有壓力。這個狀態,是我的對雨天孤獨最美的感覺,也有一份享受。心境的平和與淡然,是長期的浸潤,慢慢養成的一種性情與智慧。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好強,焦慮,對自己有要求,對別人也有要求,生活與工作都很煎熬,人未老頭先白,著急也未見功名,最大的失敗,是領導同事與家人都不喜歡我,自己就被孤獨起來,慢慢的,我就妥協了命運,在被動的人生中,適應著去領悟生存的另一種狀態,從原來的思維方式與行動方案中嘗試著跳出來,慢慢的我似乎懂了:這個世界跟你沒有什麼關係,人要活得明白才有快樂,活出屬於自己的靈感與空間才是價值的軌跡。

正如這個雨天的週末,我的快樂跟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甚至跟誰一在起都沒有關係,我把孤單活成了經典的慎獨,我的幸福也在自己的世界裡油然倍增,如果相逢是一杯濃酒,那麼孤獨的清茶又怎不是別樣的風情?

我想到了我父親,他總是一個人,獨居荊州,形單影隻,我總是擔心他是否有孤獨的感覺?快樂不快樂?過得好不好?每次通完電話,每次回荊州看完他之後,我就越發相信了他的話:你放心,我好的很!我相信了,這句不是寬慰我這個遠方兒子的心,我想這應該是他真實的生活感受。我瞭解他,他對生活的要求很低很低,溫飽之後一杯濁酒,萬事大吉,幹想點啥就乾點啥,或田間,或菜園,或釣魚,喂喂雞,劈劈材……在簡單的計劃與實現中,又是一天,一天又一天。大約,這個年近古稀的農村老人是快樂的,因為知足的緣故,因為他知道他的平凡,他更不可能對別人再提出什麼奢望與要求,無慾無求,他就能夠把孤獨的世界,活成他一個人快樂的經典。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一書中說:“曾經我認為,孤獨是世界上只剩自己一個人。現在我認為:孤獨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一個世界。”深以為然!百般磨鍊,慎獨快慰,篤定遠方或淡然理性,不爭不求,隨遇而安的人方能把一個人的孤獨活成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上善若水,寧靜致遠。

雨天,修煉人性孤獨的享受

我還想到了兩句詩詞:“一蓑煙雨任平生”,“留得殘荷聽雨聲”。如果沒有雨中孤獨的寧靜與淡泊,如何能夠感受到煙雨中的泥濘與坎坷賦予人性的另一種力量?蘇東坡與李商隱,宋唐大家,詩詞中的灑脫與美感,都是他們在不惑天命,歷經人生坎坷之後的通透與徹悟,不是青澀少年在雨中漫步時的迷茫或故作姿態,也不是情人在雨中漫步的兩情相悅與卿卿我我。

無空間,不孤獨。你的世界無有孤獨,取決於你的人性有無原始的留白;你的世界是否因孤獨而享受,那是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