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雖近,價值卻不可小覷!“567瓷”成收藏界大熱門

“567瓷”指的是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國營瓷廠生產瓷器的簡稱。那時輕工業部下轄的國營大型瓷廠主要有紅星、宇宙、為民、藝術、建國、人民、紅旗、光明、東風、景興、新華、紅光、雕塑、曙光,這14家國營瓷廠使用統一的底款。此外,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生產的瓷器,也被劃分到“567 瓷”裡面。這一時期是新中國陶瓷史上的輝煌時代。




如今,“567瓷”成了收藏界的新寵兒。很多藏友發現,去年要買個印有毛主席語錄的小瓷盤子,四五百元就足夠了,今年最便宜的也要上千元。

究竟“567瓷”有什麼魅力能升值的如此之快呢?

工藝巔峰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文化的繁榮復興,瓷器生產也恢復繁榮發展。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制瓷業引入了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陶瓷工藝美術在突破了胎釉彩料配方的理化指標科學定量化的技術瓶頸後,迅速提高了陶瓷的胎土、釉面、彩顏料、器型、文飾等瓷器鑑賞的各組成要素的標準,其中創燒品種釉中彩(釉下五彩)取得了繼清三代後中國陶瓷史上又一個歷史高峰和同時代藝術陶瓷的國際領先地位。


此外,新中國在計劃經濟下的物質保證和“雙百方針”的政策指引下大力培養的陶瓷美術家和能工巧匠。這個時期,瓷器藝術家們的思想得到解放,在瓷器的創作上才華得以實施,許多創燒品種甚至達到了中國陶瓷史上有史以來最好的藝術成就。



年代雖近,價值卻不可小覷!“567瓷”成收藏界大熱門

1977年作 釉下五彩《紡織娘》草蟲瓶

“567瓷”還擔起了外銷出口的責任,更是做工精良,花樣百出,集歷代瓷器之美於一身。當時,國營瓷廠匯聚了一大批陶瓷美術大師和文物研究修復專家,瓷器生產水平可以說是全國最高。在他們的努力下,很多不亞於清三代瓷器品質的器物被生產出來,如著名的“7501”瓷瓷胎白度達到了90%,而古代官窯的最高白度也只有80%。

因此,這個時期的工藝與人力將中國陶瓷製造推向了又一個歷史繁榮的顛峰,是中國瓷器史的一個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