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病逝的還是被祕密處死的?

天策元帥


驃騎將軍霍去病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偉大英雄,與其舅父衛青並稱帝國雙璧,兩人都是漢武帝時期最為依賴的戰將。霍去病擅長長途奔襲迂迴穿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雷霆萬鈞之威打垮敵人,是現代閃電戰的先驅者。



在公元前117年,正值壯年的霍去病突然過世,留下了很多的猜測,有人說是漢武帝秘密處決,還有的人說只是因病去世,到底哪一個是真的呢?

武帝秘密處決不為真

陰謀論者認為霍去病之所以突然過世,原因是位高權重的霍去病在漠北之戰迴歸之後因為舅舅衛青被自己的部下李敢所刺傷,大為震怒的霍去病在陪獵甘泉宮的過程中當著皇帝的面射殺了已經是郎中令的李敢,引起了皇帝的忌憚,這才導致霍去病的突然離世,然而這很可能並不為真。


一,霍去病情有可原,加上武帝非常寵幸

武帝對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李敢因為李廣的原因擅自刺殺漢軍統帥大將軍衛青,本就是以下犯上,軍法律法斷難相容,衛青瞞著不報是因為他比較仁厚,霍去病當面射殺雖有些莽撞但也是情有可原,再加上當時武帝非常寵幸霍去病,沒有追究霍去病的不敬之罪,反而主動替他隱瞞,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鹿撞死。

二,衛青已老,國賴冠軍侯,正值用人之際,武帝不可能自斷臂膀

漠北之戰後,匈奴損兵10萬,但匈奴並沒有滅亡,並且不肯服從漢朝拒絕稱臣。公元前117年,武帝一怒之下復收兵馬準備再戰,這一次漢武帝準備全部殲滅匈奴單于主力。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衛青已老國賴冠軍侯,霍去病是此次大戰最高統帥的不二人選,然而霍去病的突然離世讓漢武帝不得不終止了這場戰役的準備。

霍去病理應是病死的

霍去病的戰法與現代的閃電戰非常相像,可以說是現代閃電戰的鼻祖,利用騎兵的高速機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縱深穿插合圍,在最薄弱的地方實行最猛烈的打擊,一戰而克。

但騎兵高速機動作戰非常消耗身體,短期倒還好,如果長期領兵在艱苦的環境下連續作戰,身體的負擔就越來越大,霍去病自恃年輕可能也沒把這事當回事,久而久之積勞成疾,加上當時的醫療條件不佳、酒色財氣霍去病也並非不沾,才最終釀成了這位戰爭天才的突然離世。


西漢博士褚少孫在《史記》中做的補記中記載,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世曾上疏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


龍武驍衛


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的《史記》上記載是因病而死的,而司馬遷這樣寫,是根據霍光的上書記載中得來,也就是說司馬遷也沒有直接的證據,確認霍去病的死因。

因此,霍去病之死已經是歷史迷案了。按題目的說法,霍去病還有被秘密處死的可能性,那麼我們用排除法逐一分析。

這個事件中,關聯的歷史人物有:漢武帝、衛子夫、霍去病、衛青、平陽公主、李廣家族、司馬遷、霍光。

那麼我們先理一理裡面的人物關係。漢武帝就不用說了,衛子夫是漢武帝的老婆;衛青是衛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衛青等於是漢武帝是小舅子。

平陽公主是漢武帝的姐姐,嫁給了衛青,所以說衛青也是漢武帝的姐夫,他和漢武帝之間是親上加親的關係。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的父親很早就拋妻棄子,和另外一個女人相好,生下了霍光,也就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據記載,霍去病並沒有因為父親的當年而怨恨,提攜了霍光,霍光後來成了輔政大臣,可以說霍去病是霍光的恩人。而霍去病死因,就是出自於霍光的表述。

疾病致死

霍光的說法和司馬遷的記載,霍去病是病死的。我覺得這樣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也許霍光對此的說法是要掩蓋一些不好的東西。

有人說霍去病,去征戰時,因為殺敵太多,碰到了腐爛的屍體,感染病毒而死。這個說法就更不可能了,因為第一次大漠之戰,霍去病帶部隊回來修生養息都三年了,有什麼病毒感染可以三年後發作?

他是死在,即將要奔赴第二次大漠之戰前。因此說,如此勇猛的一個年輕人,在修生養息中病死,概率不是很大。

漢武帝處死

有人說,霍去病功高震主,漢武帝怕壓制不住,秘密處死了他。

這個可能性更是無從說起,如果說漢武帝晚年幹這事,這就很有可能,但漢武帝那時才四十歲左右,正是雄心壯志、自信心爆滿的時候,他有足夠的魄力和格局,不會幹這種事。

前面說到,匈奴治亂還沒平息,第二次就要開赴大漠,正是用人之際,漢武帝不可能這個時候殺霍去病的。

家族暗殺

有人說,霍去病之死是衛青家族乾的,理由是霍去病的光芒蓋過了衛青,這個說法也是很難成立的。

霍去病有用武之地,離不開以衛子夫為核心的衛氏家族提攜。自小,霍去病很敬佩衛青這個舅舅,衛青對這個外甥也是疼愛有加,尤其是霍去病大敗匈奴後,更是給衛氏家族大增光彩。

如果說,是衛青乾的,當初李敢打衛青的時候,衛青就不會自己藏著不告訴霍去病了,為的就是大局,衛青一代名將,沒那麼小格局。

他人仇殺

霍去病,是一個怪才,他的軍事才能是屬於天分,他的這種能力遠遠超出了他的年齡。到死時,他才約麼23歲,他是一個年輕人,也有著年輕人的張狂,因此他在朝中也得罪過不少人。

其中,有一件事就是眾所周知的。

當年,李廣和衛青聯合戰鬥,因為李廣的失誤,造成匈奴首領逃脫,李廣深感羞愧自殺了。李廣死後,他兒子李敢受人挑撥離間,在李敢面前說,他父親李廣是因為衛青的原因而自殺的。

李敢便去找衛青理論,並打傷了衛青,衛青自己忍了下來,並沒有告訴霍去病,可此事,偏偏就給霍去病得知了。

知道自己敬佩的舅舅被打,霍去病在一次打獵中,箭頭一轉就射殺了李敢。那時李敢已經被漢武帝因其父親的功績,封了侯爵了,霍去病射殺了名將之後,卻沒有受到漢武帝的懲罰。

站在李廣家族,該是怎麼樣的想法呢?

李廣徵戰一生,三個兒子死了兩個,李敢是三兒子,那麼這下,死完了。

從正常人的思維和動機,作為李廣名將家族的人,會不會要報仇?

所以說,李廣家族的人是有暗殺霍去病的可能性的。為什麼是暗殺?人家有戰功,一家都是皇親國戚,根本動不了人家!

從後面的歷史看,霍去病一死,漢武帝會不會又猜想是李廣家族乾的呢?非常有可能!

多年後,漢武帝讓李廣的孫子李陵帶著很少的兵馬,進入匈奴重兵區,結果李陵被俘。李陵被俘,又被小人大報告說投敵了,結果漢武帝藉此滅了李廣家族。

而司馬遷,就是這時出來幫李陵主持公道,而牽連入獄,後來才寫下《史記》的。

他就是出於對李廣家族的同情,所以在《史記》中對於衛青、霍去病的功績,都是一筆帶過的,對於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個字“卒”。

如題所述,霍去病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漢武帝秘密處死,而是被仇人暗殺的可能性比較大。

霍去病他弟霍光,可能考慮到霍去病英豪一生,不能說被暗殺而死,只能說病死,這樣對霍去病來說才是最好的。

(據聞,那時有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毒,蠱毒,死狀如病故般)


歷史小地主


按照正常的分析,霍去病確實是病逝的!

陰謀論者的觀點是,外戚衛氏家族的強大,引起漢武帝的排斥,衛青隱忍,霍去病跋扈,射殺李廣之子,所以,除掉霍去病,既能安撫有功之臣,又能遏制衛氏權利!

但是疑問有幾點,首先當時的衛氏家族並沒有達到權利的鼎盛,衛青成為大將軍尚有異議,也就談不上威脅皇權!

其次,漢武帝正是用人之際,漢軍缺少如霍去病般能夠率騎兵長途奔襲打擊的將領,因為此時漢王朝的戰略已經轉向更廣袤的西北!

最後,漢武帝強勢的作風,根本不在意勳貴的感受,否則也不會有盤問李廣,使其自盡的情況發生,更將李氏家族因李陵投降而滅族!



雖然霍去病曾有“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壯語,其逝世止並未成婚,但不代表霍去病身邊沒有女性!

出征劫掠戰利品,是霍去病統屬部眾的方式,按照野史也都由霍去病優先挑選,而女性便是其中的一種!

常年的征戰,常年的勞頓,如果有女色與烈酒,常人的身體確實難以承受,因此,既然漢武帝無除去霍去病的必要,霍去病大概率是病逝!


多臻貴


做為歷史愛好者,我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霍去病絕不是病死的,但也不是被漢武帝處死的。

霍去病死時只有24歲,正是風華正茂時,官方說法是霍去病死於去封地的路上,病因是遠征漠北時喝了有毒的水因而感染了瘟疫,可仔細分析不可能的,且不說霍去病做為大軍統帥口渴了部下能不能讓他趴地下喝埋汰水,就算條件艱苦他真的喝了,那麼大軍統帥都喝汙染過的水了,那麼普通士兵不更得喝了嗎,如果這樣日後死於瘟疫的肯定不能霍去病一個人,會成批的可是史料沒有記載,所以霍去病死於瘟疫之說肯定不成立。

說霍去病被處死更不可能,當時霍去病正是當打之年,被漢武帝寄予厚望,漢武帝當時也不算老,同時匈奴之患還沒完全解決,所以還沒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程度,漢武帝還需要霍去病鎮守邊關,從這方面說漢武帝沒有處死霍去病的理由。

那麼霍去病死因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死於暗殺,漠北大戰對衛青霍去病來說上無上光榮,可對於李廣一家卻是悲劇,李廣被逼自殺,兒子李敢因為擊傷衛青被霍去病報復射殺,在這件事上漢武帝在處理上有失公允,沒有處罰霍去病,要知道李敢也在漠北大戰立下戰功也被封侯的,可是卻被霍去病公開射殺,這樣李氏家族怎麼能嚥下這口氣,李廣族弟李蔡當時也是朝廷重臣,我個人看法是李蔡派人暗殺了霍去病,這事當然也瞞不了漢武帝,後來漢武帝也找藉口除了李蔡。

最後說,霍去病之死是非常可惜的,要知道霍去病不死,匈奴不敢犯境,而且有霍去病在,後來肯定就沒有李廣利的事了,這樣一來漢朝歷史可能會改寫,當然了這都是假設了。


天宇的文史情懷


個人認為,霍去病自殺身亡的可能性很大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病死說及被漢武帝秘密處死說都有疑點。

病死說的出處來源於《史記》補記。(霍)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這是有關霍去病病死的唯一記載。

疑點在哪呢?霍去病死時僅僅23歲,正是血氣方剛之年。考慮到他經常率軍出塞外大漠,應該身強力健才對,加之他還經常在作戰之於鍛鍊身體,沒事就踢踢足球,“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身體條件應該非常不錯。

再者,封狼居胥之後才兩三年,“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霍去病之死來的也太突然了點。

以他大司馬、驃騎將軍的顯赫身份,染上什麼重病的話不至於一點也不記載,對比司馬遷對霍去病葬禮及墓葬的極力渲染,病死說疑點很大。

另外,通過霍去病的父親霍仲孺、母親衛少兒、同父異母弟弟霍光都活了不少年紀來看,霍去病理應也不是因為家族遺傳病而過早離世的。

秘密處死說更經不起推敲。

漠北之戰後,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都被加官為大司馬,秩祿雖然完全一樣,但實際上漢武帝尊霍抑衛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也就是說,衛霍這對所謂的“帝國雙壁”,已經被漢武帝削成了“獨璧”。這種情況下,漢武帝不可能再秘密處死霍去病。畢竟,他還要依靠霍去病震懾、打擊敗而未滅的匈奴呢。

因此,關於霍去病的病死說、賜死說可能都不太成立。

那麼,就剩下一種可能了,霍去病主動自殺而死了。

霍去病為什麼要自殺?

雖然歷史中記載的衛青“為人仁善退讓”,但也不意味著他就能擺脫人性的弱點。


一生建功無數的衛大將軍,突然有一天被年輕很多的、自己帶出來的外甥霍去病取代了,想必內心還是非常失落的,也許還會對這個外甥心存不滿甚至敵意。

衛青對霍去病的態度,還等於為以衛青為核心的“劉據黨”定下了大基調。如此以來,整個劉據黨可能也都會對霍去病敬而遠之,這都會讓自小就缺乏家庭關愛的私生子霍去病十分沒有安全感。

所以,霍去病一定很想通過做點什麼,來重新讓衛青等人接受於他。

於是,為替衛青出頭,霍去病當著漢武帝的面,射殺了曾對衛青拳打腳踢的李敢;

於是,在死前不久,霍去病才兩度“冒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請立其他三位皇子為王,外放到封地就國,以減輕對太子劉據的威脅。

到了這裡,事情可能就會超出了霍去病的控制範圍。或許他以為,替衛青出頭,替太子劉據出頭,就會換來他們對自己的重新接納。

但是,或許一方面衛青等人對霍去病的努力示好無動於衷,另一方面,極力想拉攏霍去病脫離衛青-太子集團的漢武帝,發現霍去病還是傾向於前者,也對他很失望。

也就是說,霍去病的努力,換來的只是裡外不是人,兩方不討好。極度絕望、悲觀之下,一貫行事利索的霍去病,只好通過自殺以明心志。

霍去病死後,無論是漢武帝一方,還是衛青-太子集團,都不方便將霍去病之死的真相公佈與眾。或許這就是史料對霍去病之死語焉不詳的原因,同時也是漢武帝將霍去病風光厚葬的解釋吧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司馬砸光


霍去病的死一直都是一個歷史之謎,最為主要的是,他去世的時候司馬遷還在。當時,司馬遷在記錄他的事蹟的時候,並沒有寫他是如何死的。

這真的是一個讓人難以琢磨的事情。

要知道司馬遷這樣的人,他連一千年前的事情都知道,連劉邦是流氓都敢寫。霍去病和他同時代的人,還是死在了他的前面,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既然司馬遷不寫,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不敢寫。

司馬遷最怕的人就是漢武帝,我們都知道司馬遷是一個宦官。他之所以成為了宦官就是因為得罪了漢武帝。

司馬遷實在是不想得罪漢武帝了,所以,很有可能霍去病的死是和漢武帝有關。

很多人說霍去病是死於疾病。也就是在他打匈奴的時候,引用了帶病毒的水,然後回來發作去世了。

這個肯定是無稽之談,因為霍去病打匈奴不是一個人去打,他是帶著士兵去打的。既然要喝水,大家都得喝。

為什麼只有霍去病一個人死了呢?

至少沒有資料報道有很多士兵因引用有病毒的水死亡的事件,再說了若是霍去病真的是這樣死的,肯定司馬遷肯定也會寫的,這個是沒有任何忌諱的。

那麼,我們再說另一種可能,若是霍去病的死和漢武帝有關的話,那他又是如何死的呢?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是很喜歡霍去病的,他沒有理由害霍去病呀。

是的,漢武帝不可能害霍去病,但是不代表別人不敢害。

要知道漢武帝之所以喜歡霍去病,主要是為了打壓衛青。衛青和霍去病本來是舅舅和外甥的關係。

漢武帝從中作梗,讓霍去病壓制衛青,就挑撥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比如漢武帝讓他們一起去打匈奴,每次都是霍去病挑選最好的戰馬和士兵。打了勝仗霍去病極其他的部下,就會封官加爵。

但是,衛青只能是挑選霍去病剩下的士兵戰馬,衛青即使打了勝仗,也是不封賞不處罰,他的部下也是。次數多了,衛青的部下就不幹了。

所以,衛青的很多部下,覺得待遇不公,就棄衛青而去,投奔霍去病去了。霍去病恰恰是一個很高調的人,他很享受漢武帝對自己的這種愛。

在這種情況下,想想衛青是何種感受。衛青的部下都受不了了,更何況是大將軍衛青。

要知道衛青的妻子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自己的丈夫若是被人打壓了,她會怎麼辦?

她是不是要給自己的丈夫出氣呢,很有可能。

有可能霍去病就是被衛青的利益集團給除掉了,畢竟只要霍去病在衛青集團都是利益損失者。

但是,霍去病死了,就不一樣了。再說了若是漢武帝的姐姐殺了霍去病,他也只能是無話可說。很大程度上霍去病是死於皇室裡的內鬥。恰恰也只有這種內鬥是司馬遷不敢寫的。


漢史趣聞


霍去病的死因一直是一個謎,他作為外戚重臣,更是大將軍的身份,為什麼連死因都說不清呢?很顯然,裡面是有原因的。比如說司馬遷害怕受到牽連,但司馬遷又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說出真實的原因,也不想去亂說,索性就不寫了。

何人能讓司馬遷感到害怕?估計只有漢武帝了衛青和霍去病的大司馬職位是在建元二年設置的,大司馬代替了太尉的職責,主要管理日常軍務。這樣以來,漢朝的軍事大權都掌握在了衛氏外戚的手裡,包括衛子夫的兒子劉據也被立為了太子,此時的衛氏家族甚至有架空漢武帝的實力。

漢武帝本身是一個很強勢的皇帝,他雖然立了太子,但不過是大臣們的慫恿之詞讓他推脫不掉,他自己想著的是萬壽無疆永遠在位,但已經在這種時局之下,漢武帝能怎麼辦呢?他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殺,要殺的隱秘,也要殺的毫無聲息。

衛青是一個穩重之人,非常得漢武帝信任,二霍去病則是年輕氣盛,不盡威望高,而且脾氣也不是特別好,他甚至敢還敢違抗漢武帝的旨意。為了給衛青報仇,霍去病敢隨便殺死李敢,他這是在藐視皇權了。因為即便李敢有錯,但朝廷的法律不是霍去病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何況這種不太聽話的手下,皇帝當然有想法了。

霍去病的所作所為,讓漢武帝有了清除外戚勢力的想法,並很快付諸於行動。第一件事情,他就是想讓威望甚高的霍去病死去,但怎麼死去,因為歷史資料沒有作證記載,所以不得而知,霍去病死後也側面印證了漢武帝想對衛氏外戚這塊影響到皇權的毒瘤清理掉的想法。

霍去病死後,衛青長子因為犯法也失去了爵位,後來衛不疑和衛登在繳納供奉宗廟祭祀用的金子不合格而失去了爵位。按照《史記》的記載,霍去病去世以後他的封國被取消。


春秋亂舞


(1 )衛霍一體。因為李敢刺殺衛青未遂,霍去病直接把李敢幹掉了。李敢是名門宿將李廣之子,漠北之戰隨霍去病有功封關內侯,李廣自殺後劉徹讓李敢接替了李廣的郎中令一職(九卿)。之後霍去病又建議劉徹給兒子封王(即趕出京城)來鞏固太子地位。

(2) 霍去病很重要。漠北之戰後,“漢方復收士馬,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史記·匈奴列傳》)。不管是劉徹不想讓衛青繼續帶大軍出征還是衛青身體不好,損失了霍去病後劉徹長期無力繼續對匈奴軍事行動是事實。

(3) 衛青的地位很穩固。第一,尚公主的時間,按《史記》對陽信公主的記載,衛青是陽信公主第三任丈夫,成婚時間在元鼎二年第二任夏侯頗自殺之後,霍去病去世(元狩六年)有兩年了 (褚少孫補傳記載陽信公主挑丈夫時手下稱衛青三子為侯,即在元鼎五年酎金失侯事件之前)。霍去病去世後衛青也繼續當著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掌日常軍務,代太尉職;大將軍除掌全國軍事外還是內朝統領。基本上就是內政和軍事第二人)。衛青去世前後對外戰績的反差也挺顯著。

(4) 死因那就靠猜了,史書沒記載嘛。第一,霍去病叫“去病”,可能本身身體不好;第二,霍去病英年早逝,衛青也不到50就去世;第三,元光六年到元朔六年共七年之中衛青以統帥身份作戰七次,之後衛青四年未出徵;第四,霍去病在元朔六年到元狩四年短短5年之中六次出征,四次以統帥身份出征;第五,霍去病的作戰手段,用班固的話說就是“長驅六舉電擊雷霆”,看詔書那就是高強度高機動連續作戰;第六,衛霍時期是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第一次大規模主動出擊的時期。綜上,推測霍去病本身身體不是很好,高密度高強度作戰加劇身體損耗,因無先例可循對將士的健康保障也不如後世完善,所以早夭。衛青身體可能好些,打法相對霍去病平和點(雖然也很浪),所以活得久些,但也不長壽。



門窗科普朱先生


眾所周知,霍去病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人的名將,死後陪葬於漢武帝的茂陵。關於霍去病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十七歲,兩出定襄,功冠全軍;十九歲,三徵河西,開疆拓土;二十一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軍事才能卓越,膽識過人,封狼居胥。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年僅23歲,英年早逝。而在《史記》和《漢書》中記載著霍去病的去世: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居六歲,元封元年,嬗卒,諡哀侯。無子,絕,國除。—衛將軍驃騎列傳

僅用“卒”字,概括了霍去病的死亡原因,當時的霍去病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對於他的死亡,記錄的如此潦草,因為我們對當時的人物及社會環境和文化不足夠了解,所以給了我們想象空間。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那霍去病到底是如何死的?是霍光所說的病死?還是其他原因?史學界的三種說法是:病逝、瘟疫、隱退;流傳的兩種說法是:政治陰謀殺和自殺。

說法一,死於疾病。如果是染病急逝,很顯然史官完全可以將病因記錄下來。而霍去病名字取的“去病”二字,可能本來身體就不好,而霍去病在5年中有六次出征沙場,有極大可能是由於高強度的作戰加速了身體的損耗,所以在血氣方剛的年紀,猝死了。霍去病是英年早逝,衛青也只活了50歲。按古代來說,勞累致死、或者霍去病有遺傳疾病都是可能的。

說法二,死於瘟疫。如果說是在漠北之戰中感染了瘟疫,其實是不可能的,瘟疫的傳染性是極強的,按理說應該身邊的侍衛士兵都會出現大面積的感染,然而其他歷史資料也沒有記載這一說法,而且瘟疫的發病不可能還潛伏兩三年才發。

說法三,隱退。當時的國家正處於風口浪尖,與匈奴的對抗還未結束,如果霍去病在這時隱退,不顧國家安危不太可能。

說法四,死於政治謀殺。1.當時的政治鬥爭裡,漢武帝是扶持霍去病去抗衡衛青等勢力的,因此武帝沒有殺人動機;2.衛氏包括衛皇后、衛青等家族勢力,如果是衛氏派人殺霍去病,對他們是沒有好處可言,假設霍去病在兵權上壓過衛青,衛青隱退,那霍去病還是會支持自己的表兄弟、太子劉據的,衛氏的目的是要扶持太子的,因此衛氏和霍去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存在,所以沒有殺人動機;3.而李氏方面,李氏認為李廣的自盡身亡是受衛青做梗所致,因此與衛氏對立起來,而霍去病又當著武帝的面殺了李敢,如果是李氏尋仇殺害霍去病,那歷史應該是要記錄下來的。

說法五,死於自殺。這個說法也不成立,雖然霍去病夾在衛氏和武帝中間,作為一個征戰沙場的人,不至於畏手畏腳的難做人,更不會為此自殺!

霍去病的早逝,是武帝的遺憾,是大漢的遺憾,也是華夏民族的遺憾!人們之所以想去揭開霍去病的死因,也是表達一種對霍去病這位少年將軍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狂熱歷史


我是逐夢,我們一起從古籍中找答案。

一、死亡時間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史記》

去病自四年軍後三歲,元狩六年薨。---《漢書》

兩本記載當時歷史的書籍都記載寥寥,只說了霍去病於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卻沒交代是如何死亡的。

二、死亡原因

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褚少孫

在分析霍去病死亡原因之前,先介紹一個人--褚少孫。他是西漢中後期的博士、經學家。他做了一件事,就是補充《史記》在流傳過程中散失的篇章,因為他的身份和他所處的時代,他的補充也是為歷代所認可的。關於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史學界流傳下來的記載,只有褚少孫所補充的。

當時霍光(霍去病的弟弟)在世時上書給皇帝,在其中提到了霍去病的死亡原因--病死。

三、霍去病死後

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史記》

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做了4件事。1、很是傷心。2、給了他臣子所能等到的最高榮譽--陪葬茂陵。3、專門調來玄甲軍,從長安一直護送霍去病到茂陵。4、將霍去病的陵墓修成祁連山的樣子。5、給霍去病的諡號,將勇武和開疆拓土並立為一個--景桓侯。6、愛屋及烏的寵信他的兒子。由此可見,霍去病是正常病死的,漢武帝對他的死亡很是傷心,漢武帝也沒理由殺他,對他愛都來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