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玉米時直接帶上底肥播種好,還是等以後追肥好?

農嫂話農事


我的回答是,直接帶上底肥播種好,前提是播種機是最新型的播種機。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在我就來仔細說說我的觀點。


老型播種機播種帶化肥容易燒苗

在十年以前,播種玉米帶化肥那是新型的做法。在那個時候,我們這裡才有了第一代帶化肥播種的播種機。因為看到其他地方有這樣播種,即便是以後不再上化肥,玉米也產量不錯,因此也就使用了這種播種機。

可是因為開播種機的人頭腦不靈活,掌握不了這先進技術,因此那年的玉米都跟化肥播種到了一個壟裡,導致最後玉米全部燒死沒有出苗。後來又買了一次玉米種,重新種了一次。


新型播種機使用廣泛

隨著播種機的更新,隨著開播種機的人技術提高,現在帶化肥播種的玉米,出苗越來越好。因此人們都已經習慣帶化肥播種玉米了。

為了高產,帶玉米種播種後,還會再追肥

在我們這裡,玉米是農民的主要農作物,也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人們除了播種玉米時候施用底肥,還會在玉米拔節期,再次追肥。這樣這樣種植出來的玉米,一般畝產都會在一千三四百斤,對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播種玉米時,帶上底肥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為了產量更好,還可以到玉米後期再次施肥。如果一次性播種一百二十來斤化肥,後期不再追肥,效果也會不錯的。你們那裡是這樣的嗎?


我是容姐,一個有著多年種植玉米經驗的農村女子,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覺得容姐說的有道理,那就關注容姐吧!

容姐花語


現在播種的玉米,都是小麥收割後的夏玉米,我們這裡叫麥茬玉米。春玉米是四月份就種上了,現在都已經齊腰高了。前幾天去看了看我們家種的春玉米,長勢還不錯,根深苗全,遠遠看過去,一片齊刷刷的墨綠色,看著自己種的莊稼,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興奮。玉米播種分兩個季節,一種是春玉米,一種是夏玉米,咱們先說一下,春玉米的施肥情況。


打算種春玉米的土地,一般都是在春耕的時候,提前把地深耕一次。耕地之前,就要把肥料撒到地裡去。過去農民們種地都施人糞尿,所以都會從冬天開始,就把人糞尿挑到地裡,均勻的潑灑,等到春天的時候,人糞尿早已滲進土地,直接深耕就是了。現如今的人都很少往地裡施人糞尿了,大家都使用化肥,那就在耕地之前把化肥揚到地裡就行了。

雖然說耕地的時候已經施過肥了,但是等到玉米長到一定的高度,大約也就是在玉米抽穗期間,這個時候要再施肥一次。最好是趁著給玉米澆水的時候,或者是下雨天去施肥,那樣肥料不能夠被蒸發浪費,可以隨著水融化,直接被玉米吸收。


現在播種的當然就是夏玉米,是收割了小麥以後,緊接著把種子播種在地裡的,所以不能夠深翻土地,只能在小麥的壟渠之間播種。所以,夏玉米沒有辦法提前施肥,只能等到玉米出苗以後再施肥了。

不過夏玉米可以分作兩次施肥,第一次施肥,大約在玉米長到五六十公分高的時候。第二次施肥,也要等到玉米抽穗的時候,那樣長出來的玉米不僅穗大,還能夠籽粒飽滿,更有利於玉米增產增收。給夏玉米施肥的時候,同樣也要等到澆水或者下雨的時候。


記得那時候我們去給玉米施肥,都是等到下雨的天氣,戴著草帽邊下雨邊施肥,施過的肥隨著雨水直接就滋潤到土壤裡面。吸收了養份的玉米,就像吃飽喝足的嬰兒一樣,真是往風長。幾天以後再去玉米地裡看,施了肥的玉米馬上就竄出老高,青油油的一片。


一品小十六


玉米生產中究竟怎樣施肥才最科學?才獲得最高產量?現存的施肥方式有2種1.一炮轟,種時既施足緩釋肥,以後不在追肥。2.種時施適量復混肥,後期追施尿素,那麼到底哪一個豐產,各有什麼優缺點呢?

分期施肥能滿足玉米各生長期對肥料不同需要,後期孕穗大量追肥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集中肥力為長大棒提供保證。分期施肥一般豐產田播種施底肥30公斤以上,氮磷鉀各佔15%。這樣追肥提供苗生長所必須氮肥,更重要的是迅速釋放防葉苗變紅的磷肥及促進玉米髮根所需鉀肥,從而保證玉米苗期既正常生長,而又不徒長。

玉米孕穗之後需大量肥水,才能促進棒穗及籽粒成長。而遼西農民在七月十日之前會結合封壠追施尿素30到50公斤,把肥力集中供應玉米營養生長需要,結合雨季豐沛雨水或人工澆灌達到玉米產量最高值。但分次施肥,多增加了一個追肥工序,需多投入一些人工。

第二種方法一炮轟,一次在播種時施玉米專用或緩釋肥。這種方法,極大節省了人工投入,適應流轉種田大戶管理節省人工的難題。但實際生產效果表明,它在玉米各生長期對玉米發育各階段所供應肥力是不均衡也不科學的,一般在玉米長棒粒最需肥量大節點,卻已釋放完畢,無肥力供應籽粒長大與飽滿。

總結這二種施肥方法可看出分期施肥費些人工,但肥力卻能滿足玉米不同生長期對不同量肥料要,實現產量最高化。而一炮轟節省了勞力成本,卻降低了產量,兩種方法產量相差300斤是現實的!



海納百川21210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我還是建議如果條件允許或者是可能的話,最好是帶上底肥播種。畢竟玉米生育後期的追肥作業也是比較難的。而且,追肥所需的人工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農作從播種直至成熟,都需要養分的供給。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說種子需要與肥料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燒種、燒苗的情況發生。只要操作得當,都能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

之所以還推薦播種時帶上底肥,還是有原因的。比如說玉米種子從萌發長出根系時,就可以吸收養分和水分了。此時如果土壤中沒有足夠的養分,就會影響到玉米在苗期的養分供給和生長。可能有的朋友說我可以追肥啊。但是您有沒有想到,現在玉米種植使用最多的還是有緩釋和控釋能力的複合肥料。複合肥料在施入土壤之後養分是需要時間來逐漸釋放的。如果在玉米出苗之後的階段追施複合肥料,一方面是容易出現燒根的情況,一方面還是會出現養分釋放和供給的推遲,而影響玉米苗期的生長。

還有一點就是,在玉米播種之後追施複合肥,在我們東北地區已經進入5月下旬了。這時候也進入東北地區的多雨季節了。即便是您想追肥,也很可能因為降水的原因,而導致肥料追施的推遲,還是會影響到養分釋放和供給的推遲。

最後就是人工和機械的成本了。人工追肥的成本最高、效率也最低;機械作業呢?也需要機械作業費和油料費用。不管是哪一種,成本都是比較高的。而且,從題主說的來看,意思是說多次追施吧?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成本大幅增高的情況。

因此,不管是從生產實用性的角度還是從種植成本的角度來說,我還是覺著種、肥同施的方式是最好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作為從事20年的玉米種植戶,我覺得玉米的種植是施入基肥,再加各階段的追肥效果會更好,因為玉米生長階段不一樣,所需的肥料量也不一樣。而近年來興起的播種玉米直接帶上底肥,也就是“一炮轟”施肥方式,只是讓大家圖個方便,省時省力,但在收成方面肯定不及多次追肥的效果好。那麼在種植玉米時為何追肥效果會比直接帶上底肥的效果好呢?下面由我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實際種植經驗。

“一炮轟”施肥

所謂的“一炮轟”施肥方式,就是在播種玉米時直接帶上底肥,他們用的是“一炮轟”釋緩專用複合肥,雖然在宣傳上是適用於玉米生長的各個階段,在不同時期,“一炮轟”釋放的肥料側重點不一樣,滿足玉米的需要,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沒時間打理田地,或者相對來說較懶的人。但實際上,玉米的生長是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氣候,土壤是否貧瘠,玉米生長的不同時期(出苗期,穗期及花粒期三大過程,還有拔節期,大喇叭期,抽雄等生長必須環節),玉米品種等,這些因素綜合制約著玉米生長的複雜性,而不是簡單的直接播種帶底肥就可以。

“基肥+追肥”方式

根據玉米生長的特性,為了確保除天災之外能有個大豐收,許多農戶還是選擇“基肥+追肥”的方式,也就是我們在播種前,開溝翻轉土壤,把基肥施入土壤,滿足玉米生根及出苗期的營養需要。

在我們家,至今都是用腐熟的人畜糞作為玉米的基肥(種植面積較小),而於種植面積較大,我們是採取腐熟的人畜糞攪拌尿素後,一起施入土壤。成本較低,而且又廢物再利用,何樂而不為呢?

按照這樣做,這些前期的肥料已經完成可以滿足玉米生長的需求。待玉米從出苗期到拔節期,再到大喇叭期、抽雄等,玉米對肥料和水的選擇就比較大,此時就必須勤快及時去追肥,通常在追肥的時候都用有機複合肥,根據不同階段施肥的數量也不一樣,過多肥料很容易造成“營養過剩”而出現“燒莖”“燒葉”現象。

玉米種植要因地制宜,切不可依葫蘆畫瓢,玉米的生長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是需要呵護的,不然放任它自由生長。在種植前該上基肥就上基肥,種植後看則該追肥就追肥。不要因為忽略照顧玉米生長的小細節而導致減產現象。玉米的生長週期算是較短,正常不會超過120天,所以為了玉米的大豐收,建議還是採取用追肥的方式。


老趙談三農


這個問題也是一直困擾我的,有的人說“一炮轟”的施肥方式簡單省事,播種玉米帶施肥隔2天封閉性除草劑再一噴施就可以出去打工掙錢了。

第二就是玉米播種以後,在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追施兩次肥料好。

針對這兩種模式我是通過兩年的種植實驗在同一塊土地來進行操作的。

在2017年的時候我選擇的是玉米播種以後追施兩次肥料的方式對玉米進行田間管理的。第一遍追施的是高氮的玉米專用複合肥每畝地80斤左右,第二遍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的是尿素25-30斤。在玉米收穫的時候玉米的產量還是比較高的達到了將近1300斤左右。


“一炮轟”玉米播種和施肥方式選擇的複合肥有講究,一定要選擇控釋性的複合肥,即在玉米生長髮育的每一個週期它會自動釋放其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化肥的投資成本高一些,玉米的產量在收穫的時候沒有追施兩次肥料的高,在1100斤左右。

總的來說我覺得玉米在整個100多天的生長髮育週期內,需肥需水的節點不一樣。所以選擇在其需要大肥大水的節點追肥澆水比較好一些。這樣的話也能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豫東小農


大家好,我是秦農視野。對於“播種玉米時是帶上底肥好,還是以後追肥好?”這個問題,作為北方農村人,我來回答一下。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播種時既要帶底肥,等玉米長到齊腰高,也就是抽穗期之前,還要追肥一次。下面我來詳細解說。

首先,玉米播種時帶上底肥,是為了加強土壤的肥力,確保玉米的出苗率,同時也是為了出苗後玉米能夠健壯地生長。其實作為莊稼人,我們可以通過對比看出,播種玉米時帶上底肥的出苗率要比不帶底肥的出苗率整齊,禾苗也是翠綠旺盛的。而播種玉米時不帶底肥的農田,不但有缺苗現象,禾苗也顯得發黃,矮小,沒有那麼健壯,這就是由於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因此播種時最好還是帶上底肥。



那麼底肥如何選擇,又該如何施呢?底肥最好選用經過漚堆發酵的農家肥。這種農家肥有機物含量高,玉米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較為豐富,且肥效持久,很適合做底肥。比如有的人家在播種玉米時,確保土壤墒情良好的情況下,直接在播下去的種子裡撒一層牛糞羊糞,最後用土覆蓋嚴實即可。

那麼,如果沒有農家肥怎麼辦呢?可以用化肥代替,比如複合肥,磷酸二銨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肥雖然沒有農家肥肥效持久,但是它的肥力大,因此播種時,化肥作為底肥,要和種子保持一點距離,以免造成“燒苗”現象。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追肥,追肥的時間點一般選擇在玉米抽穗期之前,也就是玉米長到差不多齊腰高的時候。這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底肥已經被玉米吸收的所剩無幾,而後期玉米抽雄,吐絲,授粉等還需要大量的養分,因此,這時候追肥可以保障養分供應,最終增產增收。追肥一般選用含氮量較高的尿素,施在距離玉米植株一公分的根部,然後用土覆蓋即可。


以上就是作為種植戶的經驗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秦農視野


播種玉米的時候要不要帶複合肥等化肥,這個有兩種問題,可以帶也可以不帶有針對性的。

相對於地區氣候條件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要不要帶化肥。

一般玉米在幼苗的時候,土壤中如果含有大量的化肥,可能會對幼苗造成傷害,因為含量化肥過量,這是雨水較多的時候,叫化肥很快發揮作用,致使幼苗會被燒死。
再說一下地區性,南北氣候條件不一樣,雨水的多少也不一樣,它會使化肥快速發灰,如果水過多的時候,所以有針對性的去決定化肥要不要混合種子使用

在北方地區特別是華北地區混合化肥和種子播種比較多。

因為這邊的雨水較少,土壤白沙土比較多,滲漏嚴重,即使雨水多也沒事的,所以這邊都是這樣做。東北地區雨水也不是很多,也可以這樣做,但是都是春播的時候用。
還有就是個人建議,最好不要混合使用,因為前期小麥的底肥就夠用,幼苗發芽用不到很大的力量,一般都是出苗以後,用摟穿播化肥,這樣做可以控制化肥和幼苗之間的距離,有效的控制化肥的力量,從而在幼苗的時候有效的控制追肥。這樣可以在控制範圍內叫幼苗生長,這樣能夠有個很好的效果



總結:玉米播種要不要混合化肥播種,決定於自己的實際情況氣候條件。

農業技術員楊帆


播種玉米的時候直接帶上底肥播種,或者不帶底肥等以後追肥都是可以的。在我們村裡,這兩種方式都有,並且產量相差不大。


那麼什麼情況下可以採取先播種再追肥的方式呢?

麻煩您在閱讀前點擊右上角藍色字體“關注”,小夥子每天為您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

人工在小麥間套播。從六七十年代開始,我們這裡種植玉米的方式都是採用在小麥間套播的方式。玉米播種的時間一般在小滿之後,也就是在小麥進入灌漿的中後期。玉米點播完以後,就開始著手小麥的收割工作。那個時候小麥收割完全靠手工,用鐮刀收割。

小麥收割完畢以後,玉米已經長到十公分左右的高度了。這個時候再給玉米進行澆水、施肥,並且在澆水的時候還可以做間苗、補苗的工作,一舉多得。不過現在小麥收割都是依靠機械收割,收割的效率非常高。小麥收割完畢以後,就可以立即安排進行澆水的工作。目前,在我們村子大約有1/3的耕地都是採取,先播種,然後在追肥的方式。


那麼什麼情況下采取播種時帶上底肥呢?

播種的時候帶上底肥,這是我們這邊大多數人現在的做法。這和聯合收割機的推廣以及播種機械的進步是離不開的。這種做法最大的優點就是,省時省力。這對於急於出去打工的年輕人來說,是最佳的選擇。


播種時帶上底肥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能夠保證肥料施入到土壤裡面,能夠保證肥效不被浪費。由於人工的缺乏,後期追肥的時候,人們普遍採取在澆地之前撒到田裡面,然後再澆地,這種施肥方式存在著很嚴重的浪費現象。我們村的李叔叔的家裡就是這樣的情況:三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上班,家裡還剩一個60多歲的老伴兒。不管讓他們兩個誰去拉著播肥料的機器,那都是不現實的。

先進的播種設備。現在的播種機械很容易就能夠達到種肥同播的效果,種子和肥料並不在同一個倉。在土壤中種子和化肥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離,並且種子和肥料的下料速度還是可調的。

綜上所述,這兩種方法都是有各自的優點和各自的缺點。如果是山區或丘陵地帶小面積的種植,建議採取先播種在追肥。如果是大面積的種植,建議採取種肥同播的方式。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有所遺漏之處,還望再留言處留言交流。


賣柚子的小夥子


我的回答是,無論底肥還是追肥都要進行的,僅一次的肥料無法滿足玉米的良好生長,也會降低畝產量。

我是西北農村的,玉米是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大部分人以種玉米為主,尤其是近年來國家的技術,“全膜雙壟溝播種技術”,大大提高了玉米的畝產量。因為西北地區,主要是以黃土地為主,所以用塑料種植,可以保持水分的過度蒸發。

以前的種植的玉米,僅夠家畜食用,經過技術和品種改良後,現在的玉米,家畜飼料吃不完,還可以賣一些錢,作為家用補貼。




所以,提高畝產是重中之重,當然,肥料的作用不可忽視。

1.農家肥作為底肥

在我們西北農村,很注重農家肥,這個肥料是天然的,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溫和型的,不會對農作物有傷害。家裡一年積讚的農家肥,像牛糞,羊糞,家禽的糞便,都是可以的,一年積讚的堆起來,讓發熱,發酵後就可以在種植的時候,作為玉米種植的底肥。

農家肥好處:純天然,健康,環保,廢物合理利用,增加土地肥力。



2.中期追加複合肥

每個地區可能不一樣,因為,土質,氣候,環境,土地的肥力也有差別。但是在我們西北地區,黃土地,由於水土流失嚴重,每年兩次的施肥是很重要的。

當玉米抽穗的時候,我們會再追加一次肥料。用那個“鴨子嘴”送到玉米根旁邊,或者是在下雨的時候,直接撒到地膜上面,會隨著水流進入玉米根部。

複合肥的好處:營養元素齊全,方便,產量高,農作物吸收充足。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大家對農業科技方面的投入,新的技術,和新的農作物品種不斷改良,讓農作物的產量不斷提高。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精細化種植一畝地的產量,可能比以前10畝地的產量都高。

農業從粗獷化種植到現在的精細化經營,不僅養活了我國龐大的人口,一年還有餘糧出口。




我是三農寶哥,關注農村,關心三農,用文字記錄風土人情,留言一起討論,喜歡的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