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41年前的今天,即1979年2月17日,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歷史上的今天——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佈勝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後,宣佈越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衝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係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併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政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歷史上的今天——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戰爭背景

法屬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撾和柬埔寨。老柬越本來是三個國家,自從被法國殖民統治之後就有了一定的淵源,二戰結束後民族解放運動興起,三國也開始了獨立運動;而越共作為最強勢的一方一直有恢復大印支的想法,越共曾經有一個名字叫做印度支那共產黨。在東南亞地區,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中式武器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印支共改稱為越南勞動黨,原黨內的老撾和柬埔寨支部也獨立出來,分別成立了各自國家的共產主義政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了一統三國的設想,“要在尊重三國人民意願的基礎上,最終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強大、繁榮的越南、老撾、柬埔寨聯邦。”在老撾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打著解放被紅色高棉奴役的柬埔寨人旗號,向柬埔寨發動了進攻,並迅速佔領了柬埔寨全境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佈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範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衝突,而此前越南(北越時期)則明確表示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


歷史上的今天——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越柬戰爭越南進攻路線圖


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而當時國際上大部分西方國家認為越南應從柬撤軍,中國則應從越南撤軍(實際上中國在一個月後從越南撤軍,而越南仍通過傀儡政權維持對柬佔領,長期拒不撤軍)。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認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亞洲大部分國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國也要求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而中國也應自越南撤軍。

(越南於1989年1月宣佈將於在9月之前將越軍全部撤出柬埔寨。)

中蘇交惡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而中美關係則開始改善。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揭開中美關係新的篇章。中美兩國從此開始醞釀關係正常化。這對當時仍與中國友好而與美軍交戰的越南來說,卻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減少甚至終止對越南的支持與援助。越南心中不滿,轉而全面投向蘇聯。

中美關係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自六十年代中蘇交惡,從此成為死敵。中國也從此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個朋友。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面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老一代中國領導人當然看到這一點,尤其是同越南關係逐漸惡化,越南投靠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就日益成為中國的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心雖不快,也屬無奈。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瞭解到了新中國的力量和在地區事務中的分量,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係,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同時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而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因為中國就是需要尋求這樣的戰略“盟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合,接下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開始關係正常化及建交談判,不一而足。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了重大威脅。


歷史上的今天——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逐漸正常化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1978年12月初,中共中央就已決策要發起懲越作戰。至1978年12月底,已有30多萬中國人民解放軍集結在中越邊境地區。中國軍隊早就嚴陣以待,只等一聲令下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鄧小平隨後立即訪美,向美國總統卡特通報了準備懲罰越南的情況。回國時又途經日本訪問,在被問及對越政策時,鄧胸有成竹地說:

“有必要對越南加以制裁。”

“目前正在考慮,為了懲罰侵略者,冒某種危險也要採取行動。”

“我們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


歷史上的今天——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當時的人民日報對越南方面進行強烈譴責“是可忍,孰不可忍”


戰前準備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南方蠶食中越邊境,不斷進行武裝挑釁,又在1978年底入侵中國南方盟友柬埔寨,這是赤裸裸的地區霸權主義,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當時的中國,主要的國家安全壓力還是在北方的中蘇邊境,並且由於國內剛剛結束十年動亂,軍隊自1962年以來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大戰略(僅有1974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推動國際反霸鬥爭,對越南打一仗,需要很大的決心。

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決策發起懲越作戰,以多擊少,用牛刀殺雞,速戰速決,震攝越南侵擾中國邊境及在東南亞進行擴張的氣焰。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戰略展開命令。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鄧小平當面任命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為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指揮。1979年1月1日,中央軍委又調曾經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團進入越南北方考察過軍事形勢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揮。東西兩線解放軍的戰役部署是: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不含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解放軍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各個擊破,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與此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部隊均進入一級戰備,臨戰狀態,防備蘇聯軍隊的武力援越行動。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這也反映出當時中國認為主要的威脅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準備:4個野戰軍、1個地面炮兵師、2個高射炮兵師、1個鐵道兵師、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飛抵昆明上任,與原司令員王必成進行了工作交接。8至10日軍區召開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路、鐵路輸送緊急向邊境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準備。

至1979年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批參戰部隊共7個軍22個師36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並有參戰民兵、民工70餘萬人,坦克、自行火炮、裝甲車800餘輛,各種火炮9000餘門,各種車輛3萬餘輛,已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農曆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4時半,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北方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同時空軍指揮航空兵13個師、1個航校、3個獨立團、10個大隊、1個電子干擾分隊,出動各種飛機774架,擔負境內巡邏防空任務;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擔負機場對空保衛任務;海軍南海艦隊在北部灣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120餘艘和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170餘架待命行動。針對蘇聯海軍可能在南中國海採取軍事行動,南海艦隊組建了一支代號為217的艦艇編隊,隨時準備打擊蘇越入侵西沙群島,以及破壞中國海上鑽井平臺,空襲中國沿海港口和重要設施的行動。

歷史上的今天——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

對越自衛反擊戰路線圖

戰後影響

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尤其是對越南方面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使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邊界衝突持續了整個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戰役、兩山輪戰等。1999年,經過多年談判,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但具體分界線仍然被保密。這次的條約中包含了較小的邊界調整,一些土地被歸還給中國。越南官方媒體報道新邊界事實上於2001年8月左右實施。

中越戰後越南並未收斂中越在邊境上的摩擦依舊頻繁,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越兩國海軍於1988年還在南沙群島海域爆發了軍事衝突,中國海軍由此收復了南沙六個島礁。

因為中越交惡的影響,在越的華裔持續受到越南當局的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船民逃難,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戰爭的影響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較為龐大的陸軍規模,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時至今日,越南依然視中國為其最大威脅。1979年的戰爭雙方並沒有因為此戰解決實際的邊界問題,反而使衝突進一步擴大化。此後,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政權也正式開始退出歷史舞臺,老撾則長期與越南關係親密。

此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通過此戰,中國軍方領導層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與當年拉開距離。此後,中國軍方開始了逐步的現代化建設,從建國初期的建軍路線中逐漸擺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