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的生長習性


所謂蘭花的生態習性,就是指維持蘭花正常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和生態條件。


在我國,野生“國蘭”都生長在特定的環境中,它們主要分佈於西起秦嶺,向東一直延伸到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即相當於南溫帶、北亞熱帶、亞熱帶、南亞熱帶以至熱帶北緣的廣大地區。中國蘭花生長在這個分佈區的特定環境中,受到該地區特定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了適應這些自然環境的生態習性。這些生態習性主要包括陽光、溫度、空氣、水分、土壤、肥料等幾個方面。正確認識蘭花的生態習性,是提高蘭花種養水平的基本條件。

蘭花的生長習性

(一)喜柔光 忌烈日

中國的野生蘭花生長在亞熱帶和溫帶的針葉和闊葉混合生長的林下或林緣。在這樣的環境下,當夏季陽光強烈時,樹冠為蘭花提供了必要的遮蔭條件,遮擋了強烈陽光的照射,蘭花接受的大多是星星點點的散射光,和早晚的斜射光,光照比較柔和。冬季樹葉落了,但太陽南移,角度變小,即使直射陽光也很柔和。蘭花在這樣的光照條件下形成了對光照要求不高,喜柔光、喜半陰的生態習性。
在密不通風的純常綠闊葉林下,由於光線過暗,沒有蘭花生長。由此可見,蘭花不能沒有陽光,因為陽光是蘭花製造養分的能量來源,是蘭花生長髮育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陽光,蘭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維持生命。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也能殺死病菌病毒,有效地遏制病菌病毒的滋生,有利於蘭花的健康生長。

蘭花的生長習性


不同的蘭花品種對光照的要求也不相同,建蘭、蕙蘭比較喜光,廕庇度以60%左右為宜,春蘭要求陰一點,廕庇度以70%左右為宜,墨蘭喜陰,廕庇度以80%左右為宜。
光照的強弱對蘭花葉質、葉色、發芽、開花都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說來,光照強葉質硬,光照弱葉質軟;光照強葉色淡,光照弱葉色深;光照強葉芽少,光照弱葉芽多;光照強花苞多,光照弱花苞少;若沒有必要的光照條件, 蘭花植株即使生長旺盛也很少開花。
蘭花在不同生長季節,對光照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說來,夏季因陽光過強,溫度過高,必須遮陽;冬季因陽光柔和,溫度較低,可接受全日照。
由此可見,蘭花不能沒有光照,是喜柔光、喜半陰而忌烈日、忌強光的植物。


蘭花的生長習性

(二)喜溫暖 忌酷熱
蘭花是一種喜溫暖怕寒冷的植物,我國蘭花絕大多數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只有少數品種(春蘭、蕙蘭)產於溫帶地區,緯度較高的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很少見到蘭花的分佈。由此可見,蘭花需要生活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才能正常生長髮育。
在夏季高溫酷暑時節,外界氣溫高於38℃的情況下,在蘭花生長的深林中,由於廕庇度較好,白天氣溫一般不會超過30℃;在冬季嚴寒時節氣溫低於0℃的情況下,由於蘭花被落葉和積雪覆蓋,地表溫度仍不會低於0℃,可見蘭花的適應性氣溫在0℃~30℃之間。一般說來,蘭花超過30℃生長緩慢,低於0℃蘭苗會遭受凍害。
國蘭對溫度的要求,也因蘭花的種類的不同而有不同。在我國分佈相對偏北的春蘭、蕙蘭,由於生長在緯度較高、海拔較高、溫度較低的地方,長期適應當地冬季寒冷的氣候,因而耐寒性最強,如在南方 種養因春化不足則很難開花。而分佈相對偏南的建蘭、墨蘭,由於生長在緯度較低、海拔較低、溫度較高的地方,因而耐寒性較差,在北方種養開花有一定難度。
由此可見,蘭花是喜溫暖、怕霜凍的植物。

蘭花的生長習性

(三)喜溼潤 忌漬水

水是蘭花健壯生長最重要的條件,蘭花的生長與土壤水分及空氣溼度這兩個方面密切相關。
蘭花生長在林下厚厚的落葉腐殖質土層中,其根系橫向分佈,長度一般在15~20釐米左右。由於這一層土壤大多是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質,因此一方面排水、滲水、透水性能十分良好,即使連續陰雨也不會漬水,另一方面保水、保溼性能也十分良好, 即使連續乾旱植株也生長良好。在山林中地勢低窪,漬澇的溼地是看不到蘭花的。同樣在土層不保水的地段也很少見到蘭花蹤跡。由此可見,蘭花的正常生長髮育需要適當的水分,保持土壤溼潤十分必要。


蘭花是比較耐乾旱的植物,因為它有假鱗莖及肉質根貯存豐富的水分。它的葉片呈線形,有較厚的角質層和蠟質,氣孔下陷並分佈於葉背面,為單面蒸騰結構,有利於保持水分,減少散失;它的根、葉也能從空氣中吸收水分。所以,蘭花有較強的自我調節水分的能力和抗旱力,能適應暫時的乾旱。

蘭花的生長習性

蘭花是忌漬水的植物。蘭花的根是肉質根,如果水分過多,土層空間漬水,空氣受排擠,肉質根會因呼吸受阻缺氧而窒息,根細胞活力下降,引起根部腐爛。因此蘭花喜溼潤、怕積水。栽培蘭花要求土壤排水性能良好,切忌盆內長期積水,否則輕則焦尖、枯葉,重則爛根、全株死亡。


蘭花是喜空氣溼度較高的植物。蘭花生長在林下,由於蒸騰作用的原因,即使林中久未下雨,仍能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世代生長在這樣環境裡的蘭花,形成了對空氣溼度要求較高的生態習性。空氣中水分的多少直接影響蘭株蒸騰作用的強度,空氣溼度越大蘭株喪失水份越少,相反空氣溼度越小蘭株喪失水份越多。當然空氣溼度也不宜太大,否則影響蘭花的蒸騰作用,產生水害。一般來說春蘭、蕙蘭要求空氣中相對溼度在60%-70%左右,墨蘭則需要達到80%-90%。而冬季蘭花休眠期溼度可降至40%左右。
由此可見,蘭花是喜幹而畏溼、喜雨而畏潦、喜潤而畏漬的植物。

蘭花的生長習性

(四)喜通風 忌汙濁

空氣中有十多種氣體元素與植物生長有關,因此空氣的流通和空氣的質量這兩個方面和蘭花的生長是息息相關的。空氣的流通即空氣的流動和交換,空氣的質量是指空氣的新鮮、潔淨程度,有無汙濁有害的氣體。
一般有蘭花生長的森林中,樹冠下植被稀疏,僅有少量灌木和茅草、蕨類等,通風狀況是良好的。但是蘭花喜歡微風吹拂,過分強的風力不僅會使蘭葉遭到機械損傷而折斷,還會降低空氣溼度,加速葉面蒸騰,造成土壤乾旱,這對蘭花生長是不利的。因而在山林中過分通風的風口,很少見到蘭花。
深林中空氣是清新的,這樣的環境有利於蘭花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由此可見蘭花是好氣性植物,喜清新的空氣,喜歡微風吹拂,喜歡流動的新鮮空氣。蘭花對空氣的生態要求是:喜空氣流動忌鬱閉環境、喜微風拂葉忌暴風狂吹、喜空氣清新忌汙染混濁。

蘭花的生長習性

(五)喜疏鬆 忌板結

土壤是蘭花生存的基礎,因為蘭花的根就生長在土壤中。蘭根是蘭花最重要的營養器官,擔負著吸收、運輸、儲存、合成等多種生理功能,蘭根無時無刻不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以提供蘭花生長髮育的需要,土壤只有滿足了蘭根的生理需求,蘭花才能正常生長。
在山林中,地生蘭生長在林下厚厚的未充分腐熟的枯枝落葉層中,有機質非常疏鬆,其通風、透氣、透水性能十分良好,所以植株生長良好。由於土壤疏鬆、排水良好,因而在多雨季節,多餘的水分通過重力作用從土壤的孔隙中流走,而土壤的團粒結構內部的孔隙中則充滿了水分,被保留下來不至流失,並緩慢釋放供蘭花吸收。

蘭花的生長習性


經測定,深林中適宜蘭花生長土壤的PH值一般在6.0~6.5左右,呈微酸性。由此可見,蘭花對土壤的要求是微酸性而忌鹼性。
蘭花要求疏鬆、排水良好、含腐殖質豐富的微酸性土壤。這是蘭花長期生長在林下枯枝落葉層中形成的生態習性。相反,如果土壤板結,排水不暢,影響根系呼吸, 會造成根系腐爛。如果腐殖質含量少, 缺乏足夠的營養,則影響肉質根的正常生長髮育。

由此可見蘭花對土壤的要求是:喜疏鬆忌板結、喜微酸忌鹼性的植物。
根據蘭花對土壤要求的這些生長習性,現在一般採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栽培基質,來代替傳統的腐殖土(俗稱山土)。

蘭花的生長習性

(六)喜清淡 忌濃濁

在自然狀態下,蘭花多生於富含腐殖質、基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環境中。自然林下的落葉層,由於透氣性好,因而好氣性細菌十分活躍,從而不斷分解落葉枯枝,使之礦質化,並能緩慢地釋放養分,供蘭花吸收和利用,成為蘭花穩定的、持久不斷的肥源,以滿足蘭花的生長需要。同時枯枝落葉被好氣微生物礦化分解,也有助於真菌(蘭菌)的產生,真菌也為蘭花提供了營養來源,因為蘭花的根一般與真菌共生,真菌穿入蘭花根部,最後自身被蘭花根部吸收,成為蘭花的養料來源之一。

小貼士 什麼是蘭菌?蘭根與真菌共生,蘭根組織內和蘭根周圍生存著一種根菌,叫蘭菌。蘭根和蘭菌相互依存,形成共生關係。蘭根皮層組織的營養和水分為蘭菌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蘭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蘭菌侵入到蘭根的皮層組織內,它的菌絲體不斷被蘭花分解吸收,成為蘭花健壯生長的養分。


長期生長在自然林下的蘭花,所需養分基本上來源於下列三個方面:一是枯枝落葉經腐化分解的養分,二是吸收真菌作為養分,三是吸收空氣中的養分(氣肥)。因此蘭花在自然林下生長不可能攝取太多的肥分,也不需要太多的肥料。


由此可見,蘭花在肥料方面的生態習性是:一是性喜清淡,不喜濃肥濁肥。二是吸收緩慢,不喜驟施過量肥。二是穩定持久,喜薄肥勤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