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群裡育兒經:寶寶的這四個壞習慣,父母們先別忙著糾正

每個寶寶成長都是一段非常奇妙的過程,尤其是在他還小的時候,總會做一些令媽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其實這就是寶寶的“本能”,可以說是寶寶與生俱來的“癖好”。一般會在0~2歲發生,許多新生媽媽因為經驗不足,往往會以為寶寶這麼做是不是哪裡生病了,還是發育出了問題,擔心不已,急於糾正,但其實這些“癖好”可不一定是壞事,做不好反而會耽擱寶寶成長髮育。

寶媽群裡育兒經:寶寶的這四個壞習慣,父母們先別忙著糾正

喜歡“吃”手

當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後,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總喜歡把自己的小手往嘴裡塞,可能會從拇指開始,一根一根的吸吮過去。很多媽媽看到這種情況總喜歡去制止寶寶,覺得不衛生。

其實這只是寶寶在用自己的嘴巴來感知這個世界,通過這樣寶寶也會第一次瞭解自己的小手,媽媽不需要去幹預,這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是有好處的。

當寶寶兩歲後,媽媽們就可以逐漸引導寶寶,可以是讀一本繪本或是和寶寶做小遊戲,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以此來減少寶寶的吃手行為,但不必刻意的去制止。

美國兒科學會提到:“關於吃手,除非4~5歲了寶寶還在吸手指,否則不用擔心”。

寶媽群裡育兒經:寶寶的這四個壞習慣,父母們先別忙著糾正

扔東西

一些寶寶會讓媽媽覺得非常暴力,原因是非常喜歡扔東西。可以是自己的玩具又或許是其他物品,並且樂此不疲,看起來也並不是生氣不開心的樣子。

其實這樣子的寶寶是到了空間敏感期,扔東西是寶寶探索空間的一種方式,通常發生在寶寶1歲半左右。

通過扔東西,瞭解他和空間和物品之間的關係。因此媽媽可不要制止寶寶的這種行為。

當然安全還是要注意的,可以為寶寶買一些安全的東西,把家裡危險的物品收好,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寶媽群裡育兒經:寶寶的這四個壞習慣,父母們先別忙著糾正

說髒話

原本乖巧可愛的怎麼突然學會了說髒話,令很多寶媽都非常的詫異。其實這是寶寶進入了語言敏感期,一般在3歲左右的時候發生,這時候寶寶的詞彙積累量會猛增,基本可以說出簡短的句子了。

在這個階段儘量給寶寶建立一個文明的語言環境,避開電視上的不良臺詞,遠離喜歡說髒話的大人。

如果在寶寶說出髒話後,大人們表現出的驚異,寶寶都會樂此不疲,因為大人們的表現使他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當然家長也沒必要生氣,正確引導,寶寶會明白髒話帶給他人的影響。

寶媽群裡育兒經:寶寶的這四個壞習慣,父母們先別忙著糾正


不理人

寶寶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比如玩玩具,他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時候如果媽媽在一旁叫寶寶,寶寶可能會置之不理,對此可能會令媽媽傷心不已。

其實沒必要,對於寶寶來說,他還小,並不能做到一心二用,如果他能專注做一件事情,這是好事。深入研究人類智力和創造力的著名作家約瑟夫·切爾頓·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認為:“玩耍是通往幸福童年和輝煌成年的康莊大道。孩子們在玩耍時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手裡做著一件事,頭腦裡想著另一件事,而嘴裡說的又是另一件事。

他們沉浸在遊戲世界裡,邊玩邊喃喃自語,完全做到了身心合一,通過這樣的練習,他們學會了專注和一心一意。”

其實在大人眼裡寶寶很多怪異的舉動都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活動,以此來完善自己,所以媽媽有必要給寶寶一些空間,但需要注意的是提前幫助寶寶排除危險因素。

寶媽群裡育兒經:寶寶的這四個壞習慣,父母們先別忙著糾正

疫情期間,在家科學育兒,和諧家庭氛圍很重要。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並關注我吧,給你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