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插管小分隊裡的“女戰士”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療當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症醫院裡就有這樣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隊,冒著風險與死神賽跑,一次次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位麻醉醫生。

「一线抗疫群英谱」插管小分队里的“女战士”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17個重症病區。來自同濟醫院和各醫療隊的18名麻醉醫生混編成一支插管小分隊,兩人一組,24小時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歲,有心臟病,幾天來在高流量吸氧的條件下,氧飽和度還始終處於低位,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改善,就會因為缺氧造成多器官損害。

待麻藥起效後,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體內儲備的氧氣維持循環,她必須要在30秒內將一根導管從患者口腔插入氣道。

平時這樣的插管動作王晶晶已做過幾千次,但此刻,防護服、手套減緩了她的動作,眼罩、頭罩模糊了視線。

「一线抗疫群英谱」插管小分队里的“女战士”

精準快速,幾乎在同一時間,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的氧飽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監測儀器上的數據變化和聲音提示,插管成功。這次操作她們用了不到20秒。

「一线抗疫群英谱」插管小分队里的“女战士”

王晶晶是個85後,她總說自己是個遲到的戰士。春節前因為曾在工作中接觸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了14天的隔離。所幸,最終核酸檢測為陰性。還在隔離期時,王晶晶就發出了請戰書。

「一线抗疫群英谱」插管小分队里的“女战士”

隨著危重症患者治療關口的前移,這些天讓王晶晶高興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脫離呼吸機的輔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