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怎樣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舞夜心動--靈魂的主宰者


大人定義孩子內向,多會形容孩子:膽小敏感、不喜歡說話、喜歡一個人玩、遇到困難就放棄……

想提高孩子社交能力,首先要讓孩子自信起來,自信的孩子,更喜歡錶現自己,也就更容易結交到更多朋友。

具體做法:

1、父母不要亂給孩子貼“內向”的標籤

比如說,遇到你的朋友,孩子不叫,不要出口就是,這孩子就是內向,不願意叫人,而應換一個說法,孩子平常很喜歡叫人的,只是有點怕生。


2、多鼓勵孩子,跟同伴玩耍

當孩子表示抗拒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比如說,“看,小明在玩什麼呢,感覺很好玩誒,我們要不要也一起過去呢”。

遵循的原則就是,由近及遠:先陪孩子過去,陪孩子一起和同伴玩,然後再慢慢站在旁邊觀看,然後再站在遠一點的地方觀察。

3、培養孩子的目標感

家長根據孩子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不宜太難),讓孩子自己經過努力完成。

孩子可以從中得到滿足感和自我肯定。

不斷重複練習,孩子在日後遇到困難,這種感覺會讓他學會堅持,而不是,有困難直接放棄。

4、多陪孩子出去運動,比如打球、爬山、慢跑

研究表示:成人走路,只要把速度加快25%,就可以起到一個調節心理的積極作用。

也就是說,運動可以讓人的情緒,心情變得放鬆,讓人變得更陽光。

那些整天待在家裡的孩子,會被悶壞,長期以往,會形成內向自卑的性格。所以,一定要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運動一下。

心理陽光的孩子,真的會更快樂更開心,真的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克服生活的困難,發掘自己的優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更多育兒知識可以關注@大果小果媽媽 ,每天分享育兒小知識,以及乾貨文章,歡迎進主頁看看,有碰到喜歡的也可以收藏轉發,有什麼問題可以及時留言哈。


大果小果媽媽


不要擔心你的孩子沒有和其他朋友在院子裡玩鬧,而是在後院的一棵蘋果樹下獨自坐著。其實他更有可能成為被蘋果砸中的人。

同事的孩子最近轉學了,他找了些辦法把孩子換到了一個條件更好,但離家稍遠的小學。


有一次,他嘆著氣跟我分享他去參加新學校第一次家長會的經歷——班主任告訴他,孩子上課聽講認真,很安靜。而且基本是老師講一遍就能聽懂學會。但是他總是不愛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總是自己待著。


“唉,這孩子從小到大挺省心的,就是不合群……”

他言語中帶著擔憂和無奈。

“這有什麼可擔心的,”我問他,“老師分明是在誇孩子聰明,讀書專心。”


對我這種家長來說,老師這樣的評語簡直就是在發糖。而我的同事彷彿已經跳出初級階段,在對抗更高一層的困惑了,也就是更難解決的孩子性格問題。


“我擔心的是他太獨了,將來不會和人相處可怎麼辦啊!”同事苦笑著。

這個問題對我和他來說都太高級了,我沒辦法給他支招。只是我有些不理解:為什麼內向性格成了孩子需要改正的問題?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家長,你會如何看待老師的這段評語呢?

事後在我徵詢過意見的人之中,絕大多數和我同事的想法是一致的,他們對老師的提醒是贊同和感謝的,都認為內向不合群是一個需要重視和儘快糾正的問題。甚至比上課不專心聽講問題更為嚴重。


大部分家長都認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合群是最理想的狀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校很多安排和規矩簡直就是為外向孩子而設立的。孩子們上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著接受社會化。而內向的孩子難免會作為問題案例的典型被學校和老師挑出來。


我同事的擔心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成年人的工作和社交就是要和陌生人一起合作,而且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哪裡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彼此的能力、學識和內在品格,成年人每天都會面臨著“如何給那些陌生人留下好印象”這樣的問題。在這種社會關係模式下,人們要想把公司最新的產品推廣營銷出去,就要先把自己營銷出去。


於是這種價值觀開始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體系開始偏向外向性格的人,包括學校對孩子的培養方向,也在往外向性格偏移。


於是,孩子出於種種原因,陷入了被迫發展成外向性格的境地。我們總認為變得外向些不僅能讓孩子以後更加成功。我們把這種自我營銷手段當成向世界宣告一個孩子天賦的方式。


01、內向者的優勢

如果我們換一個問題,把孩子換成成年人,看看我們身邊的朋友和同事,你真的認為內向的人會比外向性格的人更差嗎?


可能我們每個人閉上眼睛想,都認為最好的領導者應該是外向健談開朗包容的性格。但睜開眼看看,實際生活中,明明有很多內向安靜的人在領導者的位置上做的得心應手、順風順水。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將陌生的大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疊衣服比賽,看哪個小組在10分鐘內疊好的T恤數量最多。不過每個小組中都安插了兩名演員。在有的小組裡,這兩名演員會表現出很被動,只是聽從小組領導的指示。而在其他的小組裡,兩名演員則需要多提建議,向小組領導提議用創新的辦法完成任務。


比賽結果:內向型隊長更願意聽取和接受建議,當他們搭配喜歡主動提建議的隊員時成績更好。而相反,那些外向型隊長更適合搭配聽話執行力強的隊員。


實驗結論:內向型人才在領導原創性的工作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他們有著傾聽和採納他人意見,並且更願意激發大家工作中更加主動。


而另一方面,外向型領導者可能會在處理事情時過於堅持已見,這樣可能會在工作過程中失去很多來自他人的寶貴意見,會讓成員變得消極。類似的實驗案例還有很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曾開展了一系列關於創造力本質的研究。經過重複測試得出結論——內向者比外向者創造力更強。


內向者喜歡獨立工作,而孤獨是創新的催化劑。你必須高度精神集中,去直面挑戰而不是依賴他人。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內向者知道如何與自己靈魂深處的思想交流,並在那個安靜的世界裡發現自己的潛能。試想,如果沒有這些內向者,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將不會有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肖邦的《夜曲》、谷歌、哈利·波特系列等偉大的創造和作品。


02、父母的升級

如果孩子不合群的問題,是比讀書學習更升級的問題。那父母又該如何去升級自己去應對這類困惑呢?


父母的升級,或許正是從接納內向開始。

那麼,對於內向性格孩子的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引導孩子去發揮他的性格優勢呢?

美國作家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


對於一個內向的孩子來說,你能為她做的就是在她對新鮮事物做出反應的時候陪在他身邊予以指導。內向者不只是會對陌生人有反應,也會對新的環境和事件有所反應。所以,不要錯把孩子對於新環境的謹慎當成與他人交往的無能。他的畏縮源於新事物或過度刺激,而不是懼怕同他人的接觸。


03、建議與方法

蘇珊·凱恩在書中還為內向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和方法:


一 、不要告訴孩子他有“不合群”的特點

當然,“不合群”這個詞往往會被包裝成“靦腆”、“高冷”、“膽子小”等等。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社交中更加放鬆,那就不要讓孩子聽到你用這類標籤評價他。


孩子會對這個標籤信以為真,甚至把社交時的緊張當成自己的固有特點,而非一種可以自我控制的情緒。隨著長大孩子也會知道“不合群”在當今語境下不是一個好詞,因此,不要讓他因為自己的靦腆而感到羞愧。不要讓他接受社交障礙會與恥辱掛鉤的這種價值觀。


二、 試著多問孩子具體問題,而不是“今天乖不乖”

在和孩子溝通時,很多父母提出的問題是“今天上課聽老師的話嗎?”或者“今天乖不乖?”,可是很多孩子聽到這類問題,會認為父母想要的無非是一個肯定的回答,於是孩子並不願意跟父母分享他們在學校裡的經歷。


儘量避免這類提問,改為用溫和而不帶主觀色彩的方式從你的孩子口中獲得信息,儘量問他一些明確、清楚的問題,用具體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比如不要問“你今天怎麼樣”,而是問“今天在數學課上講了什麼?”讓孩子通過一個他思考後的回答,和你分享他的感受。


三、 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興趣愛好,從而適應社交環境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例子,一些內向的孩子最後蛻變成一個開朗健談的人。但是,也許並不是這些孩子改變了,而是孩子所處的環境變了。就像成年人因為不開心就裸辭、拉黑,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舒服的工作和交際圈。


父母應該讓內向的孩子自由去尋找最能激發孩子能量的科目,讓他繼續在上面下功夫。


並且幫他尋找那些既可以遇見其他孩子,又可以有足夠自我空間的活動。教他在大團體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當孩子感覺到他在小組中應該做什麼貢獻時,他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可以陪同孩子參與一些他必須張口講話的場合,教會他從人群中尋找對他友好的人,同時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社交策略,鼓勵他時刻保持自信、微笑,跟對方進行眼神交流。這些內向的孩子在準備充足之後也會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


四 、鼓勵和稱讚孩子,而不能操之過急去接觸全新的環境

內向者也會像外向者一樣尋求他人的陪伴,只是情況會少一些而已。最關鍵還在於要讓你的孩子逐漸接觸到新的情境和人。注意要尊重他們的限度,這樣你才能培養出更加自信的孩子,過分保護或強迫他們都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讓他知道他的感受是正常的,根本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一定要按著孩子們的步伐,不要太催促他們。你可以試著跟其他的孩子介紹他,或者,輕輕地把手放在他背上支持他,讓他能感受到你的存在,並從中獲得力量。


當他遇到社交問題時,讓他知道他的努力會得到你的稱讚。比如告訴他:“昨天我看到你和幾個新認識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我知道這可能很難,但是我真的為你驕傲。”慢慢地,你的孩子就會發現,打破他為自己築起的保護牆,也會在另一端發現樂趣,也會學會自己去打破這堵牆。


五 、不要讓父母緊張心態導致孩子更加不自信

作為父母需要確保你沒有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想擁有一個令人滿意的人生,途徑其實有很多。即便各種跡象表明你的孩子因為內向而在學校不受歡迎,也不需要擔心。


兒童發展專家認為,孩子並不需要在學校受到大部分人的歡迎,但是能有一兩個親密的好朋友,對於他們的情緒和社交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孩子需要的是獲得社交技能,而不是要變成學校裡最活躍的焦點人物。


換句話說,不要擔心你的孩子沒有和其他朋友在院子裡玩鬧,而是在後院的一棵蘋果樹下獨自坐著。其實他更有可能成為被蘋果砸中的人。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別忘了點贊,關注,轉發,我們將持續輸出優質回答。

我是楊欽濤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碩士、父母城邦簽約家庭教育指導師。

用發生在身邊的事例,解決你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邦邦媽教子筆記


1.我認為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是提升孩子自信、提升交際能力的關鍵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見到父母天天吵架鬧離婚、婆媳關係天天雞飛狗跳的家庭能培育出陽光活潑的孩子……只有家庭關係健康陽光,孩子在這樣有愛的家庭裡土壤裡成長,才會像向日葵般健康“向陽”

2.多和孩子說話交流!我寶寶今年三歲了,是個十足的小話嘮😂不管在家裡還是出門逛街,他總是在不斷的提問你問題,有時候甚至讓我和我老公不知如何應答😂晚上天黑了,他會略有所思的問為什麼天黑了,為什麼沒有太陽了😊出門看見小區的路燈沒有亮,他會問為什麼燈不給人照明,是誰弄壞的!😅走到保安亭那裡他一本正經的給保安大哥說,叔叔燈壞了,要修理😂寶寶從一歲多開始每次出門看到理髮店我都會給他這是剪頭髮的,剪了頭髮會變漂亮;看到餐館我會告訴他這是吃飯的地方,肚子餓了可以去這裡吃飯……我會把我跟他一起看到的不管他明白不明白我都會耐心的講解給他😁他的表達能力跟同月經孩子相比更優秀一些,並且發音很準!有一晚上看見路燈周圍有好多小飛蟲,他問為什麼那裡有那麼多小飛蟲,我老公告訴他那是趨光性😂現在你問他什麼是趨光性,他還會告訴你就是好多小飛蟲飛到鄧跟前去😂儘量不要呵斥孩子,多注意交流的方式!

3.帶他多和小朋


友一起玩,孩子是最天真爛漫的,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是家人陪伴無法替代的!你會發現一群小淘氣一起總是追逐打鬧嘻嘻哈哈,他們的樂點趣味點是我們作為承認無法找到的!也可以多去一些遊樂場公園等小孩子多的地方,讓他去結識新的朋友!多鼓勵孩子,多讚賞孩子,但是當他犯錯的時候一定也要要去批評教育,讓他真正意識到錯誤!教育過後不可無休止的嘮叨,這樣會讓寶貝比較反感,因為人家已經認錯知錯你再提,就是家長的問題了!也同樣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叮噹媽媽育兒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長輩一起外,就很少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玩耍,這樣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多交朋友,多帶孩子到同學或者朋友家玩耍。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和親子活動,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人,慢慢適應與陌生人的交流,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表達力。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有些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日常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忽略孩子的情緒情感,剝奪孩子表達的機會,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靦腆自卑。

家長要多多關注孩子,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感覺到孩子的狀態反常,就應該及時主動的找孩子溝通,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孩子把心中的話說出來。

多鼓勵陪伴孩子,給予孩子足夠安全感

總是有很多父母羞於表達對孩子的鼓勵,總是害怕孩子驕傲自大,把鼓勵轉化為批評教育。但孩子是需要鼓勵的,父母的鼓勵是孩子養成自信性格的必備因素。所以父母對孩子,應該多一些包容,多一分鼓勵。

同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要懂得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營造輕鬆、愉快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沒有過多壓力的情況下健康成長。


我是一個師範大學的老師,我的很多學生也是老師;我是一個媽媽,倡導無論如何要自己帶孩子的媽媽;我是一個公益紀錄片導演,幾年來接觸到很多底層母親,讓我時時審視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我願意和您分享我所有教育孩子、教育學生的真實案例和思考;也歡迎您關注我的頭條號和微信微博,在評論區多多留言,和我一起探討如何培養好我們的後代。

親媽學堂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引導


萌娃“嗯哼”在《爸爸去哪兒》中是一個自來熟的社交小達人,特別會聊天。小夥伴們第一次見面時,都比較拘謹,嗯哼是第一個主動跟其他小朋友搭訕的孩子;當其他小朋友哭泣的時候,嗯哼也是馬上去安慰。很多媽媽都羨慕地說,“多想養一個這樣活潑開朗的孩子啊!”

但“嗯哼”的媽媽霍思燕卻說,嗯哼其實是個內向的孩子。他們並沒有去改變過“嗯哼”的性格,他們只是做出了良好的示範而已。

嗯哼的爸爸杜江總是熱情地跟人打招呼,耳濡目染間,嗯哼也有樣學樣,覺得跟人打招呼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嗯哼第一次見到陳小春時,杜江叫了一聲“春哥”,並沒有讓嗯哼打招呼,但嗯哼也學著爸爸,遠遠地喊了一聲:春哥!後來在路上碰到陳小春,還會主動跟陳小春打招呼,“昨晚睡得好嗎?”

內向孩子天生謹慎,習慣先觀察思考一段時間再去實踐,父母不要急迫地催促他們跟人打招呼,而是用言傳身教的方法去引導。


琳保保


我的女兒就是偏內向,總想著讓她變外向一些,自從學習了《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知道自己用錯了方法,要懂得發現她的優勢,多些時間陪伴,多給她信心與鼓勵,找到適合的方法去引導她。內向不是膽小,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內向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由一個人的基因構成決定,內向和外向各有特色,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外向&內向只是人與人的性格區別,沒有誰好誰壞,內向的人能學習到很多的知識,內心更為豐富。下面幾種方法自己用過效果不錯的,可以試著強化孩子的社交技能:

① 事先告知——內向孩子需要時間來考慮即將發生的事,作為家長儘量把日程安排提前講給他們聽,減少他們需要臨時應付一件事的焦慮。讓他們對要發生的事事先在腦海中浮出一幅圖景將會是非常有幫助的。

② 準備“蜜糖玩具”——當內向孩子進入一個陌生場合時,為他準備一些小玩具、小玩偶等物品,讓你的內心孩子可以分給其他陌生的孩子們,它們能迅速消除尷尬,讓孩子們打成一片。

③ 避免太宅——過多的社交活動讓人精疲力竭,但總是宅在家裡也會讓人失去活力,你得提醒你的孩子這一點,如果他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的話。

真正的愛孩子是:愛她,尊重她,感謝她,等待她…而不是讓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以上是我的分享,贊同的話點個贊哈,如果大家有什麼更好的經驗和方法,請務必和也和咱們分享下哦。


蝸牛媽媽家庭教育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內向者的人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有一部分人是天生的內向性格,受遺傳影響比較大。

對內向的孩子要給予鼓勵。內向的孩子比較膽小,不敢高聲說話,不敢表現自己。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內向並非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不要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

父母要抓住孩子的優點大加肯定與讚揚,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膽量。

其次,對內向的孩子要給予尊重。家長要向大人一樣平等對待孩子,家中的一些大事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體驗到存在感,認識到自己的積極作用。

再次,幫助孩子培養愛好特長。家長引導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孩子不僅會感到生活充實,而且會增長自信,還會有機會接觸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豐富學習生活。

總之,父母只要積極鼓勵孩子,讓孩子多鍛鍊,大膽展示自己,多參與集體活動,內向的孩子一定能變成積極向上、富有朝氣的人。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謝謝!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


孩子性格內向,社交能力較弱,這不是大問題,也不能說明孩子性格不好。建議你具體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對其缺點有針對性地引導、教育即可。

一、什麼是內向

內向在心理學上是指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常指向於內者為內向,表明其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佔優勢。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睡眠不好。

內向者的性格特點為:其能量多來源於自身內在世界,如思想、情緒和觀念等。他們善於保存精力,但他們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由此他們需要限制自己的社會交往,以免被過分消耗。他們不一定孤僻,他們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自我對話其實非常多,他們腦中有很多想法,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賞和陶醉之中,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二、內向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1. 有一部分人是天生的內向性格,受遺傳影響比較大。

  2. 有一部分人受家庭背景和教育觀念影響造成內向。比如,其父母性情冷漠,待人接物的方式無形中傳染給孩子;家長對孩子控制慾較強,不允許孩子有發言權、自主權;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責罰,動輒武力征服;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事事包辦,捨不得放手鍛鍊,使其成熟較晚。還有,家長怕孩子惹事、出事,對孩子的教育多以威嚇方式,使孩子不敢與人溝通,不敢大膽表現自己等。

  3. 有一部分人受到較強烈的事件刺激,對其造成身心傷害,使其謹小慎微,或心理脆弱,也可導致性格內向。

三、內向性格無所謂好壞

內向與外向是性格的一個維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也就是說,內向性格的人與外向性格的人相比,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內向性格的人,不愛說話,但是喜歡思考;不夠活躍,但是行事穩健;不善交際,但是對人比較真誠。因此,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內向不好,其實內向的人成名成功的不在少數。美國一本暢銷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列舉了許多性格內向的成功人士,他們安靜、穩重、深思熟慮,他們默默地帶給這個世界許多改變。如,著名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戴爾前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我國演藝界的名人陳佩斯、李詠、郭德綱、鞏漢林等都是性格內向的人,他們的成就卻讓許多性格外向的人無法相比。

四、過於內向性格的糾治措施

家長對過於內向的孩子要因材施教,肯定其好的一面,糾治其不利的一面,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首先,對內向的孩子要給予鼓勵。內向的孩子比較膽小,不敢高聲說話,不敢表現自己。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內向並非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不要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父母要抓住孩子的優點大加肯定與讚揚,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膽量。

其次,對內向的孩子要給予尊重。家長要向大人一樣平等對待孩子,家中的一些大事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體驗到存在感,認識到自己的積極作用。

再次,幫助孩子培養愛好特長。家長引導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孩子不僅會感到生活充實,而且會增長自信,還會有機會接觸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豐富學習生活。

總之,父母只要積極鼓勵孩子,讓孩子多鍛鍊,大膽展示自己,多參與集體活動,內向的孩子一定能變成積極向上、富有朝氣的人。

【點擊右上角“關注”,瞭解更多少年兒童教育心理實戰經驗、教育案例和感人故事,幫您解決教育心理困惑!】


教育心理專報


你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已表明你在思想認識上邁出了一大步,但仍需在行動上努力。我以為性格內向的人要提高交際能力是要進行全方位的訓練的,內向並非毛病,只是個性心理特徵所對應的行為未能得到外化而已。內向的人無需為交往而過分的焦慮或擔心的,但切記交往的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你不採取主動別人是不會送到你前面讓你認識的。\n 因此,內向的人要充分自己的優勢先察言觀色而後採取主動的交往的行動。\n觀察別人的交往方式,從交往的禮節、交往的語言、行為的互動等方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觀點對比,反思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象外向性格人士的灑脫、放鬆而優雅。在你對上面的情況作出觀察和判斷後,你必須針對對方的職業、性格和學識等分析彼此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爾後,你再採取以誠相待,投其所好,你來我往式的交往,尋求各自思想和



小白攝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性格的形成。

通常心理學上把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即膽汁質(直率熱情、好動、脾氣急等)、多血質(活動、敏感、反應快、情緒不穩等)、黏液質(安靜穩重、反應慢、沉默寡言)、抑鬱質(孤獨、反應遲緩、多愁善感等)。

氣質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指“脾氣”、“性情”等等。 所謂氣質主要是指與生俱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也就是那些由遺傳和生理決定的心理和行為特徵。

也就是說人的氣質是天生的,並不會因為人的成長和經歷而有所改變。

但是我們可以在孩子後天成長環境、教育、經歷等去完善他的人格。像內向型的性格,往往會產生自卑感,我認為首要的是去培養他的自信,只他有自信了,敢於與他人交流,那麼社交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提升。

那麼怎樣提升孩子的自信呢?我覺得可以豐富孩子的文藝生活,提高公眾場合開口說話頻率,比如主持課、聲樂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