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城關鎮月河村柳樹溝裡種脆李

本網訊“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們村今天一早開始栽種脆李苗的,有了這個產業園,村裡的扶貧產業規模又壯大了。”村主任沈虹說到。3月10日,陽光灑在漢陰縣城關鎮月河村柳樹溝產業園的山坡上,村主任沈虹貧困群眾和在縣鎮村扶貧幹部的協助下一起種下脆李小苗。

之所以選擇脆李這個項目,是因為臨近的趙家河村種植脆李不僅形成了規模,目前還帶動了大量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等方式獲得了不錯的收入。再說月河村和趙家河村的土壤相同,月河村去年就有了規模種植李子的經驗,經月河村“兩委”和群眾代表共同商議,月河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決定把脆李種植面積再擴大200畝。

村裡選擇發展脆李還有資金方面的先決條件。去年以來,大量貧困群眾將發展扶貧產業的5000元獎補資金和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的3000元獎勵資金入股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發展扶貧產業有了底氣。據朱朝保介紹,本村的60戶貧困戶和來自外村的70戶易地搬遷貧困戶,以及村裡的非貧困戶共170餘戶入股資金超過100萬元,脆李種植的前期投入資金就有了著落。

汉阴县城关镇月河村柳树沟里种脆李

得知要發展扶貧產業園的消息,村裡70多歲的貧困戶胡世林和57歲的貧困戶劉孝久就趕緊過來幹活。雖然100元一天的收入在別人眼裡可能不算是很高的收入,可在勤快的他倆眼裡卻是值得付出的。

胡世林一家5口人,身體硬朗的他和家人2018年大力發展養殖業,實現純收入3萬多元,家庭經濟條件大為改善,當年年底順利地甩掉了窮帽子。劉孝久雖然家裡只有1口人,但是他卻有藤編手藝,一有空他就編竹籃等實用工具,因為編織技術好,顧客經常上門購買,他一年就至少可以掙1萬多塊錢。村裡幫助落實交鑰匙房後,劉孝久也高質量的達到了脫貧標準。

栽種當天,來自縣裡的幫扶單位縣政府辦幫扶幹部和15名貧困群眾一起,統一在鎮上農技站技術員指導下完成栽種。幫扶幹部和貧困群眾拉家常,幫貧困群眾分析落實今年的增收計劃。有了幫扶幹部的指導,貧困戶心裡就有了底,知道自己今年該幹什麼、怎麼幹。

考慮到脆李不能當年見效,月河村“兩委”正準備把花生套種到李子園,等秋收時鎮園聯盟企業按照訂單回收,這樣李子園當年就能見到收益了,就又可以持續投入到李子園種植面積擴大當中。

月河村正在發展的扶貧產業不只是李子園這一個項目,藉助靠近縣城這一優勢,村“兩委”正在積極規劃獅頭柑、中藥材種植,目前正在項目前期規劃,爭取今年內把這兩個項目建成,使全村的扶貧產業實力再一次壯大。

“月河村目前共組建了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1個農業公司,全村共發展李子園500畝、金銀花200畝、核桃600畝,有了產業,貧困戶就有了盼頭。”說到村裡扶貧產業的發展,村副支書張潤五很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