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慘烈!瞭解清朝時期遍地全國的“棄嬰塔”

在距離現在100多年前的清朝,歧視女嬰、虐殺女嬰的現象綿延不絕,貧困、祖先崇拜、養老觀念,這三大因素決定了女嬰遭到扼殺的命運。

據史料記載,就全國而言,當時有10多個省份存在“溺女”之風,如南方的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廣西,北方的山西、山東、河南等省。

在這些省份中,廣東省對“溺女之風所在皆然”,江西省則“皆以生女為嫌,每多溺斃”,湖南省的風俗向有溺女陋習,牢不可破,就一個保甲之內而言,福建地區曾有一家連淹十餘女者,有的村莊一年中淹死數十女者,溺女之殘忍,讓它被稱為天下第一傷心事。

有人將出生的女嬰丟入河湖、池塘中溺斃,也有人把它們用被子捂死。最普遍的做法是把它們按入水盆淹死。

殘忍!慘烈!瞭解清朝時期遍地全國的“棄嬰塔”

作家林紓

作家林紓在《閩中新樂府—水無情》的刻畫格外令人心碎;

“孰道水無情

有情偏溺出胎嬰

女兒原是賠錢貨

臍上胞水血尚殷

眼前咫尺鬼門關”

清末時,來到潮州的傳教士發現人們時常會把女嬰扔到池塘裡淹死,就在岸邊掛上帶有小棚子的竹籃,希望人們能把遺棄的女嬰放在裡面。

下面這張照片上的說明是,“這是一個收集人們不想要的女嬰的籃子”,不止古代,直到近代,溺女也並非什麼新鮮事。

殘忍!慘烈!瞭解清朝時期遍地全國的“棄嬰塔”

棄嬰籃

華北新聞日報的一位撰稿人曾對160位50歲以上中國婦女進行粗略調查後發現,這160位婦女共生了631個兒子,538個女兒,根據他們自己所說的,共殺了158個女兒,但其中沒有任何婦女殺過自己的兒子,當中還有一個婦女,甚至已經數不清自己殺死了多少個女兒。

從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清朝時期中國各地的現象的確是非常嚴重的。在很多地區由於溺女惡習的盛行,造成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婚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徐永志在《近代溺女之風盛行探析》一文中指出,清代全國男女性比例的嚴重失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溺女風氣盛行導致的。宣統元年的全國男女性比例竟達到了12:17,溺女的盛行還導致了買賣婚姻、童婚等婚姻陋習的流行。

由於溺女表現得過於殘忍,或許是不忍見親生骨肉在水中掙扎啼哭。在清代中後期,一些地方民眾開始在鄉間田野修建小塔,將準備溺殺的嬰兒放置其內,任由其自生自滅,望通過此舉求得心靈慰藉。

殘忍!慘烈!瞭解清朝時期遍地全國的“棄嬰塔”

晚晴棄嬰塔

之後人們群起效仿,嬰兒塔數目日漸增多,在福州荒野的亂草堆中,可看到聳立著座座小塔,卡僅半米高,由灰色石磚砌成,塔頂為鼓形,塔的東南西北各砌小洞,腐朽的繩索從洞內垂落在外,夭折太早的孩子靈魂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沒有必要浪費棺材來埋葬他們。這些小屍體以40文也就是大約5分錢的價格被交給苦力去運到嬰兒塔。

殘忍!慘烈!瞭解清朝時期遍地全國的“棄嬰塔”

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的棄嬰塔

負責守衛嬰兒塔的人每三天就會焚燒一次嬰兒屍體,一些地方民眾在鄉間田野修建小塔,將遇溺殺的嬰兒放置其內,任由日曬雨淋,自生自滅,並想通過此舉求得心靈慰藉。

詩人殷夫曾作這樣一首現代詩《孩兒塔》(節選)

孩兒塔喲,你是稚骨的故宮, 佇立於這漠茫的平曠, 傾聽晚風無依的悲訴, 諧和著鴉隊的合唱! 呵!你是幼弱靈魂的居處, 你是被遺忘者的故鄉。

白荊花低開旁周, 靈芝草暗覆著幽幽私道, 地線上停凝著風車巨輪, 淡曼曼天空沒有風暴; 這喲,這和平無奈的世界, 北歐的悲霧永久地籠罩。

殘忍!慘烈!瞭解清朝時期遍地全國的“棄嬰塔”

民國詩人殷夫

劣者無言,聽者落淚。

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悲憤於無助。關於棄嬰塔你有什麼想法和思考?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