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版“大家來找茬”《春牛圖》裡找不同

打開民國十六年的老黃曆,在年初總覽裡,一副放牛娃的畫面直入眼簾,原以為就是一副隨隨便便的窮孩子上不起學放牛玩耍的主題圖畫,卻不想原來是內藏玄機的“讖緯”圖鑑,要是細分起來能有上百個版本,真是堪稱民國版本的“大家來找茬”。

民國版“大家來找茬”《春牛圖》裡找不同

睜大你的眼,一起找不同

“牧童” 是光腳還是穿鞋?是穿一隻鞋還是兩鞋?穿的是什麼鞋 ?孩子穿沒穿衣服?穿什麼衣服?戴不戴帽子?手裡拿的什麼東西?留的是什麼髮型?走路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老牛是什麼表情?皮膚什麼顏色?牛尾巴朝哪?老牛擺的是什麼造型?小孩跟老牛什麼體位關係?

你以為我是八卦感爆棚的神經抽搐?不跟你開玩笑,這些都是有根有據的流傳習俗,甚至多少包含著你我這般俗人參不透的樸素智慧。

民國版“大家來找茬”《春牛圖》裡找不同


開始一本正經的上課神侃:

一、春牛

春牛就是土牛,乃是土製的牛,古時候於立春前製造土牛,好讓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彩杖鞭策它,以勸農耕,同時象徵春耕的開始。

春牛身高四尺,象徵一年四季。身長八尺,象徵農耕八節(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尾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十二個月。

(前方高能,暈車患者請繞行)

牛頭代表當年的年幹;牛身代表年支;牛腹代表納音;牛角、牛耳及牛尾代表立春日的日干;牛頸代表立春日的日支;牛蹄代表立春日的納音;牛繩的代表立春當日的天干;牛繩的質地代表立春當日的地支。並依干支的五行畫顏色,屬金為白色,屬木為青色,屬水為黑色,屬火為紅色,屬土為黃色。另外牛口合上,牛尾擺向右邊代表陰年;相反,牛口張開,牛尾擺向左邊代表是陽年。


二、牧童

春牛圖裡的牧童,就是“芒神”,又叫句芒神,他原為古代掌管柭木的官吏,後來做為神名。

體型

身高三尺六寸,象徵農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長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節氣。

鞋子

當他沒有穿鞋和褲管束高時,就代表該年多雨水,農民要作好防澇的準備;相反地,雙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乾旱,農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隻腳光著,一隻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是雨量適中的好年景,農民們要辛勤耕作,勿誤農時。還有,如果牧童戴草帽意即天氣陰涼;不戴帽則炎熱。

服飾

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帶的顏色,甚至頭上所束的髮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干支而定。芒神的衣服與腰帶的顏色,也因為立春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別亥子日黃衣青腰帶;寅卯日白衣紅腰帶;巳午日黑衣黃腰帶;申酉日紅衣黑腰帶;辰戍醜未日青衣白腰帶。

鞭杖

而牧童的鞭杖上的結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苧、絲、麻,結的鏟七則都是用青黃赤白黑等五色來染。

年齡

孩年的牧童代表逢季年(就是辰戌醜未年);壯年的牧童代表逢仲年(就是子午卯酉年);老年的牧童是逢孟年(就是寅申巳亥年)。

老牛關係

另外如果牧童站在牛身中間,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前五天和後五天之間;牧童站在牛身前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前;牧童站在牛身後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後。

當然這只是皮毛簡介,想玩好民國版的“找不同” 要走的路還很遠,一般人最好也別走,容易迷路墜坑。 各位童鞋請自重!


民國版“大家來找茬”《春牛圖》裡找不同

本質是農業社會先民們對於風調雨順的祈求與期盼,對於不同氣候變化的預測規避,對於豐收年景的主觀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