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郭嘉名氣那麼大?

雲話往事


郭嘉的名氣大,並不是靠著小說吹捧出來的,在正史上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戰績佐證。郭嘉是三國時期最優秀的謀士之一,在輔佐曹操的12年時間裡面,郭嘉多次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為曹操一統北方立下了無數的功勞。郭嘉在赤壁之戰前期,因為操勞過度去世,這時候諸葛亮剛好出山輔佐劉備,很多人因此評價: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一生很少失算,如果他不去世,曹操很可能能夠一統天下。

郭嘉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的實力還遠不如袁紹,對於戰勝袁紹,曹操很不自信。郭嘉預測了袁紹必將被曹操擊敗,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分析了曹操的優勢,盡數袁紹的缺陷,讓曹操重拾了戰勝袁紹的信心。這時候的郭嘉只有27歲,同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年齡相當,曹操封他為軍師祭酒,相當於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

劉備投降曹操的時候,程昱曾經建議曹操永絕後患,郭嘉認為劉備是天下諸侯的榜樣,如果殺死了劉備,那麼天下的諸侯再也不會有投降的了。同時郭嘉認為劉備這個人有股不服輸的精神,又有一幫死黨追隨,應該把他控制在許昌,不給他出徵的機會。曹操聽從了郭嘉的第一個建議,給自己留下了優待俘虜的好名聲,不久後宛城的張繡就主動投降了。到了曹操征伐天下的時候,諸侯們投降的非常多,曹操能夠兵不血刃的攻佔荊州和漢中,都是郭嘉的功勞。

由於曹操沒有聽從郭嘉的第二個建議,劉備在不久後就拐騙曹操軍隊逃走,成為了曹操一生的心腹大患。在曹操征伐呂布的時候,因為久攻不下想要撤兵,郭嘉預測呂布軍隊已經人心渙散,很快就會崩潰。果然沒多久呂布的部將就綁架了陳宮來投降,呂布也在眾叛親離中滅亡。在劉備叛變曹操的時候,郭嘉建議曹操快速發兵進攻劉備,袁紹肯定不會有所反應。果然曹操的軍隊擊敗了劉備之後,袁紹才開始出兵。官渡之戰前,曹操能夠穩住地盤,主要就是郭嘉的功勞。

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害怕孫策偷襲自己,南北不能兼顧。郭嘉則告訴曹操可以放心的去和袁紹決戰,果然沒多久,孫策就被許貢的門客殺害了,當然也有人說是曹操密謀安排的。袁紹死後,郭嘉多次出謀劃策,幫助曹操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這期間郭嘉就預測了袁氏兄弟的內鬥,劉表和劉備的失和,公孫淵會殺死袁氏兄弟等事件的發生。

郭嘉對於敵人的情況把控的非常到位,每一次預測勝敗,大都能夠準確無誤,是三國時期少有的超級智囊。曹操每次聽從郭嘉的建議,無論是進攻還是撤軍,都能取得好的成效。從郭嘉投奔曹操,一直到郭嘉去世,曹操的軍隊打仗常勝居多。在郭嘉去世後,曹操先後輸掉了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在潼關之戰險些被殺。假如郭嘉能夠多活3年的話,赤壁之戰的結局很可能扭轉,曹操也極可能一統天下。


鄧海春


郭嘉的名氣之所以那麼大,原因如下。

曹操寵溺

曹操對郭嘉有多器重,我們看看他說過的兩句話。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曹操第一次見郭嘉,就說能讓我成就大事業的人,就是郭嘉你了。曹操後面還說過一句:

太祖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曹操在郭嘉的建議下,險勝北方的烏丸,又瓦解了袁氏內部,稱讚郭嘉說只有你才深知我意啊!曹操對郭嘉器重有加,甚至可以說是寵溺。當時陳群曾批評郭嘉,說他行為不端,時常作奸犯科,並直接向曹操告了狀。但是曹操怎麼做的呢,不但沒有懲戒郭嘉,反而更加器重他,另一方面,他也對陳群做了褒獎,這能說郭嘉能力太強,而曹操又極善用人。

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曹操長嘆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有二,一個是在宛城折了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另一個就是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中,周瑜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大軍。戰後,曹操當著群臣的面,動情的感慨: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說,倘若郭嘉沒死,我不至於落到這步田地。人死了還在懷念,而且是深深的懷念,由此可見國家對於曹操的重要性。

曹操的襯托,魏國的正統

在南宋以前,曹魏是三國正統。而曹操又是這般欣賞和器重郭嘉,再加上郭嘉死時才38歲,比起諸葛亮、荀彧、荀攸、賈詡等人,都要年輕許多,真可謂英年早逝,著實可惜可嘆。

說郭嘉名氣大,也就理所當然。


李杜文


郭嘉的名氣,首先是個人有出眾的才華,其次是潁川派系的維護,最重要的是來自曹操的欣賞和期望。

郭嘉最被曹操看重的不是他能獻計獻策,而是郭嘉有其他人做不到的三大能力。

第一,郭嘉有戰略層面的前瞻性;

第二,郭嘉對時局,對敵人有超強的判斷力;

第三,郭嘉有為曹操踩剎車的功能。曹操向來自負,獨斷專行,似乎只有郭嘉可以讓曹操修正自己的決策,這非常不容易。

關於郭嘉這些能力的具體表現案例,前面有很多歷史大大們都做了詳盡介紹,這裡就不耽誤大家時間了。

曹操對於郭嘉是寵信有加,治軍嚴格的曹操甚至可以縱容郭嘉的不檢點行為。一方面曹操認為郭嘉是一個“非常之人”,能讓他成大業的人。

另一方面,曹操看重郭嘉的年齡,郭嘉可以起到曹魏政權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官渡之戰是公元200年,那時候,45歲曹操的曹操手下五大核心幕僚:程昱59歲,賈詡53歲,荀攸43歲,荀彧37歲,而郭嘉只有30歲。假如過了20年後,當第一代曹魏創業者都老去的時候,郭嘉才50歲,是從政的黃金年齡,輔佐下一代君主正當其時。所以曹操對他寄予厚望,著力愛護和培養。

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徹底打亂了曹操的計劃。但也正因為郭嘉早逝,他的“動無遺策”成了傳奇。


謝峰聊影視


郭嘉名氣大!


首先是其確實有能力:郭嘉以謀勢、謀人為主。郭嘉對形勢、人物等分析十分到位。其見解獨到,總是力排眾議。

郭嘉確實是有能力的。

再一個就是炒作:當然炒作也是建立在有實力的基礎上,沒實力再怎麼炒也炒不上來。

對於郭嘉的炒作,最大的推手就是其領導曹操。對於郭嘉的出生記載甚少【感覺應該不是大族子弟】郭嘉的政治理念你曹操相符,而且是當時曹操謀士團中十分年輕的一位【所以曹操對郭嘉是十分喜愛,而且期望很高】

甚至會讓我們覺得,郭嘉許多建言,曹操都是刻意讓其實現以提升郭嘉的威望。

對於炒作郭嘉名望最直接的兩句話就是曹操說的:奉孝不死,孤不至於此。和民間流傳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兩句話的成分都非常重】


第一句【奉孝不死,孤不至於此】是曹操赤壁兵敗的感嘆。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統天下的最後一戰,換言之若郭嘉在的話,曹操豈不是就一統了?

其實並非如此,當時的天下大勢賈詡要已分析出來,當時的曹操根本無法一下子吃掉整個南方,必須穩一手、緩一下,即使郭嘉在恐怕也會這麼建議。

曹操之所以在戰敗後說這麼一句話,無法就是一種甩鍋。把戰敗的鍋甩出去,告訴手下的謀士團:戰敗不是因為孤不行,是你們這些謀士沒用,你們就不如郭嘉,可惜我的郭嘉不在了。

第二句【郭嘉不死,臥龍不錯】因為郭嘉死的那一年諸葛亮出山了(末將以為這就是時間上的巧合)

這句話的分量也十分重,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個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小時候覺得諸葛亮就是神人,當然諸葛亮確實也是被民間封神的人物】然而這樣一個神人卻要等到郭嘉死後才敢出山,可見郭嘉的厲害。

有了這兩句話的炒作,郭嘉的名氣直線上升,加上現在很多人喜歡捧冷門以彰顯自己的獨到見解【就這樣,郭嘉從冷門被炒成了熱門,再成大熱門,後來乾脆直接封神,神上神】


左將軍


和諸葛亮相比 郭嘉才是真正的算無遺策 對人的心理、性格的猜測非常準確:

1、只見袁紹一面,就能判斷出袁術“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2、在投靠曹操後,提出趁袁紹攻打公孫瓚時先滅呂布,防止呂布和袁紹結盟;

3、在呂布三次戰敗回城固守、曹軍士卒疲憊、曹操想要退軍時,力勸曹操趁勝滅呂布;

4、出於不影響曹操招賢的形象,勸阻曹操不要殺劉備,但也提醒曹操劉備不可信用,要早有防備;在曹操讓劉備攻打袁術時,曾勸阻不要放劉備走,只是太遲,劉備早跑了;

5、在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時,面對江東的孫策意圖襲擊許都,郭嘉認為孫策殺人太多比被死者手下刺殺,當年孫策就被許貢手下所殺;

6、在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時,曹操想要快速攻打劉備但怕袁紹偷襲,郭嘉認為:袁紹性格遲而多疑,即便攻打,不會是急行軍的襲擊,只會是正大光明的攻打,有回防時間;劉備剛佔據地方,人心不夠團結,快速攻打必然讓劉備軍心喪失而取勝;

7、在袁紹死後,勸曹操退軍,讓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內鬥,南下進攻佔據荊州的劉表;結果曹軍剛回到半路,袁譚就被袁尚擊敗而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奪取鄴城和南皮,攻取冀州;

8、在曹操想要攻打袁紹和烏桓時,很多人都擔心北上遠征時被劉表偷襲許昌,郭嘉認為:

遠征烏桓必須要進行,原因是袁紹對烏丸有恩寵,一旦烏桓和袁尚結成聯盟,剛剛奪取的冀州和青州就會失去:

“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劉表雖用劉備但並不信任劉表:

“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

10、在北征烏桓途中,郭嘉勸曹操留下輜重,全軍輕裝急行軍,突襲烏桓,烏桓因為震驚而沒有形成有效狙擊而敗。

曹操在上表書中如此平定郭嘉的功績:

“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蕩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勳實由嘉。”

曹操認為郭嘉是自己的知己:

“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

總之

郭嘉對人心理、性格的準確推測,讓他名聲大噪。曹操更因為郭嘉的早逝而幾次追悔痛惜。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在歷史上只是個謀士而言,跟荀彧、賈詡這種戰略家相比,還差的太遠。郭嘉一生充當謀士,沒有戰績而言,也沒有作戰計謀而言,所以郭嘉在歷史上沒有知名度,也不為世人所知,只是到了現代,被易中天教授,吹成軍事天才,把諸葛亮吹成不懂軍事,從而形成了反差,一個單純的謀士成了人們眼中的軍事天才,一箇中國傑出的軍事家成了不懂軍事,這樣的反差,傻子都應該看得出來。

所以易中天被人們吐槽,也有人贊同,所以形成了兩派,郭嘉粉與貶低諸葛亮派,所以出現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文章,來譁眾取寵,但是去看寫郭嘉的文章,可以發現,根本沒有什麼事蹟可以寫的,唯一能拿來吹的就是遺計定遼東,郭嘉的知名度並不高,跟諸葛亮相比,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


汐水柔情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後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1959年,毛澤東曾一再推薦人們看《郭嘉傳》,郭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如果你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對於郭嘉的印象,無論是從正史《三國志》、《資治通鑑》,還是從《三國演義》中獲悉,他就是漢末三國時代傑出的謀臣,是曹操最信賴的朋友,他在三國這麼出名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十多歲成為曹操的“首席參謀”

郭嘉出身寒門,從幼年起即胸懷大志,史書記載他“自弱冠(20歲)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 最初他投奔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袁紹,只幾十天就發現袁紹優柔寡斷,不善用人,難成大業,於是他毅然決然離袁紹而去。當時曹操正在招賢納士,他的謀士荀彧向曹操舉薦了郭嘉。第一次見面時,曹操問郭嘉:“(袁紹)地廣兵強,而數為不遜。吾欲討之,力不敵,如何?”郭嘉就從十個方面論述了曹操的優勢:一是“道勝”;二是“義勝”;三是“治勝”;四是“度勝”;五是“謀勝”;六是“德勝”;七是“仁盛”;八是“明勝”;九是“文勝”;十是“武勝”。

以上就是著名的“十勝論”,為曹操戰勝袁紹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礎,從而解除了曹操在打敗袁紹這件事上的顧慮,鼓舞了曹操統一天下的決心。於是曹操上表朝廷,封郭嘉為“司空軍師祭酒”,也就是曹操自己的“首席參謀”。當時郭嘉只有27歲(虛齡),恰好與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的年齡一樣大。

為曹操統一北方作出巨大貢獻

郭嘉成為曹操首席參謀後,為曹操統一北方的多次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作出了巨大貢獻。

郭嘉的“才智”主要體現在曹操幾次關鍵軍事行動上。一是力主消滅呂布。當年,曹操剛剛在兗州站穩腳跟,卻遭遇呂布聯合張邈、陳宮發動叛亂,兗州大半被呂布佔據,曹操與呂布反覆作戰,已經很疲憊,於是想退兵回城。這時,郭嘉極力勸說曹操要克服一時困難,並舉出了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霸的故事鼓勵曹操堅持與呂布作戰。最終,曹操採納其意見,堅持不退兵並一舉消滅呂布。

二是主張坐山觀虎鬥。官渡之戰,袁紹一蹶不振,憂鬱而死,落下長子袁譚和小兒子袁尚二人爭鬥。這時,曹操本意急攻二袁,郭嘉卻認為急攻不行,反而讓二袁團結起來抵抗,不如坐山觀虎鬥,縱其內鬥。果不其然,曹操暫停進軍後,二袁自己搞自己人,兩兄弟打得不可開交,已經無力再與曹操抗衡,曹操一舉端掉了二袁的老巢平原、南皮。

三是獻計千里奔襲遼東。袁譚死後,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便繼續往漠北胡人區逃竄。這時,郭嘉力主要不遠千里,不畏辛勞,對袁尚、袁熙二人來一次徹底的殲滅戰。他認為,胡人仗著自己離中原遠,“必不設備”,正好乘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他建議曹操領輕兵一路奔襲幾千裡,“秘出廬龍塞,直指單于庭,斬冒頓單于及名王以下”,成功逼走二袁遠走遼東,徹底消除了袁軍的威脅。

郭嘉的早逝令曹操哀痛不已,就在失去郭嘉後的第二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大敗,他慨嘆道:假如郭奉孝還在,斷不會讓我落得這種結局吧。可以說,倘若郭嘉能夠多撐兩年,便沒有什麼三足鼎立了。

很多人都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充分說明了郭嘉在三國的歷史地位和他不可磨滅的功績,作為一個少年就有遠見卓識的人在在亂世出英雄的年代他的出名是也是一種必然了。


必讀歷史


郭嘉,東漢末年曹操賬下著名謀士,曾隨曹操出謀劃策,屢立奇功,但英年早逝,所以說郭嘉在曹操陣營中真的算不上一流,但是為什麼他比曹操陣營中的其他人更受人吹捧呢?可能是出於一下兩點:

1,公元208年,曹操大敗於赤壁,在逃出昇天後痛哭流涕,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於是別後人過度解讀為曹操認為郭嘉為自己手下第一謀士,其實赤壁鐵鎖連舟不只一個人看出弊端,只是說了曹操沒聽而已,所以曹操地意思大概和劉備夷陵打敗後諸葛亮說:“法孝啊

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也”是一個意思。

2,也算是沾了諸葛亮的光吧,正好郭嘉去世的那年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劉備,於是民間就有了一句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搞得諸葛亮好像十分懼怕郭嘉一樣,所以民間就認為既然有這一的說法,那就說明了郭嘉至少應該是大於等於諸葛亮的,郭嘉真是想不出名都難。

所以終結兩點,郭嘉為什麼比曹操陣營的其他謀士更出名,主要是有大量的“郭吹”的存在,比如說三國的曹老闆和現代的易教授,都是頂級的“郭吹“啊。

喜歡我觀點的麻煩點個贊順便在點個關注唄,謝謝了 。



肥宅說史


郭嘉字奉孝,潁川郡陽翟縣人,魏太祖曹操的謀士。最初郭嘉並不是曹操的手下,他曾經到北方去見袁紹,但他感覺袁紹不是做大事的人,就準備離開,臨走時對袁紹的謀士辛評與郭圖說:“明智的認能謹慎地衡量、挑選自己主人,袁公雖然想仿照周公的禮賢下士,但他卻並不知道任用人才的道理。而且,他思慮多變還喜歡謀劃,可又沒有決斷的能力,我們想和他拯救天下危難,建立霸王大業實在很難啊!”說完他就離開了袁紹。


最早做曹操謀士的人是戲志才,此人善於謀劃,曹操非常器重他,可是戲志才卻死的很早。曹操為了能找到接替戲志才他的人還給荀彧寫信,說:“自從志才去世後,我就沒有可以商量大事的謀臣了,我知道汝川與潁川本有許多奇人高士,但有沒有人像戲志才那樣呢?”荀彧看到信後就推薦了郭嘉。見了郭嘉,和他討論天下大事之後曹操上表獻帝讓郭嘉作了司空軍祭酒,還私下說:“能夠讓我成就大業的人非此人莫屬了。”而郭嘉也高興地對他人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公啊!”

征討呂布時,經過了三次激烈的戰鬥終於將其打敗了。呂布撤退堅守城池。這時士兵因為連續征戰非常疲倦,曹操想率領軍隊撤回許昌,但這時郭嘉卻勸說應該繼續猛攻,不久果然活捉了呂布。


不久,孫策奮戰千里佔據了整個江東地區,聽說太祖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就像率大軍渡過長江,北擊許昌。當時,曹操的部將聽到這個消息都很懼害怕,只有郭嘉鎮定地說:“大家不用擔心。想想孫策剛吞併了江東時誅殺了很多英雄豪傑,而這些人都是能讓部下效死力的人。並且,孫策這個人雖然統領著百萬的民眾和軍隊,但他行事輕率,這樣和他單槍匹馬來往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我們伏擊他一個人就能要了他的命。因此,我看孫策必定要死在普通人的手裡。”果然,孫策剛到長江邊還沒有開始渡江,就被許貢的刺客殺死了。

後來,郭嘉跟隨曹操打敗了袁紹,又跟隨他到黎陽討伐袁譚、袁尚兄弟,並徹底擊敗了他們。但在眾將想乘勝追擊郭嘉卻說:“我們不要急著攻打,我覺得如果攻得太急,他們就會互相幫助。因為袁紹一直沒有確定誰繼承他的爵位,所以,我們如果緩和攻勢他們就會產生相互爭鬥的心思,等他們互相爭鬥,自相殘殺。我們立刻揮軍進攻,就可以一舉成功。”曹操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就大軍撤退。果然,軍隊剛剛離開,袁譚、袁尚兄弟果然開始爭奪冀州。袁譚被袁尚軍隊打敗,談到平原縣堅守,派遣辛毗向太祖乞降。這時,曹操回兵救援袁譚,順勢平定了鄴城。郭嘉後來又跟隨太祖從南皮出發攻打袁譚,並徹底平定了冀州。此戰勝利後,曹操封郭嘉為陽亭侯。

當曹操要征討袁尚和盤踞在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烏丸人時,他的部下都非常擔憂劉表派劉備襲擊許昌,但郭嘉卻毫不擔心,他說:“烏丸人地處偏遠,一定不會防備我軍。而劉表不過是個喜歡坐而論道的庸人,他一定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駕馭劉備。這樣他不能控制住劉備,劉備又不會為他所用,因而不用擔心他們。而我們的主公雖然威震天下,但關的德政和恩惠我們還沒來得及施加在百姓身上,因而北方的百姓僅僅因為我軍的威勢而歸附我們。如果這時我們放棄進攻袁氏兄弟的時機而南征劉表,那麼,袁尚就會接受烏丸的資助,並招募那些心繫袁氏的臣子,到時候當地的漢人與烏丸人都會響應,這就會助長並堅定他們侵吞中原的想法,那時恐怕青、冀二州就不在我們手裡了。所以,趁他們現在還沒有防備,我軍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消滅他們。”聽了郭嘉這番話,曹操才決定率軍出征。

當大軍走到易縣的時候郭嘉又建議說:“兵貴神速,現在我們一定要迅速前進。如果對方知道了我們出兵的消息,一定會嚴加防備。所以,我們不如留下軍用物資,讓士兵加速進軍,以出其不意地攻擊他們。”大軍秘密出行,直接攻向了烏丸單于居住的地方。倉促之間聽說曹操大軍到了,烏丸人驚慌失措,曹操很快就將他們打敗烏,並斬殺了許多部族首領,袁尚和他的哥哥袁熙也只好逃亡遼東郡。


郭嘉不僅通曉人情世故,還富有謀略、深沉練達。曹操經常說:“眾人中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心思。”可是,當大軍從柳城回來,郭嘉卻病得非常重,38歲時就去世了。曹操對荀攸等人說:“想不到奉孝這麼年輕就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啊!我本打算天下平定後,把我身後的事務託付給他,真是沒想到啊。”此後,曹操上表朝廷增加郭嘉的封邑800戶,連同以前賜給他的共計1000戶,追諡貞侯,由他的兒子郭奕繼承他的爵位。


超能博士


郭嘉到底有多厲害?不妨聽聽偉大領袖怎麼說:

“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才能和見識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能得到偉大領袖這麼高的評價,別說三國中,就是放眼上下五千年,都是極其罕見的!

偉大領袖也多次推薦其他領導人閱讀《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從郭嘉身上汲取智慧。

從郭嘉身上到底能取得怎樣的智慧?讓我陪你好好讀讀郭嘉傳。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

郭嘉是今天的河南禹州人,在嵩山以南,屬於河南最核心的地帶,也是山區到平原的過渡地帶。一開始,郭嘉準備投靠袁紹,發現袁紹這個人不行,直接就走了。書中講到:

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郭嘉這個人,看人十分準,做事十分的果決,和袁紹一次見面就看出了“多端寡要,好謀無決”的特點,和辛評、郭圖說完那些話就走了。袁紹死後,辛評和郭圖輔佐袁譚,完全看不清大趨勢,成了袁家內訌的犧牲品。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評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應該是聽了郭嘉的這些評價。

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川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表為司空祭酒。

郭嘉這個人,在與曹操的第一次面試中,就給對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直接被授予了司空祭酒的職位。曹操當時就是司空,司空祭酒,就是司空府的首席軍師。郭嘉能夠成為司空祭酒,一方面是由於荀彧的舉薦,另一方面是郭嘉給曹操留的第一印象太好了!

如果說曹操是劉邦的話,荀彧就是蕭何,而郭嘉,就是張良!張良總是在關鍵時刻糾正劉邦的決策錯誤,郭嘉在曹操身邊也有這樣的作用。

 徵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呂布奪走了曹操的兗州,這是曹操起兵以來受到的最大的損失。在兗州之戰,呂布被蝗災和旱災趕走,如今爭奪徐州,呂布固守城池,這是疲兵之計。曹操準備帶兵回去,郭嘉說,堅持一下!果然抓住了呂布!

郭嘉這個人,不僅善於分析形勢,幫助曹操進行決策,還能對遠在千里之外的事情料事如神。面對孫策的襲擊,郭嘉一句話穩定了軍心,還準確預測了孫策之死。郭嘉說: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郭嘉認為,孫策這個人,不善於搞好與江南世家大族的關係,強龍不壓地頭蛇,早晚會被打悶棍打死。果不其然,孫策還沒對曹操發動攻擊,就被許貢的門客打死了。

孫策的弟弟孫權,通過與江南四大家族通婚,實現了政治上的聯盟,但是軍事上又太菜,照樣過不了長江。

面對更加強大的袁紹,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對曹操和袁紹的勝負因素分析的清晰透徹。某種程度上說,郭嘉是一個好政委,戰前動員鼓舞軍心是一把好手!

袁紹死後,袁紹的四個州,曹操一個都沒有拿下來,還保持著。此時的曹操陣營中,“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呼聲很高,只有郭嘉表示出異乎常人的冷靜他說

“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曹操聽了郭嘉的話,南下征討立足未穩的劉備,一戰而潰。與此同時,袁紹的兒子謀臣之間爭來鬥去,當曹操回過頭來時,袁紹的繼承人們,再也組織不起一次有效抵抗了。

征討烏桓的戰役中,郭嘉寥寥幾句話,策劃了一場奇襲戰,一戰而擊潰烏桓。郭嘉這樣說:

“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曹操征討烏桓,這是中國歷史上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最成功的戰例。

只可惜,征討烏桓的過程中,郭嘉的健康受到很嚴重的損害,回來的途中病死了。曹操對郭嘉的評價是:

“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

在郭嘉的輔佐下,曹操順利實現了北方的基本統一。赤壁之戰中,曹操失利,開始回憶自己當初的這位首席軍師,他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是三國前期最優秀的謀士,死的時候只有38歲。郭嘉死後,諸葛亮才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