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擔心地震18元賤賣的瓶子,如今價值40億,原主人現在只能看看


這件稀世國寶叫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揚州為了珍藏它專門建了一座三百多平米的博物館,裡面只展示這一件物品,真是夠奢侈的。

古代的文物瓶器有很多,自然也是價值連城,近10年間,拍賣價格過億元的古瓷器約10餘件,而這件元代梅瓶,香港一位收藏家曾開出3.4億的價錢,希望收藏這個瓶子,巴黎一個收藏家甚至開出了40億人民幣的天價,但是揚州博物館都沒有賣掉它。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名字雖長,但是不難懂,元,即指元代。霽藍,是指這個瓶子的顏色。釉,是指覆蓋在陶瓷品表面的一層玻璃質感的薄層。白龍紋,是指瓶子上的紋飾是一隻白龍。梅瓶,是漢族傳統瓷器的一種,指口小、脖子短、肩膀寬的瓶子。

這件元代梅瓶的命運也是非常傳奇,梅瓶曾經的主人是揚州輕工機械廠的退休工人朱立恆先生,梅瓶原本是他家祖傳的寶貝,此瓶傳到他,已經是第六代了。祖輩知道是國寶,因此十分愛護。

1945年,曾有人想用18石米向他母親收購梅瓶,18石米在當時已經是高價了。但是被他母親拒絕了。文革時為保護梅瓶不被砸壞,母親還用墨汁把瓶上的龍紋塗抹起來,用泥巴包住藏在床底下。1976年地震震情嚴峻,朱立恆擔心梅瓶在地震中遭到破壞,於是瞞著媽媽和哥哥以18元的價格賣給了文物商店。

晏炳森,原揚州博物館館長,為了留住梅瓶幾經周折,才讓梅瓶留在揚州。為了凸顯重視,特別建立揚州博物館來珍藏它。1981年,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正式在揚州博物館安家落戶。1992年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梅瓶為國寶級文物。2005年揚州雙博館正式開館,這件價值連城的國寶得以供人觀賞。讓世人一睹芳容。

物以稀為貴,元代的藍釉瓷器傳世十分稀少,目前全世界僅存有12件,這12件裡面,白龍紋飾的梅瓶只有3件。但另外兩件都有明顯的瑕疵,唯獨揚州博物館這件,比前兩件高出10釐米,是最大最完美的一件。現在瓶子的原主人朱立恆先生已經退休,在揚州一個小巷子裡開了家麵館,閒暇時帶著小孫子來博物館看看這隻原來屬於他家的現在是鎮館之寶的元代梅瓶。不知道會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