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日記:2020—03—10

這條街上有家烤魚店。

品牌連鎖。

開業時,人山人海,排隊是常態。

我們也喜歡去吃。

三個原因:

第一、近。

第二、魚刺少。

第三、米飯好吃。

我媳婦是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包括我身邊幾個朋友也是南方人,都誇讚這家米飯好吃,為什麼好吃?

東北大米。

我覺得,倘若這家店能把米飯的質量穩定住,魚別太難吃,生意不會太差,畢竟捨得用東北大米做飯的店,還是太少。

說是全縣最好吃的米飯。

不誇張。

當然,肯德基、德克士的米飯也好吃,也是東北大米,那是另外一個概念,不屬於今天探討的範疇,之前有個讀者還是管理層,我們還合謀過做東北大米採購,謀劃了N久也沒實現,因為現在這些涉及到入口的原材料都是總部統一配送,不允許私自採購。

前段時間,媳婦想吃魚了。

又去吃了一次。

店裡客人很少了,魚不行了,一股泥腥味,我特別不喜歡這個味道,這也是我不喜歡淡水魚的緣故,平時什麼草魚、鯉魚我都不吃。

不喜歡聞泥味。

一條魚,我們倆沒吃完,唯一的價值是媳婦錄了個小視頻發了個抖音,說是懂懂請她吃飯……

米飯呢?

很平庸,很普通。

我覺得與銷售策略有關,過去是按碗收費,現在是自助的,不限量,那麼品質自然就下降了。

過去能打70分,現在整體能打50分。

差評!

開飯店就是如此,很容易進入負循環,客人越少,菜品越差,久而久之,關門了,很少有那種,就是客人少的時候,反而用心去提高菜品。

一般都沒這個心思了。

魚,這種東西,最忌諱的是不新鮮,有天我請朋友去吃海鮮,有條石斑魚在缸裡已經死了,老闆問我要不要,意思是可以便宜一些,剛嚥氣,一點都不影響口感。

我拒絕了。

但是,最終肯定會賣掉的。

又一天,有車友喊著去試菜,他親哥開了一家烤魚店,不像上面這家如此高大上,只是比地攤強點,有個院子可以停車,特色就是烤魚。

當時上了兩份,一份是草魚,一份是清江魚。

我不喜歡吃草魚,刺多。

清江魚還可以接受,但是太辣太鹹……

飯畢,車友把哥哥喊來,意思是讓大家提提意見,看看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大家七嘴八舌,提了一些外圍建議,例如怎麼點菜,怎麼停車。

我弱弱地說了一句:能否別這麼鹹?

哥哥是這麼回覆我的:我去學烤魚的時候,師傅是這麼講的,能吃辣的人就能吃油,也能吃鹹,所以要多放鹽。

好吧!

什麼時候我覺得縣城是比較落後的?

就是去一些大飯店的時候。

依然鹹!

你知道鹹的根源是什麼嗎?

老百姓口重!

口重的根源又是什麼?

體力勞動者!

本地這麼多家飯店,咱也吃了不少,還真沒遇到能做到少放鹽的,只要我點菜,我就必須叮囑十遍以上,即便如此,也能齁死你。

不僅僅菜鹹,幾乎每家飯店還提供鹹菜。

我爹我娘也是這個飲食。

我總勸他們,少吃鹹菜,這對心腦血管的傷害是致命的,癌症在心腦血管疾病面前只能算是第二牛B的,減鹽是最重要的養生手段。

可是,做不到。

前段時間,有個讀者來找我,他算是半個網紅,在他所在的城市當食神,粉絲推薦飯店,然後他去測評,從環境、食材、口感、性價比等方面去打分。

我問,這類食神很多,你火的根源是什麼?

他說,中立。

我問,實事求是?

他說,是的。

我問,有沒有老闆罵你?

他說,很多。

我問,你覺得好飯店的標準是什麼?

他說,要麼環境好,要麼口感好,兩者至少有一,當然最好的是兩者兼備,但是往往又有缺點,太貴。

我問,安靜算不算加分項?

他說,絕對的。

我問,若是客人很多呢?

他說,要分什麼客人。

這個回答,我是滿意的,在深圳時,我們去了一家路邊店,叫小貝殼,從外面看很普通的一家路邊店,但是裡面裝修不錯,客人也很多,但是整個環境很安靜,沒人喧譁,聊天分貝都不高,我記得有個小孩是進去找爸爸,可能很久沒見爸爸了,大聲地喊了一聲爸爸,跟在後面的媽媽急忙跟眾人道歉:對不起,對不起。

我問,你覺得口感重要還是環境重要?

他說,環境重要,進餐是很神聖的,應該有基本的禮儀,餐廳的環境、擺盤的藝術都是很重要的選項,包括你提到的客人的素質,為什麼西方人吃飯對著裝也有要求,就在這裡,你不僅僅是就餐者,還是餐廳環境的一部分。

我問,如何看待飯菜分量?

他說,越高級的越少,用盆盛放的,那不是餵豬嗎?

我說,北方還是在意分量的。

他說,東北的飯局結束時至少要倒掉一半,這是陋習!

我問,有沒有餐廳願意付費讓你去品嚐?

他說,很多。

我問,考慮過贏利問題嗎?

他說,拿了人家的,就缺失了公信力,我做這個純粹是愛好,不是飯碗,若是飯碗,那我就會純粹一點,誰給我錢,我給誰測評。

我問,是公眾號的粘稠度高還是抖音的粘稠度高?

他說,公眾號的,我們當地很多吃貨訂閱了。

我問,會不會因為你的“揭露”而使一家餐廳生意下降?

他說,不會,因為大家都很理性,一分錢一分貨,你既然選擇了地攤就別在意什麼桌子乾淨不乾淨。

我問,有沒有考慮用這種販賣“甄選”的方式來賺錢?

他說,這個領域不行,因為咱能給粉絲提供的價值很小,只是幫他們選個飯店而已,倘若幫著選車呢?那就成了陳震、韓路,若是能幫著選房呢?那就成了歐神。

我說,這兩年,維維一直慫恿我去深圳發展,做什麼呢?搞地產相關的公眾號,或是新房團購或是二手房一房一測或是小產權房,深圳那邊是高度市場化的,例如新房能給到6到9個點的佣金,一套房子就能賺大幾十萬。

他問,為什麼不去呢?

我說,相比賺錢,我更樂意寫現在的文章。

他問,做的人多不多?

我說,很多,很多,有些公眾號幾乎是我們看著發展起來的,上次我在深圳發的那個有22套房子的,就是做公眾號起家的,這些房是他賭對了小產權,拆後置換出來的商品房,我覺得外人是很難進入這個領域的,我連深圳有幾個區都分不清,咋搞得了這些?當然,我有我的優勢,就是我本身在深圳有8000多讀者,他們可以幫我快速擴散,一是可以提供房源給我,二是我可以賣房給他們。權衡再三之後,我跟維維是這麼講的,我不去了,哪怕錯失了一個億,我也不遺憾。

他問,你在縣城搞不行嗎?

我說,白搭,縣城人都是偵探出身,你掛套二手房出去,他們馬上就能聯繫上房主,把你跳了,另外縣城是中介收入太低,一套房子1萬,一年能賣1百套嗎?很難!縣城搞地產投資就另外一個玩法了,玩關係,玩內幕,這就跟炒股似的,炒藍籌股咱只能當散戶,但是炒ST呢?咱可能就能當莊家,咱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渠道提前知道很多內幕,例如哪塊地要拍了,大約什麼價成交,咱可以提前去附近伏擊,縣城做中介的只有三類能賺錢,一是接尾盤,二是賣海景房,三是自己有內幕消息囤房囤號,賣一手房。

在縣城,不用信息太暢通,到我這個級別,算是小混混吧,只要腦子夠用,出手夠快,一年倒騰房賺個三五十萬,不是問題,我今年4月份買了一套228平的尾盤,當時才4000左右,現在翻番了,我只交了錢沒簽合同,依然是一手房。

我這都算笨的,主要是我跟他們喝酒少,我怕喝酒,若是天天跟他們混在一起,那是另外一個狀態,你看那些交際花為什麼那麼有錢?不是上班賺的,都是倒騰房賺的,我樓上有一梯四戶被同一個妹子買去了,付了100萬首付,也沒簽合同,100萬一轉手就是100萬的利潤,這都是在我眼皮底下賺去的。

這樣的故事,不說天天有,也差不多。

在於信息渠道!

最可惜的是我爹提供給我的信息,車位7萬一個,一次性賣給我101個,我第一反應是什麼?我爹的朋友都是坑我爹的,直接讓我拒絕了,還把我爹訓了一頓,後來是中介姐姐極力建議,我們才一人買了幾個,沒敢多買,主要都是位置極差的,位置好也不至於拿來頂賬,現在翻倍了,才一年的時間。

這幾天,我們還在研究公務員小區,有多餘的幾十個車位,10萬一個,要不要?

我簡單地計算了一下,五年後賣15萬一個。

年回報率也是10%。

車位比房子增值快,而且理論上用不了五年,你有車進不了小區,你買不買?別說15萬了,20萬你也買,我們小區一個車位18萬了。

我說的是地下車位,管理規範的小區,一車一位,並且車牌識別。

做業務,一定要做標的額大的。

出同樣的力,收穫是截然不同的,這就如同陽哥總陪我騎車,我就說他,你這個業務天賦若是去賣房子,早是千萬富翁了,但是你去推銷蛋糕呢?你就是拉個最大的業務,一年也不過是10萬元的利潤,但是你費的心是一樣的。

本地有兩個賣房子出身的80後,都是妹子,你看,人家這兩年賺1000多萬,就是賣房子,開著四五百萬的車子,這樣的神話故事也只能發生在地產領域。

這不是杜撰的,本地做地產的都知道。

但是,有個原則。

什麼原則?

身子一定要輕,你看老虎為什麼需要保護?兔子為什麼不需要保護?食物鏈級別越高的動物,其掠殺力越強,但是對環境的依賴也越強。

包括我們看一些汽車品牌。

你想想,賣汽車的,竟然還能虧損,包括那麼多家上市公司虧損,我們覺得接受不了,為什麼會虧損呢?

就是因為身子太笨拙了,自身運營的成本太高,一旦業務下滑,馬上就處於虧損狀態,例如海爾這種公司,若是幾個月沒有業務,馬上就死。

這就如同那些大飯店,勉強開著不行嗎?

不行!

整個程序一啟動,每天就需要幾千塊錢。

賣都賣不了幾千,咋運行?

必須關!

所以,地產公司破產,很正常,但是銷售公司、房產中介破產,比較難,在整個產業鏈裡,一定要做兔子,不能做老虎。

老虎容易死。

我曾經想給自己一個定位,地產商,就是自己拿地,自己開發,有點類似我不喜歡本地餐廳想開一家本地高大上的餐廳是一個情懷,我要讓本地人知道,什麼叫好房子……

我特意去諮詢了牛哥。

這方面,他是專家。

牛哥的觀點是,看著賺錢,其實不賺錢,別說是縣城的小開發商,就是在濟南的這些小型開發商都未必賺錢,錢都讓誰賺去了?資本市場。

牛哥對地產業的判斷是會不斷兼併。

大吃小。

最終,中小品牌都會逐步退出地產舞臺。

也就是說,未來到縣城開發地產的,不再是我們這些本地品牌,而是恆大、萬科,其實現在已經有前科了,例如碧桂園,已經進軍縣級市場了。

縣城也願意讓這些品牌進來,為什麼?

第一、他們的資金盤更大,可以有實力拿更大的地,建更大的整體小區。

第二、術業有專攻,專業團隊做專業事。

牛哥對地產的判斷依然是原來的觀點,甘蔗最甜的一段已經沒了,但是不是說不能吃了,依然能吃,依然甜,但是不那麼甜了,要學會以小博大,純粹是休閒娛樂,能撈一把很好,不撈也無所謂,不要賭大的,縣城市場也好,深圳市場也罷,都能賺錢,關鍵在於你以什麼級別進入。

你說縣城地產沒機會,你是縣首富,你看看有機會不?

縣首富到深圳炒房呢?

也是散戶而已!

對於我們而言,倒騰房子畢竟是投機取巧的事,不正向,做著玩玩可以,不能當事業去幹,一旦沉湎就容易被套,裡面很多人是職業套兔子的。

資金盤越大的領域,騙局越嚴謹。

到了賈躍亭這個級別,那……

前段時間有個盤,已經出規劃了,要蓋6套別墅,地產商就撮合大家付全款預定,他給大家一個價,開盤再一個價,等於出售了原始股,至少30%的利潤空間。

有朋友很感興趣。

我實地看了看,拒絕了。

我拒絕的原因不是說這是一個騙局,而是我覺得小區規劃存在問題,只要是既有高層住宅又有別墅的,一定是亂套,窮人與富人就不適合住在一起。

就憑這一點,這別墅也不好賣!

還有,就是沒有動工,那麼一切都是變數,萬一老闆跑路了呢?從資金風險角度而言,我們是以大博小,我們總覺得誰誰絕對不會跑路的,錯了!

任何人離跑路都只有半步之遙!

參與的幾個,都是女的。

大概率,她們能賭贏……

但是,因為小概率的擔憂,我也不會參與的,你們賺了錢我也不羨慕,這就如同看那部紀錄片《徒手攀巖》,這樣的英雄我敬佩,但是我不渴望成為,因為從概率學角度講,一個攀巖愛好者,特別是徒手攀巖愛好者最終的歸宿一定是摔死。

類似的還有曼島TT。

中國人還是講究中庸之道的,最關鍵的一句話是什麼?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好好活著才是硬道理。

別去作死。

我們又不是沒見過掉下去的,那個在大樓上做引體向上的,不是掉下去了嗎?視頻平臺還賠了他媽媽3萬塊錢。

今年去西藏,我們走了一段318,發現沿途騎行者少了許多,很少遇到,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騎車進西藏的越來越少了?

有朋友是這麼分析的。

90後不愛吃苦,也覺得沒意思。

有這種可能。

我有沒有騎行進藏的心?

沒有!

若是哪天心血來潮騎行進藏,我也會採取前後保障車的策略,絕對不會貿然騎著就去了,要把一切概率降低到極致,傻乎乎的就上路了?

即便成功了,你也要對著天磕頭。

感謝上帝不殺之恩。

騎車時,我偶爾會聽音樂,最近聽了汪峰的兩首歌,我覺得特別好,一首是《下墜》,一首是《空空如也》,很有味道。

最初,章子怡嫁給汪峰時,我還是略惋惜。

再怎麼說也是國際章。

汪峰在搖滾界,彷彿一直都是被嘲諷的對象,總是想上頭條就是上不去,一言一行都值得諷刺和挖苦,根源是什麼?

他貌似沒啥天賦。

唱的歌也太主旋律,什麼《我愛你中國》。

不像其他的搖滾歌手那麼叛逆。

有點類似班上的好學生,總是迎合老師,老師總在課堂上表揚他,從而引發了眾人的反感……

但是,當我聽了他最近幾年的歌后。

我覺得,章子怡比我們有眼光。

汪峰沒有王菲的那種天生的霸氣,什麼是天生的霸氣?

不需要努力,只要站在那裡,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汪峰是什麼類型的?

笨小孩,很勤奮。

冉冉升起!

不斷有作品推出……

越來越好!

至於是不是渣男,這個貌似不重要,男人都一樣,既然都一樣,不如選個海天味業,當年牛哥給我推薦這支股票我還不屑一顧,賣醬油的咱能買嗎?

牛哥說,這就是未來的茅臺,醬油家家戶戶需要,又沒有同行能撼動它的位置。

如今,海天味業都成了高攀不起的股票了。

當有一天,我們都老了的時候,汪峰被冠名人民藝術家,也不要驚訝,他有這股勁,一直在前進,當年被我們拿來類比的搖滾歌手,現在還有誰能跟他PK?大家都淪落到去音樂節賣唱去了,若是汪峰去了音樂節,那……

五萬人的演唱會,自己的男人是世界中心。

臺下的國際章能不幸福嗎?

有些時候,我們很容易先入為主,不瞭解一個人的作品,僅憑傳說、緋聞、長相就給一個人判了死刑,這期間我還聽了一個人的歌,華晨宇,我在想,這瘦弱的孩子能會唱歌嗎?選秀出身的。

去無人區時,我聽了他的一首《山海》。

被震住了。

原來,每個擁有無數鐵桿粉絲的人,都是有真本事的,華晨宇還真不是草包,是咱誤解他了,低估他了。

這都是我無數次循環播放的歌。

還有張韶涵的《追夢人》,有時我在想,若是能有個這樣的女朋友,哪怕後來被踹了,咱也是幸福的,偶像級的,能服侍偶像一天也是咱的幸事,有才華的人,那真是太陽,看著就溫暖。

別說看著了。

我想起這個名字,都覺得溫暖。

別說張韶涵了,就是在夜場裡唱歌的姑娘,咱都特意花200塊錢買束花送給她,她也不知道咱是誰,咱送的是她的歌,她的氣場。

我特別喜歡有才華的人。

為之著迷。

單純的肉?

再貴,能有豬肉貴?

陽哥送了我身騎行服,順便陪我騎了50公里,我提議,要不咱吃個拉麵吧,簡單方便。

我們倆就在小區門口,吃了。

回家,我發現我犯錯了,媳婦又搞魚又搞肉,那我先如實招了一遍:對不起,我在外面吃過晚飯了。

媳婦一臉鄙夷:你吃了就吃了,我又不是做給你吃的。

好吧。

我自作多情了。

她發現,天然氣沒氣了,卡里沒錢了。

她讓我過去看看。

我說,白搭了。

她說,那你快點抓緊弄好。

我說,弄不好,因為沒來年檢,不允許充。

媳婦生氣了,嫌我無能,意思是你連試都沒試為什麼就知道白搭?你去嘗試著做了嗎?

我心想,這還需要嘗試嗎?常識!

因為充天然氣的事,嗷嗷的捱了頓罵,那天老師問我為什麼最近文章質量下降的厲害?我隨口說了一句,因為我媳婦回來了。

次日,又逼我去充卡,我表達的很明確,需要先讓人家上門來年檢才可以。

她不信,非讓我去。

那就去吧。

被拒了,我軟磨硬泡,給充了20方,先用著。

在北方,不說公務員態度如何,就是賣天然氣的,都是大爺,卡一扔就是,咱也沒辦法,老百姓。

在停車場,遇到了三鳳。

聊了幾句。

三鳳老公在深圳那邊做服裝,就是那些洋垃圾再分類,然後賣到全國各地,只是我猜測的,具體是怎麼個流程我不懂,只知道是從國外進口洋垃圾。

我問,不打算移民深圳?

她說,總覺得深圳那邊醫療、教育都差一些。

我說,這個不用擔心,再過幾年,深圳的教育、醫療都是世界級的,只要有錢,院士都可以去應聘小學老師,當年我們讀書時,那麼多名校,都是靠名師堆起來的,為什麼這些名校後來也白搭了?因為名師又被資本給挖走了。

她問,你有沒有研究區塊鏈?

我說,不懂這些,我的原則就是搞不懂就不搞。

她說,我老公最近在搞這個概念股。

我說,那他比較前衛。

最近,貌似越來越多的人研究這玩意,我跟你講,你不研究,雖然賺不到錢,至少虧不了錢,你研究的越深,你離沼澤越近。

我看到一段話,覺得很有道理:即便專家們所宣稱的“劃時代革命”是真的,那也不會在這幾個月就翻天覆地起來,所謂革命,那得有群眾參與其中才叫革命。就好像互聯網經濟為什麼充滿機會?那是因為有足夠的網民參與其中。

所以,別去搗鼓這些,沒意義。

你以為你是鐮刀,其實你只是根隨風倒的韭菜!

互聯網支付越暢通,投機平臺越多,我們捂住口袋的難度越大,我們賺錢的速度是很難匹配我們作死的速度。

永遠記住那句話,老百姓理財就兩個結果,要麼理少了,要麼理沒了。

沒有例外。

你實在沒的折騰了,去深圳買套房子。

買不了大產權的,買個小產權的。

也比折騰這些強。

把心思用到怎麼賺錢上,別去想那些投機,現在到處都是錢,昨天我還遇到了一件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我在一個全國性的車友會大群上,這是一個系列群,我在的是6號群,裡面有個女生髮起了一個業務,就是統一給大家做個車貼,收100塊錢,一共1000個號,小號與豹子號不能選。

然後曬了幾張樣本圖,貼在車上感覺不錯。

我第一時間聯繫了她。

我問095有嗎?我車牌是這個。

答覆沒有。

我問,520有嗎?我生日。

答覆沒有。

後來我選了一個983,然後我看101到109這幾個號還沒人選,我都要了,留著送給本地車友的,偶爾出去玩大家不需要做車標了,直接按照這個順序來就可以了。

這麼小的業務,為什麼還能做起來?

她定位準確。

只做這些與越野有關的車型,越野車喜歡貼這個,我現在貼的是琅琊大隊的4號車標,從無人區回來也沒撕掉,這如同戰鬥勳章一樣。最近我在路上經常遇到貼著阿拉善車標的,意思是他去過……

我把她朋友圈翻了個遍,我發現除了做車標還做帽子、T恤,是個高手,而且呢,玩這些車的人普遍覺得100元不叫錢,順手就發了紅包,沒人去計較你能賺多少錢,實際上,她的成本不超過30元/人。

帽子我也買了一個,150塊錢。

這個女人,我覺得要麼是富二代,要麼是男朋友有錢,要麼就是自己有錢,因為她一點都不怯場,一般人加到這些群裡連話都不敢說,哪敢如此明目張膽的發廣告?連群主都幫著吆喝。

只有過來人,才敢發聲。

也就是之前寫過的那句話,一個人賺不了自己層次以上的錢。

順便分享之前的一段摘抄:事實是,賺錢其實很簡單,簡單到人不願意或者不敢相信,以至於要故意創造出點麻煩以符合自己頭腦中“賺錢不容易”的一貫認知,所以“簡簡單單賺錢”很多人是不接受的。

中午,跟朋友聚餐,出了飯店門,準備上車,一個曬的黝黑的小夥箭步走了過來,笑起來特別陽光,我知道他是搞推銷的,但是還是停下腳步接納了他,這就如同之前我採訪那個搭車去尼泊爾的美院學生,他說搭車靠的就是一張純真的笑臉,要讓在幾秒鐘內信任你,這小子就有……

我問,推銷什麼的?

他說,信用卡。

從包裡拿了一個筆記本,送給了我。

我說,我不要,主要是我可能不辦業務。

他說,辦不辦都無所謂,送您了。

那我就對這小夥產生了興趣,聊幾句吧。

我問,這個本子批發多少錢?

他說,2塊。

我說,看著很厚重。

他說,比較上檔次。

我問,一天能辦50張信用卡不?

他說,辦不了。

我問,一張提成多少?

他說,80元。

我問,每天最低要求是幾張?

他說,6張。

我問,幹了幾年了?

他說,4年。

我問,都是幹這個?

他說,是的。

我從車上拿了瓶紅牛送給他,他堅決不要,我表達的意思是我不辦業務,但是我決定收下你的禮物了,作為回報,我送你瓶紅牛。

他收下了。

我說,你未來,不得了。

他說,借您吉言!

也許站著說話不腰疼,我總覺得,在這個時代,稍微用點心,努力一下下,一個月賺個一萬兩萬不是易如反掌嗎?

也許是我太勤奮的緣故,我看眾人,都太懶!

………………………………

特別說明:

A、文章非紀實文學,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對號入座!

B、文章為有償閱讀,單篇1元,包年200元,可日付可年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