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周郎,人稱奇才,雄烈有膽略,視死如歸

江東人的習俗,稱讚某人年輕倜儻,往往俗呼為“郎”​‍‌‍​‍‌‍‌‍​‍​‍‌‍​‍‌‍​‍​‍‌‍​‍‌​‍​‍​‍‌‍​‍​‍​‍‌‍‌‍‌‍‌‍​‍‌‍​‍​​‍​‍​‍​‍​‍​‍​‍‌‍​‍‌‍​‍‌‍‌‍‌‍​。孫策和周瑜同年,人稱孫策為“孫郎”,周瑜為“周郎”,可見當時人的讚美。


江東周郎,人稱奇才,雄烈有膽略,視死如歸


老將程普先是倚老賣老,不服周瑜,屢次表示侮慢之意,但周瑜有氣度,一再謙讓。程普終於甘心讚揚周瑜:與周公瑾交往,像吃醇酒一樣,令人陶醉。

孫權比周瑜小七八歲,他放手讓周瑜負責軍國大事。對於周瑜推薦魯肅以代己,孫權完全信任和接受。周瑜在孫權心中地位特高,周瑜死時,孫權哭著說:公瑾有王佐之賢,你離我而去,真使我缺了依靠!孫權稱帝時還說道:要不是周公瑾助我。我哪能稱帝!後來,孫權對陸遜又說起周瑜:“公瑾雄烈,膽略兼人。”

再從當時對立的陣營來看,曹操和劉備都對周瑜有過評論。這還是周瑜活著時候的事。

先說劉備,赴江東向孫權借荊州,離開京口(今江蘇鎮江)時,孫權設宴歡送。宴罷,劉備同孫權單獨敘別,劉不懷善意地說:“公瑾文武全才,器量廣大,乃萬人之英,恐怕不會甘居臣下。”


江東周郎,人稱奇才,雄烈有膽略,視死如歸


再說曹操,赤壁敗後。十分佩服周瑜,派蔣幹遊說拉攏周瑜,未遂。接著,曹操又寫信給孫權,稱赤壁一戰。因為疾病流行,我燒船自退,使周瑜虛獲勝名。目的也是挑撥離間。

上述史實,見於《三國志》和裴注引書。

陳壽對周瑜有專語評價:“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赤壁之戰,真要從史實來看的話,主要的作戰對立面,是曹操和東吳方面。破曹營的主要功勞,應當屬於周瑜。所以,後人評價周瑜,往往同赤壁戰事連在一起。且看唐宋詩人評說周瑜,是如何寫的: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唐胡曾《赤壁》詩)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宋蘇軾《念奴嬌》詞)

千載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風揮羽扇,烈火破樓船。(宋戴復古《赤壁》詩)


江東周郎,人稱奇才,雄烈有膽略,視死如歸


和赤壁之戰中周瑜有關的,還有“蔣幹盜書”的故事。

蔣幹和周瑜是老鄉,已經闊別多年,蔣幹作為曹操的幕賓,想去勸說周瑜。小說寫了“群英會蔣幹中計”,和真實情況相差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